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呼吸"是生命的基础,没有了呼吸就没有生物的存在。人们每说一句话、唱一首歌都需要通过呼吸,钢琴的演奏同样需要呼吸。我们通常所说的弹钢琴要像歌唱一样委婉和动听,所以呼吸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假如在演奏过程中无法很好地掌握呼吸的分寸,就无法使音乐作品达到理想的境界。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钢琴演奏的呼吸处理的技能呢?本文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王建垂  蔡如峰 《班主任》2002,(11):18-20
每一个生命体都与生俱来拥有生命力。我们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受教育者的生命力更旺盛。只有当班集体中的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充分焕发,由这些生命个体组成的班集体才会无时无处不洋溢生命活力。一、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基于学校创设优良学习生态,为学生优质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融合后现代课程观,建构学校后绿色课程体系,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这里自由呼吸,让每一个生命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每一个生命的光彩自然充分地显现,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快乐  相似文献   

4.
刘海霞 《学周刊C版》2011,(8):173-173
新课标下,生物教材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生物看似神秘,而实际上就是我们身边鲜活的生命,每一个人就是一个生命体。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生物呢?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5.
本节是七年级《生物》第四章第二节动物的呼吸中前半部分的内容 ,主要讲适于水中呼吸的器官———鳃 ,《生物》这本教材是将原有的动、植物知识以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为主线进行编写的 ,前一节已经研究了植物的呼吸 ,本节课通过对适于水中呼吸的器官———鳃的研究 ,可以使学生对生物的呼吸这种生命活动的现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使学生懂得生物的呼吸有共性 ,但动、植物在各自的生命活动中也有个性 ,同时也为下节讲肺———适于陆上呼吸的器官打下基础。1 教学理念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生物是一门以观察生命…  相似文献   

6.
生物的氧化分解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代谢反应,通过生物氧化,生物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氧化,无氧也可以提供能量,只不过没有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多。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具有重大意义,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它所提出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该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的着眼点转向了学生,学生是生命体,是充满情感,富于想象,极具个性的生命体.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新教师应借助课程改革的东风,使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成为一个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1设计思路《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探究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是实验探究课,能够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  相似文献   

9.
生态课堂不是单一的"知识课堂""能力课堂""智慧课堂",它是一种生命体的发展过程.生态课堂的生命体既包含学生们的生命.也包含教师们的生命.既是生物向度的生命,也是精神向度的生命.既包含生物体,也包含非生物体.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文就着重从教师、学生、文本三种生命体入手,探讨如何激活他们的生命潜能,构建开放、生成、互动、和谐、发展的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10.
査静 《考试周刊》2010,(53):100-101
每一个课堂都是一个学生和老师的集合体,师生之间的"互动"时刻都在进行着.学生是一个个具有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师教学的起点,更是归宿.因此,我们必须冲破屏障,和学生一起体验快乐;回归生命,陪学生一起寻找共鸣;寻找契机,跟学生一起探索改变.  相似文献   

11.
在歌唱艺术中,呼吸是发声的原动力,是表达作品情感、获得美好声音的基础.声乐演唱中如何正确恰当的运用呼吸,是每一个声乐学习者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本文通过对呼吸的基本原理、基本类型及常见误区的分析,详细论述正确呼吸的训练方法.只有将科学的呼吸运用到歌唱实践中来,才能真正做到有生命、有活力、有艺术感染力的演唱.  相似文献   

12.
杨婕 《生物学教学》2007,32(12):31-33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册第三章“新陈代谢”的重要内容,教材开门见山,指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界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简要概括地介绍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意义三大部分内容。本节内容与其他章节也有密切联系,它以第二章中“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为结构基础,以本章中酶、ATP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等为物质基础,同时更有利于理解矿质元素运输等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以及帮助理解高三教学中体温调节等问题。总之,呼吸作用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内容,本节课通过有氧呼吸的内容,利用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本节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3.
正说课堂有生命一点也不夸张,老师和学生就是生命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只有每一个细胞有活力,生命体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有生命力的课堂,才能启迪学生思维、开拓视野,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何在化学课中体现生命力呢?一、什么是有生命力的化学课堂1.有生命力的化学课堂是多样化的课堂。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设计多样化的课堂,尊重化学学科特点,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注入教学实践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一个生命体,一个发展、完善中的生命体,那么教学过程自然就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因此,课堂上学生出现感悟、理解、认识、运用表达上的错误和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 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的,不可复制的。然而,课前的教学预设依然非常重要,我们要精心去预设,面向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以促进资源的生成。资源生成后又如何有效地利用生成资源呢?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种挑战,需要教师机智地进行有效的回应。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之所以充满生命活力,就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因此,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教师不可预测的"意外"。在执教一年级下册的《称象》时,我让学生图文对照,去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学生争先恐后地想说自己的收获。我乐呵呵地点这个指那个,为孩子能按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都知道生命离不开呼吸,我们每分每秒钟都在进行着呼吸运动.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有着神奇的奥秘.根据英国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90%以上的成年人都不会有意识地调节呼吸.而据我国呼吸科专家统计,城市中一半以上人呼吸方式不正确,短浅的呼吸不仅让许多人大脑缺氧,容易疲惫,而且还容易诱发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8.
在歌唱艺术中 ,歌唱呼吸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歌唱实践经验表明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最完善的歌唱呼吸方法。在声乐教学中 ,如何使学生尽快地理解和掌握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我认为 ,在呼吸训练中 ,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即吸气、控制、流动、换气。掌握好正确而科学的歌唱呼吸方法 ,不仅是歌唱者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而且关系到歌唱者的身心健康。因此 ,它是值得每一个从事于声乐艺术事业的人认真对待和思考的严肃课题  相似文献   

19.
细胞浅说     
生物与无生物的区别,就在于生物是有生命的。所谓有生命指的是它们具有新陈代谢的能力,它们有生长、繁殖、运动、应激性及遗传变异的特性。做为生命体,必须有三种要素:即生物大分子——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信息——“指导着”生命有条不紊地进行;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这三种要素对生命是缺一不可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问题,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们说生命并非神创的。生命物质是从非生命物质演化而来的。它们是由无机物转化为有机小分子,再由它转化为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等)。以后,生物大分子形成多分子体系,再演化为原始生命。原始生命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演化,由前细胞型生命体进化到细胞型生命体。我们今天在地球上所见的生物就是由这些远古时代的“祖先”演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呼吸作用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有氧呼吸类型又是呼吸作用内容的核心。学生掌握有氧呼吸 ,关键就是对有氧呼吸反应的阶段、每阶段的反应与产物、每阶段反应的场所、所需的条件等进行认识 ,由此掌握有氧呼吸的脉络。现行高中《生物》第 68页 ,在讲述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时 ,列了一个右图解 :此图解 ,首先不能让学生清楚地区别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更让学生难以判断每阶段反应的其它内容 ,势必影响学生对此重点内容的掌握。由此 ,笔者在教学中对该图解进行了改进 :  这样 ,使学生对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以及每阶段反应的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