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49号公路沿途小镇“天使矿营”,本来并不在我的宿营计划之内。停车加油后,我踱进一间古董店,目光落在橱窗里一本早期发行的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蹦跳的青蛙》的单行本上。“他就是在这个楼上的旅店里写完这篇小说的。”女老板笑嘻嘻地说。“马克·吐温?”我有一点儿好奇。“写完了这篇小说,他索性爱上了这个小镇,还逗留了相当一段日子呢。他后来住在离这里几英里的一个小山顶上写作,晚上骑马到镇上喝酒取乐。你要是对他有兴趣,不妨在这里呆一个晚上。”女老板一边收下我买下那个单行本的3美元,一边热心地说。马克·吐温是我成…  相似文献   

2.
儿童车票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坐火车去首都一所大学讲课,他十分着急,而火车却开得很慢。这时来了一位查票员,问马克·吐温:“您有票吗?”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儿童票。查票员仔细地打量了他之后说:“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还是一个孩子哩。”马克·吐温回答:“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但我买车票时还是孩子。”作家与鱼有一个很想成名但又怕下苦功的青年写信给马克·吐温,请他介绍成功的秘诀。信中写道:“听说鱼骨头里含有大量的磷,而磷是补脑子的,看来要成为一个大作家,一定要吃很多的鱼。请问你吃了多少鱼?吃的是哪种鱼…  相似文献   

3.
休闲广场     
名人的幽默○李军罗斯福保守秘密罗斯福在当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任职。有一次,一位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守秘密吗?”朋友回答:“当然能。”罗斯福说:“那么,我也能。”接着就再也不开口了。马克·吐温的道歉启事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由于对国会政客的不满,在一次宴会上说:“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这句话引起议员们的强烈不满,纷纷要求马克·吐温予以澄清并道歉。马克·吐温无奈,只好在报上刊登了如下启事:“日前我在酒席上发言,说有些国会议员是‘狗婊子养的’,事后有人…  相似文献   

4.
幽默小品     
“谁能考我呢?”有人问美国大学问家葛特里奇,为什么他这样一个伟大的学者却未获得博士学位,他回答:“谁能考我呢?亲爱的先生。”机智的反击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理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能弥补这个缺陷!”书与割草机有一次,马克·吐温向邻居借阅一本书,邻居说:“可以,可以。但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的图书室借去的图书必须当场阅读。”一星期后,这位邻居向马克·吐温借用割草机,马克·吐温笑道:“当然可以…  相似文献   

5.
坚定的后果     
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年轻时热衷于发明创造。他一生中,在各种新产品、新发明上的投资多达50多万美元。但那些项目却没一个成功,他的投资都打了水漂。后来,马克·吐温心灰意冷,发誓永远不在“新奇玩意儿”上浪费金钱了。一天,一个年轻人登门拜访这位大文豪。来访者胳膊底下还夹着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原来,年轻人发明了一种新装置。马克·吐温说自己有过无数次投资失败的教训,再不打算冒任何风险了。“我并不指望巨额投资,”年轻人说,“只要500美元,您就可以拥有一大笔股份。”想起自己刚发过的誓言,马克·吐温还是摇了摇头。失望的年轻人只…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有很多人不满意自己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总是抱怨机遇不光顾自己而青睐别人。他们整日怨天尤人,却从未想过换个角度来思考,从自身找找原因,有可能问题就出在自己身上。在这里,我想先讲一个马克·吐温帮助一位年轻人求职的故事,或许我们会从中悟出点儿道理。有一位年轻人,从学校毕业后来到美国西部。他想当一名新闻记者,但因人生地不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他想起了大作家马克·吐温,就写了封信给他,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马克·吐温接到信后给年轻人回了信。信上说:“如果你能按照我的办法去做,你肯定能得到一席…  相似文献   

7.
一(四)班有个小朋友叫“罗兰”,我想:世界上发明第一枚邮票的人不是叫罗兰·希尔吗?我把这告诉了她。我还问她:“你觉得是‘罗兰’好听,还是‘希尔’好听呢?”罗兰想了一下,说:“还是‘罗兰’好听一点,因为是我妈妈给我取的。”我说:“我叫你罗兰·希尔好吗?”她笑了。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搞错了。英国人的姓名和我们中国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把姓放在后面,名字放在前面。‘罗兰’是他的名字,‘希尔’是他的姓。不过,台湾有个女作家也叫‘罗兰’。”哇,一下子冒出了三个“罗兰”,真有意思。我的名…  相似文献   

8.
不少同学总是问,作文怎样写才能感人呢?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说一个故事。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一位头发斑白、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身边竖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过往行人看过木牌后,对行乞者都无动于衷,没有人产生怜悯之心,只是轻轻一笑就走过去了。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问行乞者:“老人家,今天的收入怎么样?”老人叹息道:“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让·彼浩勒悄悄地在木牌上的那行字前添上“春天到了,可是”这几个字。到了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老人下午的收入如何。老人笑着说:“先生,不知…  相似文献   

9.
初读研究整体感知师: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闰土的语言和动作,体味他的个性特点。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6—8节,完成填空:“的少年闰土”。可以填一种答案,也可以填几种答案。有的学生大声朗读、有的轻声速读、有的默读……生:我填“·能·干的少年闰土”,这从闰土雪地捕鸟这件事可看出来。生:我填“·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因为他不仅知道海边的各种贝壳,还知道许多“我”和“我”的朋友们所不知道的事。生:我填“·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他一个人敢管瓜,猹来了,他也不害怕,还捏了胡叉去刺猹;要是我,早…  相似文献   

10.
职业演说家马克·桑布恩在丹佛的华盛顿公园附近一个小区买了一套房子,迁入几天后,有人敲开了他的房门。来人微笑着向他介绍自己:“我的名字叫弗雷德,是这里的邮差。我顺道来看看,向您表示欢迎,同时也希望对您有所了解,比如您所从事的行业。”马克·桑布恩感到很惊讶,他收了一辈子的邮件,还是第一次碰见邮差做这样的自我介绍,但这确  相似文献   

11.
幽默与漫画     
大作家的小幽默(五则)马克·吐温和牧师有一次牧师在讲坛上说教,马克·吐温讨厌极了,有心要和他开一个玩笑。“牧师先生,你的讲词实在妙得很,只不过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见过,您说的每一个字都在上面。”  相似文献   

12.
《新作文》2006,(2)
1故事播讲站让路外国作家马克·吐温一次上街,正好和一个骄横的年轻人碰了个照面。年轻人气势汹汹地说:“我从来不给蠢人让路。”旁边的人看看年轻人,又看看马克·吐温,看这僵局怎么收场。没想到马克·吐温侧身而过,口中只说出两个字:“我让。”马克·吐温走过去了,人群发出了笑声。原来大伙理解了,那两个字是“我从来不给蠢人让路”的延续,也就是说他给蠢人让路,只是没有把话说明、说透。故事中的双关语含蓄、敏锐,让文章更耐人品味。我们在平常的说话中,时不时就会迸发出好句子,甚至还会有奇思妙语。把这些句子放进文章中,还愁写不出思想…  相似文献   

13.
据说,美国有一位百万富翁,他的左眼坏了,花好多钱请人给装了一只假眼。这只假眼装得真好,乍一看,谁也不会认为是假的。于是,这位百万富翁十分得意,常常在人们面前夸耀自己。有一次,他碰到马克·吐温,就问道:“你猜得出来吗,我哪一只眼睛是假的?”马克·吐温指着他的左眼说:“这只是假的。”百万富翁万分惊异,说:“你怎么知道的?根据什么?”马克·吐温回答说:“我看,因为你这只眼睛里还有一点点慈悲。”  相似文献   

14.
乘火车     
马克·吐温乘火车到外地去演讲 ,火车开得很慢很慢 ,他十分着急 .查票员走过来问马克·吐温 :“先生 ,你有票吗 ?”马克·吐温拿出一张儿童票给他看 .查票员对他看了又看 ,然后对他说 :“我看不出 ,你竟然是个孩子 !”马克·吐温答道 :“我现在不是孩子了 ,但我买这张票的时候 ,还是个孩子 .可见 ,火车开得太慢了 !”乘火车  相似文献   

15.
《继续教育》2001,15(2)
比尔·盖茨讲过:假如微软公司由一位60岁的老者领导的话,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所以比尔·盖茨会在55岁退下来,交给年轻一代。有一次在电视上,节目主持人要李素丽形容一下她自己,李素丽说:“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觉得这样说比较贴切,她这种善良爱心感动了一大批人为人民服务。轮到 我,我也有一句话形容自己:“是一个曾经做出贡献,今天高峰已过,赶不上新技术发展的计算机专家。”现在我已脱离了技术第一线和管理第一线,最近几年的成绩都是在年轻人的领导下取得的。我就变得到处作报告,讲讲过去的经验,有时在电视台露露…  相似文献   

16.
马克.吐温叽叽咕咕隋喜文1890年,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马克·吐温一行二十来人参加道奇夫人的家宴。不一会儿,就发生了大宴会经常发生的情况:人人都在跟旁边人的谈话,而且在同一时间讲话,慢慢便嗓音越提越高,拼命想叫对方听到。马克·吐温觉得,这象一场骚乱。一...  相似文献   

17.
1907年,马克·吐温用自负自嘲的口吻开始回顾自己传奇般的一生:1835年11月30日,我出生在密苏里州一个名叫佛罗里达的不起眼的小村子里。我的父母是在三十年代初搬到密苏里来的。准确年月我记不清了,因为当时我还没出世,管不了那么多。村里刚好有一百人,我的出生使人口增加了百分之一。古往今来,恐怕没有几个功德无量的贤人能为一个小镇做出如此之大的贡献,真可谓史无前例——连莎士比亚都没做到。可我却为佛罗里达立下了这一功劳。——《马克·吐温自传》马克·吐温的原名叫克列门斯,12岁那年因父亲去世而不得不放弃学业,开始外出独立谋生。…  相似文献   

18.
美国职业演说家马克·桑布恩在丹佛的华盛顿公园附近买了一套房子,搬入几天后,有人敲开了他的房门。来人微笑着向他介绍自己:“我的名字叫弗雷德,是这里的邮差。我顺道来看看,向您表示欢迎,同时也希望对您有所了解,比如您所从事的行业。”马克·桑布恩感到很惊讶,他收了一辈子的邮件,还是第一次碰见邮差做这样的自我介绍,但这确实使他心中一暖。他很配合地告诉邮差:“我是个职业演说家。”  相似文献   

19.
经典     
社会上“经典”两个字用得多起来了。开初爱用这两个字的,是学院里的教授们,好像这是他们的专用品。后来教授用得多了,引出了好多人的不满,觉得这样大方地乱用经典二字,其行为如同医生开大处方,得个感冒,给一堆进口的高档药。后来,经典这两个字到处都可见,于是,只好对经典两个字进行研讨。说到经典,首先是请公认的经典人物发言,例如请马克·吐温。请他出来估计不会引起争议,比方说:“他那么年轻,称得上经典吗?”“他的作品有争议,能算经典吗?”这样的质疑在马克·吐温的“入典”资格上,还没有出现过。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各…  相似文献   

20.
在一般史籍中,均把马可·波罗称为到达中国旅行的第一个西方人。然而,这是否是他制造的一个大骗局呢?他是否从未到过比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更远的地方呢? 明年就将是马可·波罗说他从中国回到威尼斯的700周年纪念,他在书中说他是1295年从中国返回威尼斯的。然而,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中国部主任弗朗西丝·伍德博土届时也将推出她的新著,她在这本书中认定,马可·波罗从未到过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