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艳荣 《辽宁教育》2007,(11):48-50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有一个重要研究成果:儿童不能把精神的东西和物质世界相区别,在成年人看来无生命的惰性事物在儿童眼里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识的。儿童并不像成年人那样现实,他们大多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他们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童话作家,他们关注更多的是有意思,而不是有意义,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怎样顺应这一儿童思维特点,放手让学生去写他们眼中的“有意思”的作文,写他们愿意写、高兴写的作文呢?“有意思”和“有意义”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2.
《今日教育》2013,(6):12
大写"人",遵循儿童的生长节律"儿童是什么?""儿童对成年人意味着什么?""儿童与未来世界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可以称为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当教育失明不见人的时候,所有的教育问题均由此而生。对于绝大多数儿童而言,教育,并不是一个适合跨越式发展的事  相似文献   

3.
成年人需要明白,儿童就是儿童,不能够用成年人的思维揣度孩子,更不能用成年人的价值观代替孩子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4.
高霞 《楚雄师专学报》2001,16(1):118-120
儿童才成年人习得第二语言的优势各不相同。总的说来,在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中,成年人比儿童占优势。对儿童及成年人习得第二语言的优势及特点的认识、研究对第二语言教学及学习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儿童和成年人习得第二语言的优势各不相同。总的说来,在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中,成年人比儿童占优势。对儿童及成年人习得第二语言的优势及特点的认识、研究对第二语言教学及学习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莫理斯在其名著《人类动物园》中阐述了童心与创造力的关系。他将儿童和成人的心智进行比较后指出:儿童喜欢提出新问题,一般成年人则喜欢现成的答案,但童心不灭的成年人却能为新问题找到新答案;儿童喜欢创造,一般成年人则喜欢按部就班地生产,但童心不灭的成年人却能创造性地生产;儿童喜欢探索环境,一般成年人则喜欢安排环境,但童心不灭的成年人却能探索性地安排环境。因此他写道:“创造力就是童心不灭”“创造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儿童品性在成年时期的延续”。(参见《人类动物园》,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年版,第210页)  相似文献   

7.
<正>1.贴近儿童日常生活在成年人的社会里,儿童是弱小无助者,思想受成年人的影响,精神上依赖成年人,行为上模仿成年人,儿童自己的生活空间所剩无几。儿童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意志,在儿童天地里满足释放和表达个人情感的需要。《新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我们都是好朋友",第一册第五单元"动画城",第二册第五单元"我们多快乐",第六单元"藏猫猫",从各个角度展示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友谊、歌唱、舞蹈、游戏等,引导儿童用音乐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去加拿大参加儿童工作培训时,多伦多国际学校一位校长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告诉我,我就忘记了;你让我看到怎样做,我就会记住;你让我参与,我就会理解;如果你给我反思的时间,我就会永远记住。”用这段话来诠释儿童参与,是再通俗、生动不过了。《儿童权利公约》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所有的儿童都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成年人应重视儿童们的观点,在直接影响儿童的事务上更应如此。儿童的参与权是儿童作为社会中的人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儿童的参与权不是在  相似文献   

9.
萧乾的小说多采取儿童视角作为叙事策略,本文拟从儿童视角的角度观照萧乾的小说,借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探究儿童声音和成年人声音在对话中形成的复调,尤其在儿童和成年人、隐含的成年作者和作品中人物两个层面对话的复调中探究小说独特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0.
美国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专家巴巴拉·诺得哈斯认为,礼物不只是物品,也是表达父母的一片爱心,教育孩子的一种辅助手段,有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怎样让礼物发挥作用是对长辈的挑战。现把各国教育研究部门和一些名人的见解介绍如下。投其所好按照成年人的爱好去挑选礼物  相似文献   

11.
童话不仅是一种文体,而且还是一个文化意象。这个意象是美好纯真的象征,于是它也就成为成年人魂牵梦绕的理想。但对于儿童来说,它却是一个现实,儿童就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于是也成为成年人的一个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儿童与成年人习得第二语言的差异,进而指出年龄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起着关健性的作用,儿童与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各有其优势和劣势。笔者结合学习语言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年铃因素对外语教学实践带来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童话不仅是一种文体,而且还是一个文化意象。这个意象是美好纯真的象征,于是它也就成为成年人魂牵梦绕的理想。但对于儿童来说,它却是一个现实,儿童就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于是也成为成年人的一个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14.
一、儿童文学可唤回幼儿教师远去的童心当一个幼儿教师试图通过儿童文学作品对孩子进行人生教育时,自己首先要全身心地去体会童心的渴望和审美情趣,准确把握由自然童心到儿童理性思维的发展轨迹,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从直观感受走向理性思维,最后成为自觉的受教育者。怎样利用儿童文学唤回童心呢?首先要通过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走进儿童的世界,“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一个成年人朗读、品味作品的同时,会触摸到儿童的思想脉搏,深入探索孩子的精神世界,在作品…  相似文献   

15.
中师新编教材《阅读和写作》已出版了两册,新教材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作了许多努力,但仍有不足。1、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记忆特点。儿童的大脑发育未完全成熟……青年期是记忆最好的时期;成年人的生活经验较丰富……老年人记忆力随着整个脑功能的衰退逐渐下降……(《谈谈记忆》,第一册16页)把儿童、青年、成年人、老年人并列不妥,成年人宜改为中年人。  相似文献   

16.
儿童发展的理论向人们揭示出:儿童发展依赖于成人,又独立于成年人,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然过程。进入学龄期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完成作业、看书学习及自主地与同龄伙伴交往的能力,但孩子这种独立性的发展却常常受到家长的阻碍,致使其对成年人依赖的成分依然很大。这一方面由于家长对孩子本质缺乏全面的了解,在处理孩子与成年人的关系上过低地估计了孩子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对于成年人可以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有关成人糖尿病的文章也屡见报端。但是,小儿糖尿病却鲜为人所知。它虽然少见,但牵累孩子一生的内分泌疾病--儿童糖尿病,也迫切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认识。那么,儿童糖尿病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病?它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是不是同成人糖尿病一样呢?在讲儿童糖尿病以前,先了解一下糖尿病的概貌。在医学上,按不同的病因,可将糖尿病分为三类:一类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胰岛组织被破坏,使得惟一能降血糖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以致进餐后血糖浓度持续超过正常范围,得不到调节降低,发生糖尿病…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本针对成年人的漫画杂志———《视觉21·漫时代》,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创刊,并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受到了众多成年读者的青睐和喜爱。而且,不仅是漫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已成为动画片的忠实观众,无论是美国大片《狮子王》、《怪物史莱克》、《海底总动员》,还是日本长篇动画片《小叮当》、《蜡笔小新》,也有一些成年人,则会在J·K·罗琳的《哈利·波特》儿童系列丛书以及菲利浦·普尔曼的儿童小说《黑暗物质》中找寻欢乐。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那些原本属于儿童的娱乐作品突破艺术上的局限性,而吸引了大批成年人的眼球呢?结论并不…  相似文献   

19.
观察表明,儿童早期游戏需要成年人的帮助与指导,否则孩子的游戏技能就会停滞在一个水平上。成年人如何帮助指导呢? 一、先要让孩子喜欢游戏 第一,游戏内容应由简到繁,一开始可以是给娃娃喂饭、洗澡,带娃娃睡觉、散步、乘车等,然后可以把儿童喜闻乐见的叙事诗改编  相似文献   

20.
游戏活动是研究儿童的独特视角。在游戏活动被支持与提倡之处,儿童也正在被发现。中世纪时期,在基督教的神学统治下,人们形成了预成论和原罪说的儿童观,游戏被视作肉体与精神的放纵,是罪恶的存在,它使儿童沉湎其中、道德败坏,应当被禁止与约束。在实际生活中,儿童的游戏活动虽然存在,却未被从成年人世界中分化出来。儿童的玩具多取自成年人的生活,儿童常与成年人在节日、农忙中共同活动。儿童始终是隐匿的,未被真正发现。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价值与地位提高,儿童被重新认识,游戏被认为在训练身体、培养思维上有关键作用。基于此,游戏活动逐渐进入教育领域。儿童由此显现出来,至少在教育上儿童被发现了。文艺复兴之后直至现代,儿童游戏活动不断受到重视,在不同时期皆被教育家关注,但是在培养阅读识字能力以及建立国民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它也不断被边缘化。对儿童游戏活动的历史性探究,有助于理解儿童发现,推动对教育本质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