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新劳动合同法对用工成本造成的影响,探讨了新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在用工成本方面不同的规定,所得结论表明:在实行《劳动法》期间,由于一些企业根本没有很好的贯彻《劳动法》的精神,没有严格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去执行。所以当新的劳动合同法开始执行的时候,很多企业的用工成本都有明显的增加,甚至导致企业破产。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去减少《劳动合同法》的执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周丹 《科教文汇》2013,(27):164-165
2012年底《劳动合同法》最新修正案公布,在同工同酬原则、适用岗位范围、人数比例控制等方面对劳务派遣用工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为用工单位深受影响,应加紧规范进程,尽快建立起科学的用工机制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杨杰 《科教文汇》2014,(16):222-224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尚不完善,劳动关系双方力量对比失衡,导致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迫切需要工会积极履行维权职责,发挥其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工会在职能定位,履行其维权职责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工会组织的行政化、农民工边缘化、工会主席角色错位等等。本文从工会的性质、目前我国工会的困境以及工会摆脱困境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试图理清我国工会职能和维权方面较为合理的可行的思路,但也难免会存在观点、方法有待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程名望  史清华  潘烜 《科研管理》2015,36(10):113-121
基于效率工资理论建立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及运用上海1446份调查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工作生活环境、个性特征、工作类型、工资与福利、管理制度和精神生活等6个因素对农民工务工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其中,工资与福利、精神生活和个性特征是影响农民工务工满意度的3大核心因素。研究同时发现:工资收入等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民工务工满意度的核心因素,但其精神需求显著增强;农民工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尚有一定的不适应性,且对劳动保护、劳动合同、工作福利等因素缺乏充分关注。本研究在微观上对于企业改进农民工管理,在宏观上对于揭示"民工荒"的成因,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熊丽 《科教文汇》2014,(26):225-228
基层工会是基层的群众性组织,是基层职工的利益代表;基层工会在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勘单位和全体职工是利益共同体,同呼吸,共命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通过调动职工参与管理,使之关心单位的生存,真正成为单位风险的共同承担者,为促进地勘单位持续健康良性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6.
彭军 《科教文汇》2014,(18):185-186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时代和实践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高校工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学校党委正确领导下,以《工会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全心全意为广大教职工服务。  相似文献   

7.
劳动基准、集体谈判和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法实现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三种基本制度。其中,集体谈判和劳动保障监察分别是劳动基准实施的第一道屏障和最后防线。在我国当前形势下,为保证劳动基准的有效遵守,需要克服工会的不完全独立性,增强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协商谈判的能力;强化劳动保障监察职能,完善劳动基准实施的监察保障机制;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健全企业实施劳动标准状况的评价机制,从而使制度的运行机制形成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珠江三角洲地区3000多位农民工的实证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农民工,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在企业打工期间并没有获得理应获得的劳动权益,而且他们在工资、工资拖欠、技能培训、辞工自由、日常福利、人身权利等劳动权益的获得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进一步分解导致农民工在上述劳动权益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的原因,本文发现,性别歧视可能是导致当前我国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性别差异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此外,人力资本因素和组织制度因素也为这种性别差异提供了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最低工资是一种劳动力保护制度,目的是为了制定一个工资标准,保护低收入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从1993年开始制定政策方针来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但是最低工资是否能够缓解贫困,能够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呢?文章将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给予浅析。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影响。本文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扩张劳动力需求、拉动就业的强劲驱动力。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市场规模效应、经营范围效应和生产率效应三条途径促进劳动力就业。基于异质性的研究发现,对于高科技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就业促进效应更加明显。最后,本文还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高学历人员占比和高技能人员占比,优化企业的劳动力结构。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准确评估数字化转型的就业效应,为实现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孙旭  丁乔 《情报科学》2022,40(5):27-35
【目的/意义】提高“新服务工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水平,不但有助于推进对新兴阶层群体信息素养培育的理论研究,而且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谋生质量和发展出路,以及数字经济时代人们日常生活体验。【方法/过程】基于马克思主义“物质劳动”理论与信息素养理论,对“新服务工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科学检视,进一步构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提升的科学化指标体系,提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结果/结论】结合各个科学化指标在数字劳动信息素养提升中价值的高低和相对重要程度,有针对地提出“新服务工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提升策略。【创新/局限】将新就业形态服务业及新兴阶层群体与信息素养培育相结合,系统分析和阐述“新服务工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构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提升科学化指标体系及策略。“新服务工人”数字劳动信息素养培育的实践转化、验证及示范研究将是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产业智能化最显著的特征是降低企业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但随着“机器替人”现象不断深化,大量低技能和重复性劳动力会被替代,对高技能和创造性劳动力的需求提升,导致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产业间重新配置,影响产业结构。本文利用2004-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地区产业智能化指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指数,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回归模型估计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影响,分析高低技能劳动力和男女比例等劳动力结构因素的调节作用,并分析地区异质性的不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1)产业智能化整体上能够促进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但是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为负;(2)劳动力结构作用于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高低技能劳动力比例的提高和男女比例的下降会促进产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作用,并缓解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负向影响;(3)产业智能化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地域差异,产业智能化对东、中部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显著,但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明显,并且劳动力结构调节作用强度不同。本文的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研究,也为科学评价产业智能化效果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实际为例,对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现状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劳动力流动、企业区位选择与产业聚集,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增长效应,劳动力流动对我国区域差距的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就业效应,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回流及价格区域传递效应等五个方面得出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经验性结论,从而对我国未来劳动力流动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就推动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毅 《科教文汇》2012,(18):196-197
本文分别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角度,对我国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为小产权房的合法化找到了相同的出路:确立农用地的国家所有权和农村建设用地的农民私人所有权。  相似文献   

15.
许恒周  郭玉燕  吴冠岑  金晶 《资源科学》2012,34(10):1864-1870
基于2011年在津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在代际差异的视角下,考察了相关因素对农民工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对第一代农民工土地流转意愿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受教育程度、有无专业培训经历或证书、农户家庭规模、家庭年龄结构、家庭劳力结构、农地流转的稳定性、流转地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就业稳定性、单位性质及外出务工所利用的方式;对新生代农民工土地流转意愿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性别、教育程度、有无专业培训经历或证书、农户家庭规模、家庭年龄结构、家庭劳力结构、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单位性质及外出务工所利用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在我国的《合伙企业法》的基础上制定了《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使外商在我国设立合伙企业使外商设立合伙企业成为现实,为外商投资提供了新的形式,与此同时,意味着我国外资合伙企业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却涉及了外商合伙企业与我国现行的其他相关法律的适用问题,本文对此作了深入的分析,并对该管理办法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7.
赵静 《科教文汇》2014,(25):220-221
为国家基本法律部门之一的民法,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的正式制度规范的民法,强调对个人应有的民事权利的认可与保护,或者说在制度构建上是以民事权利的规范与救济为逻辑起点的,蕴涵着对个体的正当自由与必要尊严的至高无上的的尊重。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本文结合案件的实质,对我国民法中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分析,具体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收入差距变化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但是,学者们就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存在观点分歧。文章通过对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分析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的扩大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存在简单的扩大或缩小的关系,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要随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成功实现城乡迁移的劳动力规模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等变量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9.
“完善知识产权执法体制”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1月10-12日,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年会以"知识产权执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为主题进行了学术研讨。与会专家、学者、司法工作者提出了积极而有建设性的意见,从中可以了解中国理论界与实务界对知识产权执法体制改革的一些观点导向。将其观点择要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吴谦 《科教文汇》2013,(28):200-200,204
劳务派遣用工是一种新兴的用工形式,这种形式大大地补充了传统的用工模式。这种形式最早起源于美国,在我国的兴起时间并不长,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旧的劳务用工存在着很多的弊病。针对这一弊病,2012年的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对旧的劳务派遣用工的改革,大大弥补了这一缺失,也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劳务派遣用工规则的修改进行说明,并透过这一现象看清其改变所透析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