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启超、张謇对中国近代教育的突出贡献,既体现在他们相似的教育活动上,也体现于他们不同的教育实践中。梁启超对“新民”教育观的打造,彰显出理性的光芒;张謇对近代南通教育体系的创立,凸现出实践的魅力。梁启超启蒙教育的全面开展,为国民性改造打开了一条通途;张謇实业教育的全面实施,为实业人才的培育树立了典范;梁启超转战全国,四处办学,显示出他兴学活动的广博特征;张謇立足南通,辐射东南.体现了他有序发展的办学思路。梁启超于理论上的引导和宣传,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启蒙家;张謇在实践中的创新和贡献,同样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实绩最显著的教育实践家。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纽约一个贫民窑里,生活着一群黑人孩子,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玻璃。校长为了教育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天在课堂上为孩子们看手相预测他们的未来。当有一个孩子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这孩子大吃一惊,因为他是班里学习最差、  相似文献   

3.
和快乐牵手     
“孩子们,你们快乐吗?”“快乐极了。”这句话是一位著名哲学家对一群正在泛舟的孩子们说的,因为这群孩子曾问过他如何找到快乐,  相似文献   

4.
一位老者见一群孩子压弯树苗,便走近用手压弯一个孩子的腰。孩子大声叫喊“好疼!”孩子们问老者:“你为什么要压弯他的腰?他在喊疼呢!”老人说:“我压在你身上你就叫疼,树苗弟弟也一样啊!”孩子们都点点头,说:“那我们就不压了。”老爷爷接着说:“要是别人来压怎么办?”于是,他们在老爷爷的建议下,成了小树的护卫者。老者可谓棋高一着,他没有一句批评,也没有讲空洞的道理,但学生却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这说明,抽象的理念无法打动人心,空洞的说教显得枯燥无力,成功的德育离不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德育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名学和政治家,他的家庭教育也非常成功。他以自己为模范教育子女爱国奉献;科学地对子女启蒙开智;倡导独立,教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注重实际,培养子女“经世致用”的学风;提倡趣味学习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在梁启超独特的家庭教育下,梁氏子女人人成才,各有所长。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是中外教育史上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一群天真烂漫的中国孩子,席地而坐,“洋博士”则手舞足蹈、神采飞扬地为他们做着实验,讲着道理。从孩子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是心悦诚服的,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就是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节目为我们展现的精彩的一幕。它虽然只有几分钟,却在我们心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使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你看,“洋博士”手里拿着两个充满气、但大小不一样的气球,孩子们一看,太熟悉了,谁没玩过?当“洋博士”提出:如果把这两个气球连在一起,它会是什么样子呢?孩子们感到茫然,因为他们谁也没有试过。但他那亲切自然、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7.
鼓励     
在纽约一个叫大沙头的贫民窟里,生活着一群黑人孩子。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玻璃。校长为了教育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每天在课堂上,都要为孩子们看手相,预测孩子们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一群天真烂漫的中国孩子,围着一位金发碧眼的外教。这位“洋教师”神采飞扬,手舞足蹈地带领孩子们时而唱歌,时而做游戏,时而自由对话。从孩子们的表情和语言可以感受到:他们充满了兴趣,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洪晓琴 《幼儿教育》2001,(12):14-14
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尊重孩子的需要,与孩子共同学习,是促进孩子发展的有效途径。“肿瘤”是什么孩子喜欢钻研,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有一次,一个孩子问什么是“肿瘤”,对此我没有回避,而是饶有兴味地和孩子们交流,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看法。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肿瘤是红红的”,有的说“肿瘤会一跳一跳的”,有的说“肿瘤会发炎”,有的说“肿瘤会出血”,有的说“肿瘤是长在身上的一只圆鼓鼓的  相似文献   

10.
由一群充满理想主义的青年知识分子设计,十几个性格内向的中学生,在美国度过了一段此生难忘的夏令营生活———他们共同完成了一次短暂但改变了“人生状态”的教育实验。孩子们自己做了两种教育制度的比较,由此得到的教益,大大出乎自己的意料,也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多数家长不约而同地有一种理想,就是把孩子教育得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家长们不断地“设计”孩子的行为,规范他们的思维,不许他们有任何“出轨”的举动,尤其不许频繁地问“为什么”。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们丧失了天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和想象力。好奇心能更近地接触科学,改变人生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并不聪明,但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好  相似文献   

12.
学问之趣味     
梁启超 《课外阅读》2006,(10):30-31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两,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为“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  相似文献   

13.
走访过许多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他们对数学普遍有一种畏惧和厌倦的情绪,“数奥”、“数学竞赛”让他们不堪重负,他们认为数学太难了,学好数学是天才们的事情。这样的观念值得教师反思,孩子们心中的数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绝不是那无穷无尽的习题和枯燥乏味的公式定理,数学在孩子们心中应该是快乐童年中充满乐趣的游戏。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说过:学数学不是什么难事,把数学融入生活,拥有一颗“数学心”就足够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最关键的还是培养孩子的“数学心”:  相似文献   

14.
最近,看到一个故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元钱,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3元钱。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3元钱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角钱。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角钱,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相似文献   

15.
山村的孩子     
这是一群生活在江西一个偏僻山村的孩子,印象最深的是他们上课的场景。破旧昏暗的教室里,老师正在教孩子们看图说英文。图片上一只红彤彤的苹果,老师教读“apple”,孩子们跟着念。突然有个孩子说,去年过年的时候妈妈给我买过“apple”,是“red apple”,顿时其他孩子都笑成一团,  相似文献   

16.
在家里,孩子常常被一大群呵护着他的大人们包围着。孩子们习惯于“衣来伸手,食来张口”的生活。在集体活动中,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对集体缺乏责任感。他们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但又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负责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时代有集体责任感,长大了才会逐渐产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才会形成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儿童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和重视儿童教育的教育家之一。他通过对比中西方儿童教育,揭露和批判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儿童教育,并提出了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改革儿童教育课程与方法、贯穿趣味教育观念、发展师范教育和女子教育以促进儿童教育等一系列发展中国近代儿童教育的主张。梁启超的儿童教育思想不仅推动了中国近代儿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于我们当前的儿童教育改革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一群天真烂漫的中国孩子,围着一位金发碧眼的老外,“洋教师”则神采飞扬,手舞足蹈地带领孩子们时而唱歌,时而做游戏,时而自由对话。从孩子们的表情和语言可以感受到他们充满了兴趣,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思索一:授课充满激情,酷似演员,以情感染孩子们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智力低于常人,却期望过上平常人的生活,他们的成长充满坎坷,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追逐的梦想。“永远不能放弃,让他们成功是我们的责任。”在卢湾区辅读学校,有一群教师正在用自己双倍的汗水与智慧,让这些特殊的孩子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用自己的热情与信念,带给他们人生的希望与憧憬。  相似文献   

20.
陈艳 《福建教育》2014,(6):63-63
同事送我的这本《幸福的种子》,是我在思考早期阅读意义而又不得解时的“及时雨”。作者松直居将早期阅读看做是享受,而非修行。他认为,对孩子来说,故事是一个充满惊奇、趣味,可以激发想象力的世界。这些故事会在孩子们心中洒下弥足珍贵的想象力的种子。其实,故事“播”下的不仅仅是想象力,还有真善美。那些“王子和公主最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结局,在我们成人看来,也许幼稚,但在孩子心中,这是再美不过的善事。而那些“大灰狼被小动物们合力打得落花流水”的结局,在我们成人看来,也许残忍,但在孩子心中,这是再真不过的乐事。故事中的探险,探险中的冲突,冲突中的真善美,让孩子从“心底最深处涌出强烈的、跳动的、无法压抑的喜悦”,让孩子的生命体验得到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