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魏都洛四十年洛阳佛寺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魏时期洛阳佛寺剧增现象的介绍,揭示了这一历史时期在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交融给整个社会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从民族心理、社会时尚和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在北魏都洛时期佛教的极盛一时的原因,并简单论述了宗教与社会、宗教与政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2.
隋唐时期是洛阳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和人口迁徙等因素的变化,引起了洛阳人口的增减,隋初至大业五年人口的快速增长,隋末唐初人口的大幅减少,唐前期人口的恢复与增长,安史之乱后人口的急速减少,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高峰和两个低谷,呈现出一个类似"M"形的变化态势。隋唐时期洛阳人口的变迁,对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城市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隋代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过大兴城、仁寿宫等,积累了丰富的规划设计经验。关中地区平坦开阔的地形,使宇文恺在模仿北魏洛阳的瑰丽风格时不能尽意。洛阳盆地狭小,山川众多,地势起伏大,宇文恺规划洛阳新都时,通过兴建丰富的立面景观,实现了人生的理想,遂致东都达到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隋唐时期,洛阳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或副中心,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行政建制也是多样化,有首都(或陪都)、道、府、州、县(京县、赤县)等各级各类建制并存之现象.至于城建规制及经贸文化等,更是宏丽辉煌、繁荣发达.  相似文献   

5.
1927年至1937年间,洛阳地区的公路建设始终与其经济发展轨迹相同步。在公路建设的渐次性发展过程中,路线选择以政治、经济、人口等综合性考量为要,呈梯次不断延展和深入至周边城镇。从商品经济的发展来看,公路建设近代化的转变,在区域内促使着新行业的诞生与客、货运业务的拓展,区域市场架构也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进行重构,支撑起洛阳在豫西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但公路建设对洛阳区域经济的影响是综合性的,时代语境下的公路建设对其经济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制度变迁与市场结构演进的历程表明,制度变迁与市场结构演进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二者的实质都是向帕累托最优的改进。从正式制度变迁的层面,分析我国产权制度、行政审批制度、财税制度、金融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变迁对市场结构演进的影响,认为我国制度变迁与市场结构优化的理想模式是二者共同达到均衡,制度创新是我国市场结构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童心 《现代企业教育》2008,(16):113-114
本文旨在研究会计准则变迁引起的资本市场的反应。本文选取了在会计准则变迁中股东权益差异调增额最大的30家公司(赢家组合),并为它们选取了同行业、盈利能力相似的公司作为配对样本,进行配对检验,发现在《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披露前后,赢家组合的累计超额投资回报率均值高于配对公司样本3.872%。  相似文献   

8.
《洛阳伽蓝记》以地志为经,史事为纬,记录了北魏时代洛阳人民融合胡汉饮食精华,创造出食材多源、加工技法多样、重视食疗养生的河洛饮食文化的过程。而北方草原饮食文化与南方水乡饮食文化熔融的过程,在更深层面上则反映出胡汉双方在生活习性和心理上的调适与沟通。  相似文献   

9.
蒙自开关与近代云南市场结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云南传统市场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迤东、迤西、迤南三大市场。1889年蒙自关和滇越铁路的开通,云南对外贸易日趋繁荣。大锡的出口和外来商品的涌入,西方金融业的开办,云南传统市场结构出现转型。由此,云南与内地一道迈入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戊戌至辛亥期间,湖南社会在思想启蒙、教育、新闻出版诸领域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思想启蒙方面,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宣传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教育方面,教育机构趋向多元化,由单一的书院教育变为各类学堂并存的局面;新闻出版方面,新报刊,新书局甚至新的公共图书馆次第兴办。思想、教育及文化领域的变化标志着湖湘文化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试论近代安徽江淮地区集市贸易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市贸易是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切入点,安徽江淮地区集市贸易在晚清和民国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以芜湖为中心的长江流域系统和以蚌埠为中心的淮河流域系统,并形成系统、区域、县域三级网络;出现了专业市场,形式多样,集市内部“行”、“市”多样,货物和人员结构有了变化;强化了对外传输和文化娱乐的功能。它的发展反映了这一地区商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2.
资源产业制度变迁与循环经济发展市场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自然资源价格为主线,通过对资源产业制度变迁分析,建立起反映资源和环境稀缺程度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以市场机制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对中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变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采取的是诱致性制度变迁,我国采取的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得到以下启示: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制度变迁路径;重视指导社会评估组织的发展;注重培育高等教育评估市场;应进一步明确政府、高校和社会评价组织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文化变迁与社会变迁、地方社会的发展相互影响和关联。纵观苏南发展模式的产生、辉煌、衰退及至今日重又发展的过程,可以从中看到工业文化和农业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互借鉴,也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共生。苏南发展模式并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模式,它更是一种文化模式。苏南发展模式的变迁,体现了这一区域文化积累与变迁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制度变迁理论的两种模型。两种制度变迁既是对立的,又是互相补充的。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经历了由政权组织形式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转变的曲折过程。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动力不足,行政色彩过浓。只有重新进行资产组合、运行方式、利益机制等方面的制度设计,才能确保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16.
步德茂的《过失杀人、市场和道德经济》一书摈弃西方史学界以西方发展的模式绳准中国历史研究和诠释东西方社会发展路径的理论模式,以诺斯悖论为理论框架对清代的经济变迁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学术界长期悬而未决的清代社会变迁的学术论争提供一种新的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那达慕特点及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由于蒙古族栖息地的特殊自然环境和以游牧为主的独特生活方式,使蒙古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具有浓郁草原特色的体育文化。蒙古族那达慕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浓郁的民族特点,它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积累、发展并形成的独特的蒙古族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8.
“跳花”是西部苗族同胞一个比较传统的盛大节日。笔者主要以贵州黔西北“六寨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一地区苗族同胞的跳花节进行描述,来探讨在现代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下,“六寨苗”“跳花”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变迁,以此来唤起大家对保护和传承民族特色文化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9.
唐卡是藏族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丰富的宗教内涵,是一种典型的民族文化符号。本文以甘孜德格八邦藏族噶玛噶孜唐卡画为倒,论述了随着社会变迁,唐卡这种民族文化符号也处于不断的建构中。现代传承中的一些变异不利于唐卡的继承和发扬,而新的符号意义的嵌入,对传统文化符号的重新解读和文化符号作用的转型是民族文化重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 ,德国在华银行业的变迁经历了萌芽、发展、停闭 3个历史时期。其形式从在华独资转向与华合资 ;经营范围从以存、贷款为主扩展到国际汇兑、证券投资等各个领域 ,进而使德国银行资本在影响当时的中国金融市场中 ,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加入WTO后 ,中国的银行业面临着外资银行的严重挑战 ,分析外国在华银行业的变迁历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