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腐蚀地铁结构及附近管线,钢轨电位威胁乘客及地铁人员的安全。为防止杂散电流造成的危害,地铁系统设置排流网对杂散电流进行收集。本文建立杂散电流分布数学模型,并在模型基础上分析杂散电流及轨电位的分布,最后通过MATLAB仿真,研究排流对杂散电流及轨电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普遍采用直流牵引供电、走行轨回流的供电方式,回流系统中杂散电流问题不可避免。为防止系统杂散电流对周边埋地金属结构造成电化学腐蚀,回流系统中设有监测装置及排流装置。当前,监测防护系统在现场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功能亟待提升。为适应城轨运营过程中杂散电流监测、排流出现的问题,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供电分公司开展了相应的改造升级及现场应用。本文分析了现有的杂散电流监测、排流方案并提出改造方法,通过现场应用试验验证改造方案的有效性。通过杂散电流监测、排流方案的改造,提升城轨系统供电安全。  相似文献   

3.
杂散电流对供电系统周围的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危害很大,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对地铁泄露的杂散电流有严格的限制。泄漏地下的杂散电流会对沿线的建筑物钢筋、金属管道等造成腐蚀,降低建筑结构或地下金属管道的使用寿命,同时对地铁隧道的结构造成很大威胁。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对杂散电流防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杂散电流防护的原则,应该:"以防为主,以排为辅,加强监测,防止外泄"。排流柜在地铁车站内安装后所产生的间接效益是不可估计的,它所带来的直接效益是将漏泄电流集中回收。本文从杂散电流产生的防护方法,到控制杂散电流的原理,再到实时监测杂散电流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如何防护。  相似文献   

4.
岳雷 《科技通报》2012,28(6):130-132
针对杂散电流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及安全运行带来的严重影响,对地铁杂散电流的危害进行了总结,对杂散电流的产生机理及主要因素进行剖析,提出相应的防护及治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小杂散电流,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杂散电流对城市轨道交通自身及周边设施的腐蚀影响,一般将区间内道床结构钢筋贯通作为排流网,牵引变电所设排流柜,可以将结构钢筋中的杂散电流单方向回流到变电所内的负母线,减小杂散电流的泄漏.本文通过建立直流牵引回流系统离散模型,利用MATLAB仿真分析了排流网纵向电阻变化时、排流网对地过渡电阻变化时对杂散电流分布的影响,对比了排流前后杂散电流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排流对杂散电流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普遍采用直流牵引供电,变电所通过接触网(轨)向机车供电,牵引电流通过钢轨返回变电所.由于钢轨对地绝缘不是无穷大,一部分回流电流会流入大地形成杂散电流.杂散电流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危害极大,对地下的金属结构造成严重腐蚀,可导致设备故障,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杂散电流的泄漏量和分布与过渡电阻有直接关系,如何有效、准确地对过渡电阻进行测试是杂散电流防护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过渡电阻离线和在线测试方法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各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正point本文在地铁直流牵引回流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化的轨道—大地的双边牵引供电结构模型,同时通过仿真不同情况下杂散电流的分布情况,对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列车的牵引电流的大小、列车与牵引变电所之间的距离、过渡电阻的大小进行分析,为以后的地铁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铁在运行中存在泄漏杂散电流的现象,因此地铁轨道极易遭受严重腐蚀,使钢轨开裂、产生空洞,形成严重安全隐患,引发地铁交通事故。所以,做好地铁杂散电流腐蚀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对地铁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有轨电车普遍采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触网供电式供电均以走行轨作为牵引电流回流通路,牵引电流回流时会存在部分回流电流泄漏形成杂散电流,对系统自身及周边埋地金属设施安全运营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针对现代有轨电车供电系统杂散电流抑制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为实际线路杂散电流控制方案选择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由于电气化铁路、以接地为回路的输电系统等的客观存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杂散电流,并使埋地输油管道因杂散电流而产生腐蚀.杂散电流腐蚀具有强度高、危害大,范围广、随机性强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对直流杂散电流腐蚀的控制,提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泄漏电流、符合安全距离、增加回路电阻、排流保护和其他保护等措施;并对强电线路等交流杂散电流腐蚀的防护方面提出了数种可采取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线路的增加以及运营年限的增长,系统供电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城轨供电过程中,杂散电流与钢轨电位的问题突出,为线路的安全运营带来隐患。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杂散电流与钢轨电位的分布进行建模,与实际线路特性一致,以多区间多列车运行为基础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仿真模型,分析回流系统不同参数,例如过渡电阻、纵向电阻、列车取流等,对两者的影响规律,为实际线路杂散电流与钢轨电位的检测和控制提供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地铁直流牵引供电安全问题已逐渐受到重视,钢轨电位与杂散电流问题已成为影响线路运行安全的重要参数。走行轨作为牵引电流的回流通路,其纵向电阻及对地过渡电阻的大小直接决定系统钢轨电位及杂散电流的幅值。为此,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应对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走行轨纵向电阻及过渡电阻开展定期检测,以保证其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有效控制系统钢轨电位及杂散电流的幅值。本文对地铁走行轨纵向电阻及对地过渡电阻测量技术进行研究,总结综述两类参数的测试方法,对比不同测试方法的优缺点,以对实际线路参数检测提供基础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西安地铁二号线杂散电流腐蚀防护系统施工完成到验收阶段,暴露出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即杂散电流引出端子大量丢失,个别地方甚至出现重复丢失的现象。经过大量调研,在地铁一号线采用埋入式杂散电流引出端子,从根本上解决了杂散电流引出端子丢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point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时,电力机车从接触网(接触轨)获取直流牵引电流,从机车出来的直流电流通过走行轨返回至牵引变电所整流机组的负极。这个过程中回流系统会存在杂散电流泄漏严重的问题,杂散电流泄漏会对城市轨道交通自身及其他建筑设施的金属结构造成严重腐蚀。研究回流系统杂散电流分布规律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稳定、长久运行的关键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三层"钢轨-埋地金属-大地"结构组成的回流系统,在双牵引变电所组成的供电区间内,建立多机车回流系统杂散电流分布的解析模型,并对杂散电流、钢轨电位分布规律受各因素的影响情况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地铁作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骨干,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有明显的优越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突飞猛进,地铁建设与使用需求将越来越大.但地铁却有因杂散电流泄漏而造成严重腐蚀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现状阐述了杂散电流的腐蚀机理与估算方法,并详细地对现有的各种杂散电流防护方法进行了学习研究,全面分析对此之后得出了一些总结和个人设想,总结出了一些对杂散电流防护有用的结论,并提出了一些对杂散电流防护有用的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城轨普遍利用直流供电、走行轨回流方式。由于走行轨无法完全与大地理想绝缘,会有部分列车回流电流经走行轨泄漏至周边,形成杂散电流,对周边埋地金属管线产生电化学腐蚀,从而影响城市关键地下金属工程的运行安全。本文针对城轨杂散电流干扰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根据被影响对象的不同,分别分析了主体结构钢筋受杂散电流干扰、埋地金属结构受杂散电流干扰、大地中杂散电流、管道中的电流等检测方法,为杂散电流干扰检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杂散电流监测对城市地铁和轻轨的腐蚀防护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研制出智能型地铁杂散电流监测仪.该监测仪主要监测结构钢与参比电极之间的极化电压,具有测量,通信、存储、查询、显示等功能,能够满足现场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一、杂散电流的产生及危害在城市地铁和轻轨等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中,一般采用直流牵引,走行钢轨作为回流,由于钢轨不可能对地完全绝缘,而且回流钢轨存在电压降,因而导致一部分负荷电流,从轨道流到轨枕和道床及地下钢轨金属设施中去,这部分电流,就是杂散电流,又称地铁迷流。腐蚀不仅造成大量的金属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可能造成结构的破坏和其他系统的损害,由于腐蚀的隐蔽性和突发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同时杂散电流对地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地铁线路运行时车辆段杂散电流问题突出,车辆段日常工作人员安全受到一定影响,同时,车辆段周边埋地金属管线容易受到干扰。为治理车辆段杂散电流问题,本文首先结合实际地铁线路运行过程中车辆段杂散电流的影响,分析车辆段杂散电流规律,设计新型钢轨分段装置以控制正线运行对车辆段的干扰。最后,在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天童庄车辆段设置钢轨分段装置,并检测对比装置运行前后车辆段杂散电流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钢轨分段装置可有效控制车辆段杂散电流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轨道交通杂散电流的形成及其危害,并对杂散电流的防护技术进行了论述,通过防护技术使得杂散电流尽可能完全回到牵引变电所负极,从而确保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