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教训是我们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是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条条框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搞社会主义没弄清楚;由于我们过去对时代主题的错误认识,导致把“要准备打仗”作为工作的中心,经济布局也服从这一需要,从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错过了很多发展机遇。邓小平理论正是在总结这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理论是时代的折射.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时代性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特征.时代主题的转换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邓小平正是以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为理论基础,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从两个角度来阐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一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时代课题的历史发展角度,看邓小平理论对这一时代课题的解答比其前身理论的突破之处;一是从中国近代以来现代化思想的历史发展角度,看邓小平理论对近代以来中国的时代课题的解答比其前身理论的突破之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的兴起是20世纪时代潮流的主流,邓小平理论应用时代潮流而生,比较系统地科学回答了时代向社会主义提出的一系列复杂课题。其产生和飞跃的每一步都与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在世界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血肉相联,继往开来,全面振兴社会主义事业,是邓小平理论自觉承担的历史使命,并寓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回顾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分析了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变为现实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探讨过程,得出的结论是邓小平理论是时代和社会主义发展的产物,它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不断推动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向前发展。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哀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适时地回答了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及时地解答了时代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到了成功的道路。理论反思、实践探索、经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逻辑脉络。作为时代呼唤的哲学回响,邓小平理论与我们的时代同行,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引路旗帜。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继承和发扬,为新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为进一步形成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起和谐文明的新中国奠定了基础.本文试着从社会进步的视角来重新解读邓小平理论的时代价值,重新认识和把握其理论的精髓,对如今面临国内外诸多挑战和机遇的中国有意义深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理论是时代的折射。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时代性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特征。时代主题的转换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邓小平正是以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为理论基础,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 ,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基本理论。“三个面向”是教育优先发展的指导方针 ,培养“四有”新人是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邓小平教育优先发展思想 ,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邓小平把发展放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高度去认识,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要有速度,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改革是发展的动力.通过认识邓小平发展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中的主题地位,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三种关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的不同观点,即“思想”起点论、“生产力”起点论、“本质”起点论,这三方观点都各存缺胳,不能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初级阶段”论则充分具备作为科学理论的逻辑起点的相关特性,应该是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主要特点是 :发展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政治制度理论 ;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二者关系的基本理论出发 ,提出并强调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 ;强调政治体制改革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 ;提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仍然有从思想政治上继续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 ;高度突出制度建设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要做到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党委要高度重视 ,具体做到位 ;其次任课教师要方法得当 ,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灵活多样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从事邓小平理论研究与教学过程中,发现当前有些人在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上仍然存在一些模糊的甚至错误的思想认识误区。这些认识误区不消除,必然会严重影响人们对邓小平理论学习和研究的效果,甚至会对实际工作产生严重的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由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发展论构成,系统地解决了实现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发展道路论,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发展目标论,解决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发展动力论,为中国式现代化找到了最终动力和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8.
大局观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内容.在邓小平的思维中,大局一方面具有绝对性、惟一性和不可动摇性;另一方面具有相对性、时空局限性和可变性.在现阶段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稳定、沿海先发展和内地后发展、国家完全统一.其中,经济建设是大局的大局.而一切从大局出发,一切服从和服务于大局是其归结点.大局观的实质是政治观,是邓小平政治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理论来源和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理论上,大局观对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内容的整合不可或缺,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局思想中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在实践上,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概念,但他的思想与实践都包含着深刻的和谐社会理论,他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国社会才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他的和谐社会理论集中体现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这为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了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是正确认识和把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新中国成立前后,党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基本正确的,这种认识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肯定发展而来,邓小平理论体现了新时期党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创新性认识,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实现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经济的联系,允许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股份合作制及发展资本、劳动力市场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和实践,真正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代进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