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舍的《月牙儿》以“月牙儿”作为线索,线性地描写了旧社会女性生活的艰难,用如同散文诗般的语言,为我们再现了旧社会扭曲的社会风气,妇女们低下的社会地位,以及妇女腐朽守旧的思想。她们的悲剧包括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命运的安排、社会风气的腐败等等。而“月牙儿”在文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作为意象,它连接了整个文章,反映了女主人公心态的变化,也展示了妇女们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曾艳 《文学教育(上)》2009,(13):136-137
一九三一年,老舍写了一部后来毁于“一·二八”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月牙儿》是从其余烬里升华出来的精华,材料是其中最精彩的最忘却不了的一部分,写得集中、整齐、完美。老舍曾经说过:“由现在看来,我楞愿要《月牙儿》而不要《大明湖》了。”[1]由此不难看出作者对《月牙儿》的喜爱。在作品中,读者久久不能忘却凄美的月牙儿给这个作品烘托的那种氛围。月牙儿出现的次数之多,不得不让人想起“我”的命运转变。“月牙儿”作为一种意象在作品《月牙儿》中共出现了八次。  相似文献   

3.
读老舍的《月牙儿》,最难忘的是那清冷而神秘的月牙儿,在小说中,它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物象,而是与“我”的心境息息相关的意象,它不断地重复出现,每一次是暗示着“我”的情感体验与复杂心态。小说以月牙儿为线索展示“我”的心灵世界,作者是这样描写第一次出现的月牙儿:“那第一次,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它第一次在我的云中是酸苦的,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一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月亮都是人们情感的载体,关于月亮的描写数不胜数,不少诗人墨客都对它咏之叹之。老舍的作品《月牙儿》却不是如此.他写的是“月牙儿”陪着“下贱女人”的生活往事,“月牙儿”在其中的象征意义表现出凄凉的美。  相似文献   

5.
老舍的《月牙儿》以月牙儿作为线索,线性地描写了旧社会女性生活的艰难,用如同散文诗般的语言,为我们再现了旧社会扭曲的社会风气,妇女们低下的社会地位,以及妇女腐朽守旧的思想。她们的悲剧包括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命运的安排、社会风气的腐败等等。而月牙儿在文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作为意象,它连接了整个文章,反映了女主人公心态的变化,也展示了妇女们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月牙儿》是老舍创作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老会短篇小说的成熟。《月牙儿》是老舍本人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它对老舍的奠基作《骆驼祥子》产生了直接的重大影响:没有《月牙儿》,便没有《骆驼祥子》。  相似文献   

7.
在老舍的作品中,《月牙儿》是一个颇为独特的篇什。它显而易见地标举了象征主义艺术表现的手法:《月牙儿》使用了月牙、黑暗、饥饿、花、蝙蝠等象征形象,并且构成一个粗疏的体系;更重要的是,象征主义手法的系统运用。更突出地表现在“月牙儿”这一象征形象运用的节奏感和“循环结构”上。  相似文献   

8.
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写的是北平一个巡警一生的坎坷经历。它虽不是老舍的代表作,却相当典型地体现了老舍风格成熟期的创作特色。老舍是写市民生活的高手,尤善于写底层市民的悲惨命运,通过充满人道主义感情的描写来表达他对不公平社会的批判。《月牙儿》中沦为暗娼的母女、《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小福子诸人,都是在病态社会中被扭曲、被毁灭的形象。本篇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猫城记》是老舍的喜剧作品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篇作品。它不同于老舍的其他幽默作品,它的特色是引人发笑,但是给人沉重,简而概之,即“悲郁的幽默”。它以散乱的笔法,向我们阐述了一个将要灭亡的国家及其生活在其中的国民们;以低沉的表达方式组织了全篇的文字,形成了一个灰色的文本;以“毁灭的手指”为灵魂统领全文。  相似文献   

10.
“幽默”一词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刚刚引进国门时,许多人把“幽默”等同于“性灵”,认为“幽默”是麻痹民族灵魂的麻醉剂。这其实是对“幽默”的一种误解,至少是对老舍作品中幽默的误解。实际上,老舍短篇小说中的幽默并不闲适,并不性灵,不是麻醉剂,而是医治民族灵魂的“清醒剂”。  相似文献   

11.
汪晴 《学语文》2013,(6):68-69
“妓女”这一形象历来成为众多作家笔下的主角形象。无论是古代的诗词歌赋还是现当代文学作品,都涉及到各色妓女形象。老舍的《月牙儿》与苏童的《红粉》分别从不同的文学主题来剖析妓女的生存状态与悲惨命运。老舍重在表现黑暗的时代对社会底层妓女的压迫;而苏童则描绘一个新的社会对妓女“改造”的失败以至于成为一场时代的闹剧。将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研究,不仅能更好的把握“妓女”这一文学形象,更有助于在历史的洪流与个人的抉择中参悟人性。丰富对文学史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老舍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准确精练,质朴自然,寸楷含幽默,片言振聩聋,具有隽永的艺术魅力。质朴简练是老舍语言艺术重要的特色。他用凝练的语言摹写人生,勾画情景,表现内涵,传达思想。简洁植源于深刻的思想见解和丰富的生活阅历,而精心选择和锤炼词语,则是简洁风格的言语作品重要的修辞方法。独特的幽默风格是老舍语言艺术的又一显著特色。老舍幽默的总体特征是“寓哭于笑”,他的幽默建立在融汇中西的文化心态和对生活的真知灼见的基础上。他“善于捉到人类的幽默”,又用语言的变异创造幽默,形成了独具风采的老舍幽默。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月亮都是人们情感的载体,关于月亮的描写数不胜数,不少诗人墨客都对它咏之叹之。老舍的作品《月牙儿》却不是如此,他写的是"月牙儿"陪着"下贱女人"的生活往事,"月牙儿"在其中的象征意义表现出凄凉的美。  相似文献   

14.
《月牙儿》描写的是母女为生活所迫,均沦落为娼的悲惨故事。作家老舍打破了传统格局,以新颖手法开掘深远的主题,创造了新的艺术旋律,文章从隽永、深邃的意境和“因宜适变”的散文化语言等方面来论述小说动人心魄的特有的意蕴美。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幽默     
老舍的许多作品都以幽默见长,生活中的老舍也是性情开朗,十分幽默。有一天,朋友来访,问老舍最近在写什么。老舍故作神秘地回答:“我正为‘皇帝’当‘奴才’呢!”朋友不解其意,走近书桌才知道,老舍正在替末代皇帝溥仪润色《我的前半生》一书。  相似文献   

16.
潘婷 《考试周刊》2015,(52):11-12
老舍的《月牙儿》与《阳光》同收于《樱海集》,两部作品都创作于1935年,纵观学界对老舍作品的研究状况,《阳光》比起《月牙儿》稍显黯淡,不过把《阳光》与《月牙儿》做互文性阅读分析就不难发现,尽管学界很多研究者从很多层面剖析《月牙儿》这部作品,但大多数都把《月牙儿》中主人公"我"的命运悲剧归结为"贫穷的生活"、"黑暗的社会"等外在因素,关注造成她人生悲剧的内在原因的很少。本文通过《月牙儿》与《阳光》的互文性阅读,挖掘《月牙儿》所表现的女性悲剧的其他深层次原因,并从作者老舍的创作角度解析文本透露出的作者的女性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老舍先生是深受人民爱戴的文学大师,是首都人民的骄傲。他的许多作品如《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二马》《月牙儿》《四世同堂》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绝大多数人称“老舍”先生为“老shě,也有人说应该读作“老shè”。究竟该怎么读呢?  相似文献   

18.
老舍是一个乐于为普通老百姓创作、善于表现“小人物”的文学大师。在《月牙儿》中,他把目光逼视到城市的最底层,通过一对母女为生活所迫,先后沦为暗娼的悲惨故事,揭示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真切地流露出对“小人物”的慈悲和同情。女主人公梦魇似的命运、诗的境界和氛围及浓郁的抒情色彩使小说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19.
《月牙儿》问世已整整六十周年了。但它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珍品,依然以熠熠生辉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今天的读者。文学大师巴金把《月牙儿》称作老舍中篇小说的代表作:而老舍本人也是十分重视它。《月牙儿》原是长篇小说《大明湖》的一部分。老舍便把长  相似文献   

20.
小林多喜二的《腊月》与老舍的《月牙儿》是日中两国当时下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两部作品都赞扬了下层人的善良品质,都对罪恶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小林多喜二与老舍都巧妙地运用了“以小见大”、“独白”等艺术手法。小林多喜二拘泥于“塑造群像”的主张,有非个性化特色。老舍力主观实主义手法,人物个性鲜明丰满。他们的创作实践证明了一条宝贵的经验:一部完美的艺术作品,不能用思想性取代艺术性,要努力塑造丰满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