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们以下的这些说法: “越贵的东西越有营养”、“我们孩子的营养没问题,顿顿吃肉”、“我们家不富裕,哪有那么多钱补营养”等。从这些议论中,从目前家长每日膳食的安排中,不难看出,家长在儿童合理营养知识和方法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误区。那么,孩子究竟需要哪些营养呢?怎样才能使孩子得到足够的营养呢?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孩子与以前不一样,他们的观念不一样,他们的行为不一样,家长说,孩子难管,不管不行,管了还是不行,老师说,现在的孩子难管,关键是父母管教不严,太宠。没有一位家长说是自己的不对,没有一位老师会说也有我的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3.
女儿上幼儿园两年了,平时每天我们会跟孩子聊一聊基本情况,没有过多干预孩子的交友。2020年5月份疫情平稳后,孩子们开始上幼儿园,班上一些同学形成了互换礼物的习惯,女儿也参与其中。刚开始,孩子们只是交换发卡、头绳儿,以及绘本等书籍。作为父母我们只是保持关注,并鼓励孩子拿自己的这些东西跟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换。  相似文献   

4.
徐芳 《家庭教育》2010,(4):40-40
4月份气温适宜,春暖花开,却也是容易使人犯困的时候,适当地补充营养可使人精力充沛,消除春困。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中也会产生困意,所以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帮助孩子消除春困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现在,很多孩子手里都会有一些零用钱。但是他们对手里的这些钱并不一定能合理使用。他们常常会买一些没有用处的东西,甚至有时还会互相攀比。老师和父母有时会对这些孩子进行说服、教育,可是往往成效不大。北京崇文区培新小学在有些班级开展了“节约零用钱”的活动。让参加活动的每个孩子都准备一个记帐本,形式可自行设计,每天记录零用钱的使用情况,一周后进行小结。看看哪些钱花的有价值,哪些钱花的没意义。到下一周的时候,尽量克制自己,以减少无用的开支。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很高,他们逐渐学会合理使用零用钱,特别是玩具和零食的开支大大减少。孩子们还写出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自己好的做法。而且他们还学会了把节省下来的钱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我们在这里选发几份帐单和几个孩子参加活动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2006,(8X):8-19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孩子让我们成为问题父母,或是孩子一定会造成问题,而是意味着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孩子的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养孩子,你是否仍然用奖赏,惩罚,训诫,贿赂,威胁等教育方式?这些手段是否依然有效?本期,我们和父母一起反思自己的教育效果,并学做效能父母。[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听不进去话     
正孩子越来越皮,喜欢我行我素,妈妈不厌其烦地反复说教,孩子却一点儿也听不进去。到底是孩子听不进去这些道理呢?还是我们说教的方式有问题?对自己长大的肯定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很敏感,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这个时候听不进去大人的话很正常。这是他对自己长大的一种肯定,也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心理鼓励。认知能力的觉醒如果宝宝在自己穿衣服,妈妈见他慢吞吞的,就会说:"我来帮你。"这时候宝宝多半会  相似文献   

8.
人在生活中不断成长.而烦恼也总会伴随着成长的脚步一同到来。一说起现在的孩子,人们住住会说他们是幸福的一代.是泡在蜜糖里长大的。但如果你能认真听一听孩子们的心里话,你就会发现.这些孩子同样也有许许多多的烦恼。那么.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烦恼,又该如何正确对待和尽力解决这些成长的烦恼呢?我们不妨先看一份学生问卷调查的汇总情况。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经常会让孩子写一写:《假如我是老师》、《我的老师》等这类的作文,每每读这些文章时,就会感受颇深,尤其看到孩子们努力赞美自己时,在得意之时就会有几分内疚感:我有孩子说的那么好吗?一份自责感就会油然而生,实际上我肯定没孩子们说的那么好,许多时候对孩子做的事,都是出于我需要而非出于孩子们的需要。因此,笔者时常告诫自己要努力做个好老师。  相似文献   

10.
提起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可能很多人会产生一种“既简单又轻松”的感觉,而事实则不然。如果你接触过幼儿教师,或者你了解幼儿教师,又或者你的孩子正在接受着幼儿教师的教育,那么你的感觉一定是另外一种,而且你会对幼儿教师有很多的要求。最近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希望通过调查来寻找一种理想的、完美的幼儿教师形象。问卷共发放了450份,收回380份。其中家长120份,幼儿教师120份,幼儿园园长72份。分析问卷,我们有趣地发现,这三类人员站在自己不同的角度,对理想中幼儿教师形象的设计有很大的区别。调查表分三大部分…  相似文献   

11.
“六一”节就要到了。过去,为了让孩子排出好节目,教师会精心选择表演内容、演员和服装。设计队形、动作,让孩子们来排练,孩子们始终是在被动地接受。现在。我们是这样做的:让孩子说出自己想演的内容和角色:和孩子一起讨论,确定节目和分配角色:让孩子尝试为自己设计制作服装道具,为自己设计动作造型……孩子们有了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的空间和机会后,他们的兴趣始终很浓,活动的主动性也增强了。与过去相比,我们感到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关注的点不同了:过去我们想的是如何排好节目。关注的是结果。现在我们意识到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表现方式。因此就更加关注孩子在过程中能否主动参与,孩子有没有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前教育》2006,(9):28-29
我们发现,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当孩子聆听完一段抒情的音乐后,他们会这样倾诉自己的感受:“我和爸爸妈妈在沙滩上散步”、“萤火虫在安静的晚上拿着灯笼飞来飞去”;而聆听完一段欢快的音乐后,孩子则会想像参加好朋友的生日会、去游乐场等快乐的事情。在音乐中,孩子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发挥得如此的淋漓尽致,这些正是我们在自主性绘画中所追求的。为此,我们将音乐与绘画巧妙结合,引导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自由畅想。并让幼儿把这些奇思异想诉诸画面。为了让幼儿能够轻松地将自己的音乐感受独特而自如地表达在画纸上,发展幼儿善于将音乐符号转化为绘画符号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经常听到一些结了婚的先生抱怨:自从有了孩子,妻子的眼中就只看得见孩子,自己在她的眼中和心中越来越没有位置。每听到这些的时候,我就想起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千石保先生讲的一个精彩典故:中国的父母和孩子睡在一张床上的时候,往往会睡成一个“川”字形,就是父母睡在两边,孩子睡在中间。他要说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睡觉习惯问题,而是这一习惯里蕴含的观念。一对夫妻有了孩子,这个孩子好像就插在了这对夫妻的中间,夫妻关系让位于亲子关系。表面看来这是我们重视孩子,疼爱孩子。但是看完了这期的话题,也许您对这个问题会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提到如今的独生子女,我们会立刻联想到“小太阳”“小皇帝”这些称呼。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到底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他们是否如我们想象的幸福快乐 ?他们究竟在做些什么呢 ?  一、孩子在吃什么   在集体生活中我们不必担心,因为一日三餐有营养师调剂,可谓丰盛、营养、科学。可是,在我们的家庭餐桌上,却是另一番情景。只要是孩子喜欢,家长可谓慷慨至极。孩子三餐吃的是鸡鸭鱼肉,惟独少了水果与青菜;喝着可乐、汽水、矿泉水,惟独少了白开水;孩子嘴里嚼着口香糖,吹着泡泡糖,右手提着小食品,左手拿着“娃哈哈”。结…  相似文献   

15.
您是否想过,您的饮食喜好和饮食习惯会怎样影响您的宝宝?我们的调查,或许能帮助您了解这方面情况。调查时间:2003年5月20日~7月10日调查对象:2岁~6岁幼儿的父母调查方式:问卷(共600份,有效卷193份)调查范围:萧山体育幼儿园、杭州下城区少年宫一、对孩子饮食是否干涉(会降低孩子对某 些食物的喜好)。1.进餐时,您是否会提示孩子进食某种食物(如 胡萝卜营养好,多吃点)?2.提示后,孩子服从吗?二、非营养目的食物的使用(指把食物当奖励 或惩罚手段,这会影响孩子的食物喜恶,从 而影响膳食营养摄入)。1.您是否会用食物来奖励孩…  相似文献   

16.
中等生     
本期的“童心童眼”是一组孩子们写的小文章。透过内容,我们会发现,我们在教育着孩子,而孩子也在观察着成人。对我们的管教,他们有时并不服气,而且有一定的道理。他们对世界有着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有时比成年人还要深刻。看看他们的文章,我们会有所得。——责任编辑/张纯颖  相似文献   

17.
建议一: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不良情绪。有时,危机的受害者是孩子,但受到心理冲击更大的却可能是我们父母。不难理解,养一个孩子不容易,自己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孩子经历伤害,父母内心更是充满自责和懊悔……这些想法有时会让我们自己比孩子还要脆弱,会有种自己“崩溃”了的感觉,情绪变得焦虑、紧张、易暴易怒。这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就变得十分重要,因为你此刻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如果你始终表现出烦躁和不知所措的样子,那么你的孩子一定会“继承”你的这些“缺点”,深陷在创伤中不能自拔。此时,建议家长不妨多增加一些交往,多听…  相似文献   

18.
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你知道孩子的气质类型吗?你想有一份针对自已孩子的教养方案吗?请回答我们的气质测评97问——  相似文献   

19.
深压在心底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孩子就很懊悔。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相似文献   

20.
<正>给孩子多一份尊重和理解,多一份欣赏和鼓励,都是孩子实现希望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灵,那是敏感的音乐家的心灵。心灵中紧绷着心弦,您若能触动它们,就会发出很有魅力的音乐。"我们要做个能够触动孩子心灵的人,要有爱心:爱孩子、爱事业,用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