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学介绍:神经系统是由一个个神经元构成的。在没有信息传输的状态下,神经元是各不相连的,一旦神经末梢受到某个信息的刺激,该神经元就伸出一个突触,把信息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下一个神经元受到刺激,也马上发生形变,伸出相应的神经突触把信息传下去,就这样一直传导到神经中枢。而神经中枢发出指令时,首先向某一方向伸出突触,把信息传递给一个神经元,该神经元收到信息指令,立即向同一万向伸出突触,把指令一步步传下去,直至某个行为终端,从而完成某一动作行为。当然这些传输是很快的,快到一秒钟内可以使信息从几十万个神经…  相似文献   

2.
神经元通过突触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同时也进行着信息的整合。在神经系统中大量存在的是化学物质为媒介的信号传递结构——化学性突触或简称突触(synapse)。突触中担任信息信使的、由一个神经元末梢释放并作用于另外一个神经元细胞膜而导致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的物质叫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近年来,研究神经活动中化学物质及其规律的科学,即神经化学(neurochemistry),已成为神经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20年代初期,Loewi首先在蛙心灌流试验中证明了神经化学传递的存…  相似文献   

3.
神经递质在信息传递中必须与膜上的相应受体相结合,同时启动离子通道,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 一、神经递质受体的概述 迄今,已研究过的神经递质(经典递质和神经肽)有100种以上,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将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由突触发生联系,所以每一个神经元可先后或同时进行不同信息的传递。在对神经递质传递信息机制方面的研究中,发现在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相结合的特殊蛋白质,称神经递质受体或突触后受体。神经递质  相似文献   

4.
大约50多年以前人们就认识到,神经元之间以突触相互联系;发生在突触处的信息传递,是由一组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完成的化学传递过程。后来,人们不仅认识到化学传递过程伴有生物电效应,而且发现有些突触传递过程仅有生物电改变,而没有化学物质参与,即以缝隙连接为形态基础的电突触传递过程。但是,迄今为止,更多人认为化学性突触传递是脊椎动物神经系统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兴奋是神经系统信息传导的唯一方式,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电位会产生一系列变化而产生兴奋,兴奋产生后先在同一个神经元上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导,兴奋跨过突触间隙时通过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传递到后一个神经元上。  相似文献   

6.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一章中的常考知识点,浙科版必修3教材中详细介绍了突触兴奋的过程,即突触后膜兴奋的机制,而在教材的小资料里提到了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关于突触抑制的机制也在不少信息题中得以体现,要顺利解答这类问题应对突触抑制的原理有所认识,笔者查阅了相关书籍,结合例题对突触抑制的机制进行分析和梳理. 突触抑制的过程比兴奋过程更为复杂,可分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Ca~(2+)是体内最主要的调节因子之一,它的作用非常广泛和重要,几乎遍及机体的每个细胞,与许多重要生理活动息息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证明,Ca~(2+)是通过Ca~(2+)—依赖性调节蛋白发挥作用的。这类调节蛋白种类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钙调素(calmodulin简称CaM)。CaM是一种酸性耐热球蛋白,由14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它广泛存在于各类真核细胞,并作为Ca~(2+)的受体影响细胞的多种功能。本文就钙及钙调素在神经系统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作一简单介绍。细胞是构成机体的最小单位,细胞膜是一种起屏障作用的边界,将细胞彼此隔开。必须通过某种联系结构,如突触,才有可能将信息由一细胞传到另一个细胞。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主要就是通过突触传递完成的。信息经过突触的传递不是简单的电信号联系,而是以化学递质(即神经递质,简称递质)的中介。突触  相似文献   

8.
根据传递信号的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神经递质通过化学突触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抑制可分为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递质作用后有的被酶分解失活,有的被神经细胞或非神经细胞重新摄取、分解、利用。  相似文献   

9.
信息在人脑中的传递是由神经元完成的 ,人脑大约有 1 0 0亿个以上的神经细胞 ,直径小于 1 /1 0毫米 ,又叫神经元 ,它由轴突 (输出冲动 )、树突 (传入冲动 )、胞体 (冲动受纳器 )三部分组成 ,胞体又分成细胞核、细胞质及其它内含物。两个神经元之间的接触部位称为突触 ,突触处都有一个若干的间隙 ,称为突触间隙 ;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 ,方式是发放神经冲动 ,能量来自神经元中神经纤维的磷酸腺苷与磷酸矾酸的分解。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 ,膜外有正离子 ,膜内有负离子。冲动的传播是由于神经部位的局部电流刺激临近未兴奋部位的结果 ,…  相似文献   

10.
1 神经递质只能由轴突传向树突或细胞体吗? 两个神经元相互接触处叫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根据两个神经元之间互相接触的部位不同,突触可分为三类:轴突-胞体型突触,轴突-树突型突触和轴突-轴突型突触。轴突-胞体型突触,为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细胞体之间的接触。轴突-树突型突触,即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树突之间的接触。  相似文献   

11.
1突触小体与突触小泡 突触小体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的末端膨大部分,可以与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 突触小泡是在突触小体内靠近突触前膜处的囊泡结构,内含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当神经细胞兴奋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剂。  相似文献   

12.
为确立后索核内初级传入终末与丘脑投射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本文采用顺行溃变与 HRP 逆行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在电镜水平对后索核内初级传入终末与丘脑投射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组合形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后索核内有6种突触联系形式:(1)溃变轴突终末与 HRP 标记树突形成轴—树突触;(2)溃变轴突终末与 HRP 标记胞体形成轴—体突触;(3)溃变轴突终末及正常轴突终末与标记的中央树突形成汇聚型突触复合体;(4)轴—轴—树连续性突触;(5)溃变轴突终末与非标记树突形成轴—树突触;(6)非溃变的含扁平小泡或多形态小泡轴突终末与 HRP 标记的神经元胞体形成轴—体突触.本研究首次报道了猫后根初级传入终末与后索核丘脑投射神经元间的直接突触联系。突触形式计有轴—树和轴—体突触及以树突为中心的突触复合体.本研究结果为阐明后索核内非伤害性信息传递与整合的作用方式提供了直接的突触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脑记忆按事件方式储存,每个树突的固有频率就是记忆事件应有的信息元素。神经元表面成千上万个不同形态的树突树树棘所代表的信息集合就是一个记忆事件的信息储存总和。不同类型的信息内容储存在不同的脑区,同一瞬间储存在不同脑区的事件信息,通过突触机制关联成一个整体事件。记忆的读取遵循电波的谐振原理,通过突触关联的记忆电波可让肌体感知到类同于初始意识体验时曾经有过的意识状态。神经元的生存必须以稳定为前提,神经元不可以成为外来信息的传导介质,所以,颅内神经元群之间的信息交换只能以电波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神经元的发现、神经元特殊结构的发现与命名、神经元信号的产生、神经元信号的传递、突触的结构、神经递质的释放与控制六个方面说明了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并对科学家做出的贡献进行了简介。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寄语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s,简称WSN)跟生物神经网络有特别相似的地方:WSN的节点就好比神经元,具有感受和处理的功能;而WSN节点之间的连接,则好比通过突触的神经元的连接,完成信号的传递。人脑之所以有智能,神经解剖学的简单解释是因为人脑有数百亿到一千亿个神经元,大量的神经元通过突触连接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可以说,人脑的智能是一种简单神经元通过复杂连接而产生的网络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WSN的出现,则可以看作是网络计算技术发展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为智能节点的大规模连接提供了可能性,从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物理学基本原理解释神经元电活动过程中存在的物理效应,解释突触生物功能活化过程的物理机制,以及分析神经元建模中的电磁场效应(图1)。探讨神经元建模、胶质细胞调控、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元群体电活动的网络效应。创新点:1.论证荷控和磁控忆阻器非线性函数在物理神经元模型构建中的作用。2.提出神经元突触耦合的物理机制就是电场和磁场耦合(图3)。3.研究神经元电路混合突触耦合的物理实现(图2)以及能量存储与泵浦。方法:依据物理学电磁感应定律和赫姆霍兹定理论证神经元电活动过程产生的电磁感应效应以及能量输运过程。基于忆阻器物理特性和量纲一致原理来构建物理神经元模型,从物理角度解释突触功能实现过程的物理机制。结论:在神经元电活动过程中需考虑电磁感应效应;场耦合可以调控神经元突触耦合作用;在神经元网络中信号传递需考虑物理场耦合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钢琴教学在儿童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辅助功能 钢琴教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可以促进儿童智力开发,锻炼坚强意志,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等等.使其得到智慧的启迪与心灵的净化. (一)钢琴教学有利于人脑智能的开发。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曾提出:“只有当大脑右半球也充分得到利用时,这个人才最有创造力.”钢琴演奏需要人的“眼、耳、手、脚、脑、”等五个器官的同时配合。复杂的演奏活动特别是左手快速频繁的运动可以使右脑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在频繁的信息传递中担负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的突触,功能必然增强…  相似文献   

18.
1试题解析 试题1.(2009年江苏省高考第2题)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相似文献   

19.
<正>1质疑夏祥斌[湖北省武汉市钢都中学(43008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P.19在解释神经元之间兴奋单向传递时提到"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而人教版旧版教材的叙述则是"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突触小泡"。那么,"突触小泡"到底在哪里呢?刘永生[云南师大附中大理分校(671000)]神经递质是突触小泡释放的吗?郭海燕神经递质都是在神经细胞内合成的吗?2讨论王彬突触小泡只位于突触前膜内侧的突触小泡内。  相似文献   

20.
和其它神经递质一样,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 phrine,NE)在突触前神经元中合成之后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当神经冲动达到突触前膜时,NE随突触小泡内其它物质一起被排放到突触间隙.本文讨论的只是NE到达突触后膜后如何识别其受体并与之结合;又通过怎样的中间环节使下一个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