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美国一个农村,住着一个老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老头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老头想了又想,终于让儿子当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惟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扛着行李陪你到大学报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个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  相似文献   

3.
这个明目皓齿的少年是吉野的儿子,他给我鞠躬,也会说"请多多关照",中文比他的父亲还要好。吉野在中国开设公司已经十多年了,他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有属于他的别墅、汽车;在这座城市里,吉野的生活如日中天。"这是我的儿子,前天中午刚到中国,过了这个暑假,就要在这里读书了。我先看一下这些文件,你给我儿子当半个小时的中文老师,完了,我请你吃味千拉面。""不了。"吉野有数的两次请客,到席的中国人没有一个吃饱过,我当然不想再次享受这种遭遇,说",你先看文件,我在客厅里看一会电视。"  相似文献   

4.
儿子十分顽皮,在家时,除了吃饭、睡觉、写作业,其余空闲时间都在外面和一帮小孩玩耍,时不时给我惹出些不大不小的麻烦。一天,我下班回家,见妻子正在训斥儿子,便问何故。妻子没好气地说:"看看你儿子的杰作吧,气死我了!"说着把一团碎布绳索和几根竹竿扔到我面前。原来,儿子和小伙伴玩打仗游戏,缺少做红旗的布,就把妻子的一条红纱巾剪成了几面小旗。我听后也很来气:这不是一个小败家子吗?现在把一条纱巾剪了,明天玩火烧赤壁,还不把我们的房子一把火点了?我把公文包摔在沙发上,手指着儿子说:你,过来。  相似文献   

5.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作为甲骨之乡的一名篆刻爱好者,我和儿子杨庆春花费6年多时间,倾全家之力创作了一幅宽60厘米,长达2008厘米的《喜迎奥运》作品长卷。6月2日,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67天之际,我们全家专程赶赴北京,将这幅长卷捐赠给了中国奥委会,由中国体育博物馆永久收藏。  相似文献   

6.
为爱而歌     
早上起来,天阴阴的,似乎要下雨。楼下的房东阿姨起得特别的早。我听到她在扫楼梯的声音,和往常一样的节奏和频率。今儿,是中考的日子,她儿子已经在去考试的路上了吧!我寄居的地方是市郊的农村了。房东一家淳朴热清,对我这个十九岁的单身女孩也格外照顾。阿姨更是个知冷知热的贴心人。昨天,我回来时给她儿子带了两瓶水,说考场上用得着。阿姨的感谢却让我有些局促。其实两瓶水不值什么。  相似文献   

7.
星期天,我带儿子回乡下的娘家,见孩子和我弟弟的儿子两人玩得很开心,我便与爱人去地里帮爹妈干点小活儿。当我们回家时,正好碰上儿子拿着菜刀在院子里砍树枝。虽然我制止了他不再砍树,但树早已是伤痕累累。我问儿子,为何要砍树?儿子说,我要做橡皮弹弓。原来,儿子和弟弟的儿子两人刚才玩起了橡皮弹弓,儿子也想弄一把弹弓,  相似文献   

8.
2005年,一位农村妇女因肝硬化住进了医院,生命垂危。少女罗玮从报上得知此事,决意为这个素不相识的女人捐肝。她给出的理由简单得出奇:“我到廖姐家去过,看见一片果林,是廖姐亲手栽的。我想要她有时间吃上自己种的水果……我还看见廖姐的女儿,才12岁,即使我捐肝只可以延长廖姐5年的生命,那时她女儿也长大了。”  相似文献   

9.
围城内外     
世界何其浩大,然而最终只能有一个人与你携手走过漫长的人生旅途。一个人的感情砝码加在了另一人的天平上,连自己的全部生命都在接受另一个生命的抑制和囚禁,抑或也是一种全部维系和投靠,由此想到《空城记》里有一句话,说“我站在城楼观山景,满含潇洒”。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个孤儿,曾经先后被三户人家收养。第一户人家从5岁到8岁养了他3年,后来他们因为有了自己的儿子,便将他送了人。他不肯走,结果被养父母打得浑身是伤。实在挨不过了,痛不过了,才断了回去的念头。第二户人家养了他5年,到13岁那年,还是被狠心的养父母送了人,原因是他们收养了自己亲戚家的一个儿子,好过这个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人。他还是不想走,哭着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别赶我走,我一定会听话的,我会做很多事来养活自己的,只求你们别赶我走。  相似文献   

11.
儿子想做官     
儿子学习很好,我问他:"大学准备念什么?"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政治。""你不觉得搞政治很没意思很枯燥吗?"我说。儿子笑笑,望着我说:"那是你没当领导。"儿子的话让我脸红,我在机关混了一辈子,还是个小科员。儿子说:"我是有理由的。我不喜欢做饭。"我纳闷:"当领导跟不喜欢做饭有什么关系?"儿子说:"据我调查,你们领导一周之内在饭店吃了十八顿。十八顿说明了什么?说明除了中午和晚饭不用在家吃以外,还有四天早晨也不用做早饭。"  相似文献   

12.
傅琦 《文化交流》2009,(11):38-40
记得在6月期末考试结束的那一天,辅导员忽然打电话给我,问我7月24日至8月1日这段时间是否有空,学院需要一些同学接待来杭交流的台湾学生。当时我已经安排了暑期补习,但又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进行两岸文化交流。考虑再三,我决定将补习天数缩短,报名参加这个活动。  相似文献   

13.
身边的感动     
我虽然对电视节目兴趣不大,有时间就看看,没兴趣时就去看书了,但每年的感动中国我是必看的。今年的元月20日之后,还没见播出,就问儿子:“感动中国哪天播?”儿子说:“不知道,其实感动  相似文献   

14.
死的哲理     
一个人对于生死的感悟肯定与其年轮的增长成正比,最近, 我便陷入一种生死情绪之中。这一方面源于我的紧迫感,刚刚迈入中年,便觉生命像箭一样射向远方。另一方面,几起突发事件给了我太多的震动和感伤。 听到那个噩耗是九月的一个雨天,一如多年前那个冷雪飘舞的冬夜。那次是妹妹的同学一家三口惨遭杀害,那时我儿子刚刚出生一  相似文献   

15.
父亲是个赚钱的高手,儿子是个用钱的高手,父亲一笔生意进账上百万,儿子一挥手就能用掉上十万。父亲常常劝儿子:"学些本事,不要只顾着吃喝玩乐,万一有一天我破产了,你可怎么办?"儿子从来没有当回事,他如此能干的父亲怎么会破产呢?他想:就算他死了,也会留下一大笔遗产给我。然而造化弄人,父亲真的破产了。儿子的生活一落千丈,曾经的"好朋友"都消失了,儿子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呆在房里准备自杀。父亲破门而入,用力给了儿子一个耳光:"没出息,钱是我赚的,也是我赔的,与你不相干,我都没想死,你凭什么死!"儿子被打醒了,不知所措,问父亲:"现在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亚妮 《文化交流》2005,(3):8-13
2004年7月,浙江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浩,约我见一对父子,并要为我讲一个70年以来的传奇故事。这对父子的父亲名叫汪济英,浙江省博物馆的老馆长;儿子叫汪大川,是一家公司的老总。他们拿出一批年代久远的油画,向我讲述这个油画作者"沙耆"的传奇故事。看了这些油画,不由得让人想起很久以前在我的老家宁波,一个会画画的疯子的种种传说。令我吃惊的是,呈现在我眼前的这个疯子的画,如此具有西方表现主义的精到笔触,是如此的富有才气! 据说这是画家完成于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叶的早期作品,存量非常少。算起来,如今沙耆快100岁了,他人在哪里呢?这几十幅画又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家有娇儿,当然是一件的快乐的事;如果你希望娇儿跟全家一样快乐,动画 大概必不可少。这是从自己儿子成长的经历中得出的结论,儿子差不多就是看着动画片长大的。很多时候,一到电视里放动画片的时间,儿子就钉子一般钉在沙发上,这个时候,他的四肢连带面部五官基本上都不属于自己了,手舞足蹈,张牙舞爪,或喜或忧,连喊带叫,所有的热烈或温情的反应无不在动画片剧情的控制之下——在儿子长大的过  相似文献   

18.
淘汰     
南方某电视台选拔"家庭矛盾调解员",选手全部来自普通民众。很快,选拔进入有趣的淘汰赛——"借钱"阶段:在五分钟之内,每组派出一位选手打电话借五千元钱,并强调急需,马上要取。主持人说:"这将考验你们的沟通素质以及危机处理能力。"第一组派出的是两鬓斑白的老者。他的求助者是儿子。儿子问:"上个月妈生病花了三千块,我现在手上没这么多钱。家里又出什么事了?"父亲讷言,转而又找女儿,同样未果。大家表示同情,这位父亲却说:"我不怪他们。你们看,我的羊毛衫、羊绒外套,都是他们置办的。"  相似文献   

19.
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30年后,6月7日终于获得了哈佛颁发的荣誉学位证书。他随后在哈佛大学发表了这篇演讲——我离开哈佛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是多么地不平  相似文献   

20.
去年年底,我听说了一个102岁高龄老人的遭遇,最近我又听说了一个99岁的老人的生活。比较两位老人的命运,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关于102岁高龄老人的遭遇,是她的大孙子讲给我听的。她是个农民,一直到70多岁也下地干活,90多岁了,她还一直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直到最近一两年她才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作为一个农民,她当然没有退休金,晚年就完全要靠儿子赡养。据她的大孙子说,她先是靠大儿子生活,日子还过得去。后来,她到小儿子家生活,日子就艰难了。特别是最后一两年,她竟然一日三餐都吃不全,更说不上什么有营养的。有时大孙子送一点好吃的去,但没有时间喂她,让他的叔叔喂.可后来一了解,他的小叔叔竟没有喂老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