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在其文学中涉及了基督教、佛教、道教等众多宗教题材。在学者们对其基督教题材文学十分关注的情况下,对其佛教题材作品却鲜有涉及。事实上,芥川文学中涉及了诸多佛教"无常"思想。可以说,芥川文学佛教"无常"是触及芥川内心最根本的东西之一,亦是了解芥川及其文学的重要桥梁和钥匙,对全面认识芥川文学与宗教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芥川龙之介作为日本著名的小说家闻名世界,<鼻子>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主题是围绕着"鼻子"的长短变化淋漓尽致地剖析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和主人公的虚伪本质,从中可以窥视出芥川龙之介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3.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文学的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在其逝世80年后的今天仍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性作家"。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芥川龙之介文学的国际化,可以从芥川文学国际化的具体表现入手,深刻剖析芥川的博学、芥川文学的特色和芥川文学所具有的极高的艺术性,从而使学生理解芥川龙之介文学国际化的积淀、条件和必然。  相似文献   

4.
芥川龙之介是新思潮派的主要作家,是新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日本文坛"鬼才"。其作品《杜子春》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太平广记·杜子春传》,1920年(大正九年)发表于童话杂志《赤鸟》。当时的芥川正饱受精神及肉体的双重痛苦折磨,因此借《杜子春》一文显示出对人性利己主义的强烈控诉。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的芥川分身文学研究基础上,重点关注日本方面的研究,理出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的分身,老人是芥川龙之介的分身,老人是芥川父亲的分身这样三条主线,对芥川分身文学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能对国内芥川龙之介分身文学的理解和研究起到一点补充、参考、启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新思潮派代表作家之一,其在短篇小说创作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如此才华横溢的一位作家,却在1927年,即35岁之际选择了自杀。其自杀的原因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芥川龙之介的怀疑主义思想是他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芥川龙之介曾说过:"我对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怀疑主义者。"1《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的早期代表作之一,此篇短篇小说反映了芥川对道德和人性的怀疑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身"、"殷"考     
"身"的造字意义为妇女怀孕之"大腹也";"(身)"也是"身",为其"反身",是"象大腹的孕妇形"."殷"由"(身)"和"殳"所组成,而古今释义却见仁见智.通过对其所构成之古形体和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考辨,认为"身"(身)与"殷"记载的是孕妇由孕而产的整个过程,印"身"(身)为怀孕之象形,以大腹为其表征;"殷"为生产之时的会意字,其中"(身)"为产妇大腹之身,"殳"为助产之象,"殷"即在他人之帮助下而生产的会意形状.  相似文献   

7.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文坛不容忽视的存在,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芥川龙之介的死,标志着大正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日本近代文坛的落幕.芥川龙之介与中国文学和文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拟从芥川龙之介与中国古典诗歌、其取材于中国古籍的小说以及其与中国文坛三个方面探讨芥川龙之介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芥川龙之介,日本近代文坛巨匠。芥川一生作品丰厚,不胜枚举,且与中国相关的作品为数不少,其中均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中国趣味",但其"中国趣味"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芥川的"中国趣味"也演变出了不同的内涵。芥川三个时期的三部作品《杜子春》、《中国游记》和《仙人》,呈现出其"中国趣味"不断演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生活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沈从文与芥川龙之介是中、日两国最具代表性的近现代作家之一。时代的剧变使生活在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期的两位作家对"现代性"有较深的本质性感受。反映在文学中,沈从文与芥川龙之介文学均表现了较多的"现代性"特征。对沈从文与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现代性"进行比较分析,是深入了解和把握中、日两国近现代作家的文学共性的重要钥匙。  相似文献   

10.
芥川龙之介后期反战系列小说之首篇的<将军>,着力描写了日军敢死队精神上的盲目、无奈和疯狂,对照表现出中国抗日志士的镇定从容、大义凛然和视死如归,辛辣讽刺了侵华日军"持枪盗贼"的本质,矛头直刺日军偶像乃木希典,而这一切是在日本军国主义方兴未艾之时发出,是在日本本土中心发出,是由身为日本作家的芥川龙之介发出.其中的反战意识与被称为日本"近代思想之父"福泽谕吉之颂战思想针锋相对.仅此一篇足以评断,芥川龙之介可谓敏锐、真诚、勇于抗争军国主义的作家.他之被奉为日本现当代文学的偶像,从中国读者的立场观之也值得欣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分析了河童国里的音乐家库拉巴库和诗人特库两个艺术家形象,认为在他们身上体现了芥川本人的艺术观;其次,通过对河童国里的"生活教"的探讨,明确芥川龙之介晚年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12.
芥川龙之介在日本乃至国际文坛上享有盛名,其作品主题一向被认为有两大方面:即"怀疑主义"和"利己主义"。因其不幸的人生经历和敏感的个人体验,芥川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而建立在这一利己主义基础上的人性乃至真理也是值得怀疑的。芥川通过《竹林中》多重式内聚焦的叙事手法,引发了读者对文本、对人性以及对真理的"三重怀疑主义"。  相似文献   

13.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的小说家,也被称为"鬼才"作家.他的小说篇幅很短,取材新颖,情节新奇甚至诡异.论文通过对芥川龙之介作品的分析,总结教师如何运用技巧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从而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刻意义,提高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是日本大正时期文学家中国纪行作品中备受关注与研究的一部。但由于其中涉及对中国的批判,长期以来饱受争议,国内现有研究虽渐趋客观公正,仍缺乏小切口的深入研究。本文欲从芥川龙之介在《中国游记》中流露出的对南北中国态度之迥然入手,探讨其背后复杂而矛盾的文化心理与"中国想象";兼论在西洋化的大背景下,日本文人对于古老中国所怀有的一种遥远的"乡愁"。  相似文献   

15.
以揭露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利己主义见长的芥川龙之介,留给后世的大都是精于技巧、有完美情节的小说,因此芥川往往被冠以富有理知、能沉着冷静审视世间美丑之名,但在芥川短暂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却产生过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即前期的"理智主义"与后期的"诗性精神",在这两种创作风格下隐藏的是作家独特的艺术追求与不安心境。  相似文献   

16.
由于坎坷艰难的人生经历与融贯中西的阅读积累,芥川龙之介的创作呈现出哀怨玄奥的风格特点,具有极高的审美趣味与艺术造诣,这一点在其笔下的怪谈小说中得以突出显现.从芥川龙之介的人生经历与个人气质出发,以小说《地狱变》的具体内容为中心,分析了其笔下怪谈所具备的独特气韵.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学者对芥川龙之介在华译介情况的研究还比较少,而且也存在或多或少的疏漏错误之处.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对芥川龙之介及其作品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译介情况进行详实准确的考录,以便让读者对其形成一个较为客观详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一般不重描绘而意在挖掘,疏于叙述而工于点化,运用幽默、夸张、讽刺等手法将其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表现在平凡而简单的日常生活琐事之中,让读者在嬉笑声中品味出苦涩.<鼻>这篇小说作者将犀利的笔锋直接刺向人类普遍存在的深层心理,探讨人类自我意识的定位,揭示人性中的虚伪和自私.本文即通过探讨"鼻子"在作品中的深层内涵,分析<鼻>中主人公和看客的心理来解读芥川对人性"恶"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19.
<正>创意阅读旅程最后一站,我们将去拜访一位日本文豪——芥川龙之介。他与森鸥外、夏目漱石并称为“20世纪上半叶日本文坛三巨匠”。在他去世后,日本专门设立了“芥川文学奖”,用于奖励文学新人,足见其在日本文坛的影响力。芥川龙之介最主要的成就在短篇小说,他一生创作了150多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罗生门》《竹林中》《鼻子》《橘子》《山药粥》《傀儡师》《河童》等。另外,芥川龙之介在随笔、小品文、游记、  相似文献   

20.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创作时间不长,但成就却是巨大的,作品主要集中在短篇小说方面.其代表作<罗生门>更是以其思想的深刻性,获得了持久的关注.本文拟探讨芥川龙之介的生平经历与其创作之间的关系,并阐述<罗生门>所揭示的人在面临困境时如何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