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之,"大运河"成为热词,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数量明显增加。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始算,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已逾2 500年,在漫长的历史中,修整、改造、疏浚、开凿新河道不断,直至清康熙中才形成今天的绝大部分为人工河道的大运河的格局。大运河沟通中国五大水系,纵贯华北平原与江南地区,深度融入中国社会历史的演进过程,影响深远,包涵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水利、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2.
伍子胥在春秋末期史中无疑是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左传》和《国语》都分别加以记载。在《史记》中的《吴太伯世家》,《楚世家》、《越王句践世家》等篇中不仅多次出现,而且所占篇幅也较大。特别是在《吴太伯世家》中,已基本叙述了伍子胥一生在吴的重要活动,诸如自楚奔吴、向公平光推荐专诸刺杀吴王僚、与孙武协助吴王阖庐伐楚、“鞭子王尸,以报父仇”、又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句践、屡谏夫差不要伐齐要先灭越,以及夫差听信伯嚭谗言迫令子胥自杀等。在《楚世家》中则记伍子胥先人伍举对楚王室建立的功绩,以及楚平王信费无忌谗言杀其父奢及其兄伍尚,子胥奔吴,也一笔带过伐楚简况。在《越王句践世家》中重点描述子胥看穿越王句践必报吴仇之心,提出“吴有腹心之疾”,夫差不听,反被赐死。通过以上三篇世家重点记述,使伍子胥的性格、形象以及在吴楚、吴越争霸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刻画,似乎已无必要再为他立专传了。  相似文献   

3.
<正>"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2500多年前,吴王筑邗城,开邗沟,打通了联系长江和淮河的水道,开启了扬州的繁荣史。竹西小学南临古邗沟,北枕蜀岗余脉,东倚大运河,西傍瘦西湖,地处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扬州城北。学校创办于1946年,原名黄金中心小学,1996年异地新建至邗沟路北侧墨香路,并正式更名为扬州市竹西小学。学校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书法教育特色学校""江苏实验小学""江苏省中小学首批经典诵读联  相似文献   

4.
年糕的传说     
传说,公元前484年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夫差一意孤行,不听大臣伍子胥“联齐抗越”的正确主张,反而发兵攻打齐国,当夫差班师回朝那天,满朝文武都到城外去迎接。伍子胥预料到自己将有杀身之祸,便悄悄地对几个亲信说:“我死之后,如果国家有难,老百姓没有粮  相似文献   

5.
趁火打劫     
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相互争霸。越王勾践打了败仗,做了吴国的俘虏。勾践在心里暗暗立下了报仇的誓言,表面上却对吴王夫差百依百顺,俯首帖耳。几年过去了,吴王夫差以为勾践胸无大志,真心归顺了自己,就不听忠臣的劝说,放虎归山,让勾践回到了越国。  相似文献   

6.
今年第一期《中州古今》上载文说 :战国时期 ,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 ,魏国为了灌溉农田 ,在黄河与莆田湖之间开挖了一条运河 ,即是鸿沟。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大运河。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国历史〉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第7页上说 :春秋时期 ,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邗城 ,所以称为邗沟。前几天 ,有一位老师来电话  相似文献   

7.
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借春秋时期吴、越两诸侯国争霸的史实,表达了对国家兴衰这一历史规律的深沉思考,吴国的灭亡及越国的兴盛存在着历史的必然性.在《浣纱记》中,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一系列因果选择,导致了吴灭越兴的历史局面,而这些因果选择中所体现的各种人物形象,更是值得一再探究玩味.  相似文献   

8.
春节前后,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食用年糕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的形成,最初出于对伍子胥的纪念。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因受迫害而逃亡吴国,吴王阖闾和夫差在位时均曾被任用为相,为吴国的强盛作出了贡献。但他在吴国大败越国之后,反对与越国讲和,也不赞成北上争霸,与吴王夫差意见不合,故渐被疏远。伍子胥见吴王不听劝谏,知国家衰败之势已无法挽回,曾悄悄地告诉吴王随从:“我死后,如国家遭难,民饥无食,可经城下相门,掘地三尺得食。”时隔不久,吴王听信谗言,赐剑命伍子胥自杀。忠臣人头落地,吴国很快被越国灭亡。战火不绝,民饥乏食。吴王随从忆起伍子胥生前的话,便带着民众去相门掘地,至三  相似文献   

9.
<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园林。苏州园林最多的时候有200多处,宛如一座园林博物馆,现存仍有50多处,其中建于11-19世纪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9处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记得吴王夫差开凿了邗沟吗?那时吴国的都城在哪里?姑苏城,就是今天的苏州。公元前514年,夫差的父亲吴王阖闾让伍子胥在太湖旁修建了都城。  相似文献   

10.
一、真情赢得西施来西施是春秋时期的越国人,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美女。据说,浙江诸暨县荸萝山下是美女的家乡。荸萝山下临浣江,江中有大石,是作村女时的西施洗衣服的地方。这浣纱石也就被后人称为西施石。春秋年代,战争连绵,吴越争霸,开初越方失败。为表顺从,西施被越方献给了胜利的吴王夫差。吴王得了西施,被女色迷恋而不问国事,越王勾践却卧薪尝胆十年,伺  相似文献   

11.
吴王夫差有勇有谋,为吴国的强盛做出了极大贡献。他好大喜功、僭礼违制,导致吴国最终走向灭亡,但不能据此否定他的历史作用。后世文学作品中夫差的"昏君"形象,与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夫差的弱化有关,而司马迁弱化夫差形象是由于他否定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国君,偏爱忍辱负重、发奋有为的复仇者,同情一心为国、惨遭迫害的不幸者,痛恨残害忠良、卖主求荣的奸佞。  相似文献   

12.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关键是你如何面对。该坚持时就坚持,不能轻言放弃。孔子有句话说得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困境中,坚持到最后,你就是赢家。春秋争霸之时,吴王夫差率兵一举打败越王勾践,可怜的勾践一夜之间由高高在上的国王变成了低贱的奴隶。  相似文献   

13.
<正>【前情提要】吴越争霸,吴优而越劣。为了国家,越国大夫范蠡把自己心爱的恋人西施献给了吴王夫差。吴国剑士剑利术精,越国剑士不敌,而牧羊少女阿青却能轻易地击败吴国八剑士。为了寻访阿青的师傅白公公(其实是一头白猿),范蠡和阿青一同去郊外的山里牧羊。  相似文献   

14.
京杭大运河,历史悠远,举世闻名。从公元前487年吴王夫差开挖邗沟算起,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它贯通南北,联系五大水系,方便了我国南北交通,对我国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但到清代,这一充分体现我国先民智慧的水利工程却逐渐淤塞,以至完全废弃。人们哀叹其结局,却很少去探寻出现这一结局的原因,即便涉及一二,也往往着眼于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而忽视其自然因素。笔者不揣肤浅,拟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一试探,就教于识者。  相似文献   

15.
孙子奔吴后,对"句吴"强国争霸的历史经验与齐国军事斗争优秀传统进行概括总结,上升到军事理论与哲学思维,写出兵法十三篇,然后再进一步以十三篇兵法指导吴王阖闾争霸,最后取得成功。这一过程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历史记载,认定李商隐《吴宫》诗为写三国吴主孙皓事,否定了该诗是咏吴王夫差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濮小平 《现代语文》2005,(10):20-21
一、金陵怀古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古称金陵,为历代封建王朝的繁华之地.春秋时为吴王夫差的冶铸重镇,称冶城.战国时楚在此置金陵邑.从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算起,至今已有近2500年历史.三国东吴在此建部,称建业.而后,东晋、宋、齐、梁、陈都在此建都,史称六朝.五代十国的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先后定都于此,故有"六朝胜地,十代都会"之誉.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人教版)有一幅题为“扬州大运河”的彩色插图,“扬州运河”指沟通长江与淮河的人工河道。这段运河最早在公元前5世纪由吴王夫差连接江淮间自然湖泊开凿而成。当时名邗(hán)沟、邗江等;隋唐又称山阳渎、官河、漕河;宋元称扬州运河、楚州运河;明清称淮扬运河。而尤以邗沟和山阳渎最著称。它是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京杭大运河是在隋代定型的。我国主要河流受地形限制,都是从西向东而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通过开凿运河造成腹地广阔的水路交通网,以弥补东西向河流的不足。因此,中国开凿运河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但在隋朝以  相似文献   

19.
清华简《越公其事》作为吴越争霸故事流传过程中新发现的重要文本,与传世文献存在较明显的区别:吴王夫差主动接受越王勾践的议和请求;削弱伍子胥的忠臣形象;强化勾践积累实力隐忍复仇的准备过程等。这些情节修改前后关联紧密,能够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意义阐释体系。这一全新的叙事意义从属于明确的叙事目的:从越国的角度出发,在吴越争霸故事中塑造越国及勾践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20.
勾践十年磨一剑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了报复越国的杀父之仇,遂兴兵伐越。梅山一战,吴军大获全胜,越国几乎是全军覆没。面临着国破家亡的绝境,越王勾践与大臣文种、范蠡经过一番谋划之后,决定亲自携了妻子到吴国为人质,臣事夫差。夫差不顾大臣伍子胥的反对,接受了勾践的请求,就在死于越国之手的先父阖闾的墓旁,建了一所简陋的石头房子,将勾践夫妇贬居其中,并命他们去掉衣冠,蓬头垢面,衣着奴隶的服装,替他养马。每当夫差出游之时,勾践还得执着马鞭步行在一旁服侍。吴国百姓对他指指点点地议论道:“这个人便是原来的越国之君呵!”勾践只有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