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摆脱贫困,这是中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围绕这一问题,邓小平理论回答了要摆脱贫困只能走什么道路,现实8途径,怎样部署,工作重点以及如何正确处理的内部与外部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反贫困谋略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邓小平在深刻总结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的历史课题,把反贫困与社会主义本质联系,并科学设计出分“三步走”消除贫困、实现富裕的步骤,以及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的方案,指明了通过改革开放实现强国富民的途径。邓小平于反贫困的一系列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社会不和谐的主要根源。邓小平认为中国的贫困有三大根源:一是长期的闭关自守;二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破坏;三是建国初期,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清。相应采取了四项反贫困战略措施:其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其二,坚持改革开放;其三,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其四,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反贫困的经验在于:从实际出发;保持稳定;以农村改革为切入点。邓小平的反贫困思想无论对我国部分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还是第三世界贫困国家的发展都具有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把贫困问题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经济制度相联系.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贫困实质论。邓小平紧紧抓住了我国的基本国情.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反贫困的一系列思想和战略对策,明确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消灭贫困。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 ,关于城镇反贫困与国企改革的思想是邓小平“富国富民”经济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从城镇贫困问题的实质、城镇反贫困的基本思路、城镇反贫困的途径选择、城镇反贫困的重要保证四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的城镇反贫困与国企改革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贫困是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通过反贫困立法把宪法关于社会救济和权利保障的规定落到实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中国应借鉴这个经验,把推行多年的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从理论的高度弄清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民主以及如何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民主,对于正确理解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常学。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不仅在实践中成果显,在其方法论上也极具特色,本则着从方法上阐述对其的几点认识:(1)系统方法是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基本方法,在此方法的指导下,把中国与世界连成一个系统整体。(2)邓小平对外开放方法是辩证的,个别与一般,渐进与突进,目的与手段,两点论与重点论是其辩证体系的主要内容。(3)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博大精深,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是其方法体系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西方政治哲学研究和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日益深化,由此而引起对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思考,使得人们不能不重视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研究。文章主要对邓小平政治哲学研究状况的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邓小平政治哲学探索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1.
张兰英 《南平师专学报》2004,23(3):29-30,16
邓小平理论突破传统社会主义观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解,把社会主义与世界现代化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本质论。邓小平理论把现代化作为全人类的财富。认为资本主义只是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方式,并认为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合理的实现道路。  相似文献   

12.
从生产力发展状况、如何对待社会主义危机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三方面入手,才能比较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及社会主义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教育的战略地位,邓小平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应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全党和全社会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于教育平等问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恢复了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使广大学子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上平等竞争,此外他还特别注重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关于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邓小平十分关注教育发展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标准,注重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为新时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关于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邓小平提出要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特别强调要提高教师待遇,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创新 ,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 ,创新思维方法 ,是形成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方法。邓小平在认识社会主义过程中 ,运用求异思维法 ,从理论走向实践 ;运用联想思维法 ,从历史走向现实 ;运用回溯思维法 ,从经验走向成功。最终得出一个经典性结论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批判性思维要求人们在思维时,能够以量化语言来描述和区别认识对象的隶属边界及其性态的一种确定性。这就要求思维方式的数学化、符号化、形式化,以求达到理解足够地全面、具体、深刻的目的。这既为我们提出了批判性思维精确性的思维要求,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达到批判性思维精确性的路径和方法。尝试用批判性思维的精确性原则解读邓小平理论,希望从一个新的视域来领会和审视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运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从中国国情理论、发展生产力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等四个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许多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思想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政治控制思想是邓小平长期治国实践经验总结,主要表现在组织控制、制度控制、思想控制三个方面。在组织控制上,理顺党、政府、社会的关系,加强党的建设至关重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是制度控制的主要内容;要实现思想控制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治本之策。遵循邓小平政治控制思想,必将推动我国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临终前口授、由秘书记录的几篇文章和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都是主要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而展开的,都蕴含着他们晚年对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智慧和心血。可称为他们生平论述的压卷之作。两相比较,可以看出邓小平对列宁社会主义观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期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同的主题,具有不同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研究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和科学社会主义,列宁主义研究垄断帝国主义和俄国革命,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国革命与战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捍卫,邓小平理论研究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问题。邓小平理论研究的这一新主题,根本决定了它具有不同于其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烈的辩证性、方法论性、实践性、群众性、战略性和质朴性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营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拓展了我国的国际生存空间;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政治、 经济、文化的地位;奠定了新世纪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推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方向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力图展示邓小平外交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