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徽州三记     
赵丽宏 《寻根》2002,(1):94-97
如今的黄山市,古称徽州,辖屯溪、歙县、黟县、祁门等数县区。此地不仅山水奇秀,也是人文荟萃之地,无数明清时代的古宅民居,在这里得到完好的保存。  相似文献   

2.
徽州绩溪     
胡毓骅 《寻根》2004,(1):125-130
绩溪,是皖南古徽州的六县(歙县、绩溪、休宁、黟县、祁门、婺源)之一。全县人口仅18万。宋代绩溪县令苏辙曾有诗云:“指点县城如手大。”  相似文献   

3.
戴圣芳 《寻根》2008,(6):26-33
在现存近50万件(册)徽州各类契约和文书中,法律文书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类型和极为可观的数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法律文书不仅包括明清徽州一府六县(即徽州府的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和绩溪)地方官府的行政法规性文书,而且还包括官府和民间抄存的诉讼文书案卷,属于民间法范畴的族规家法、乡规民约以及讼师留下的各种秘不示人的诉讼秘本文书。  相似文献   

4.
工夫茶漫话     
什么叫“工夫茶”?常常有人提出这个有趣的问题.但是,至今没有一位茶叶界的学者解释这个问题.“工夫茶”的第一个概念是指红茶中的一类.从外形分,红茶有两大类.一类叫“红碎茶”.这种红茶在鲜叶采摘后的制作过程中,被揉捻挤压切碎,经发酵烘干后,呈咖啡样细颗粒状.世界上茶叶贸易总量的80%左右是这种茶.与它相对应的是茶的鲜叶经揉捻呈条状,发酵烘干后条索紧细圆直,叫作“工夫红茶.”前苏联和波兰等一些国家,以及我国的一些省份,喜欢喝工夫红茶.工夫红茶中最著名的是祁门红茶,它条索紧细,汤色红艳明亮,味道醇厚甜润,特别是具有独特的“似花香又似果香”、被世人誉为“祁门香”的香气,至今仍为英  相似文献   

5.
戴圣芳 《寻根》2009,(6):26-33
在现存近50万件(册)徽州各类契约和文书中,法律文书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类型和极为可观的数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法律文书不仅包括明清徽州一府六县(即徽州府的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和绩溪)地方官府的行政法规性文书,  相似文献   

6.
风雨贞一堂     
倪清华 《寻根》2011,(3):118-121
贞一堂乃徽州祁门渚口倪氏宗祠,因渚口为倪氏贞一堂支派,故得名。重建于1915年的贞一堂,坐落在村中央,坐北朝南,占地1200平方米,三进七开间。前为仪门,中间为享堂,后进是寝室,为二层式建筑,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整个祠堂由108根大柱支撑,  相似文献   

7.
徽州的牌坊     
卞利 《寻根》2003,(1):72-76
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区的徽州,自然风光旖旎秀丽,黄山和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都坐落在徽州境内,且文化底蕴丰厚,有数十万件千年契约文书、数千种珍稀家谱和善本古籍,徽州一府六县(即历史上徽州府所管辖的歙县、休宁、婺源、黟县、祁门和绩溪六县)至今还存有包括牌坊在内、号称“古建三绝”的古民居、古祠堂等地面文化遗存,令中外学人和游客叹为观止。走进徽州,在古朴村落的田头路口、街衢深巷或民居祠堂门前,我们不时会看到座座造型各异、巍峨矗立的门洞式建筑,有的甚至相连成群,从而形成古老徽州一条独特的风景线,这就…  相似文献   

8.
茶圣陆羽与信阳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夷 《寻根》2009,(3):132-136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茶文化奠基人,因其著有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被尊称为“茶圣”。据民间传说,陆羽在写《茶经》前,曾对申州义阳郡钟山县(今信阳市平桥区、泖河区一带)、光外黄头港(今光山县杏山、独山一带)、固始祁门山(今固始县段集乡齐山一带)等地的茶叶茶事做过考察。  相似文献   

9.
卞利 《寻根》2004,(2):50-55
徽州多祠堂。清代徽州先贤程且硕在一篇从扬州返乡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徽俗,士夫巨室多处一乡,每一村落,聚族而居,不杂他姓。其间,社则有屋,宗则有祠,支派有谱,源流难以混淆。”千余年来,在徽州这样一个聚族而居的宗族社会中,宗族为了团结族人,不仅在经济上广辟族田,而且还在精神和心理上,以建立和拓展祖先魂魄所在的祠堂为纽带,增强宗族血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相逢何须通姓名,但问高居何处村”,徽州的祠堂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开始大规模地被兴建起来。上个世纪80年代中叶,我接触了一部发黄的明代典籍,专门描写徽州祁门某村宗族组…  相似文献   

10.
任小虎 《寻根》2020,(2):102-107
陈惟彦,字劭吾,安徽石埭(今石台)人,生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民国14年(1925年)病逝于江苏如皋,是年冬归葬于石埭二都荒田垄。陈氏家族是石埭县的名门大族,原先居住在徽州祁门,于五代时迁居石埭长林街,至陈惟彦时为第三十七世。晚清以来,其家族的兴盛源自陈惟彦之父陈黉举。陈黉举(1834-1884),字序宾,太平天国期间追随其同乡陈艾,为曾国藩所赏识,后李鸿章督师剿捻时招入幕府,在淮军行营钱粮所,综行营支应,主理钱粮后勤事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