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权威确立和加强的内在根据的分析,阐明了我国现阶段法律权威缺欠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认为有必要通过大力弘扬法的社会功能价值,加强对国家公务员尤其是执法司法人员的教育和监督管理,改革现行普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途径确立和加强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2.
论法律权威     
法律缺乏至上的权威是影响中国走向法治之路的最大障碍。确立法律至上权威是法治的决定性前提 ,是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影响法律权威确立的最大障碍在于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及观念上的误区。确立法律权威要从内在基础和外在条件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法律权威观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邓小平精辟地论述了树立法律权威的内在要求以及党的领导与法的关系。在法律权威的内在要求问题上,他阐述了必须确立法治为根本的治国方略,反对夸大个人权威,反对人治,制约权力,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等观点。在党的领导与法的关系问题上,他明确提出一方面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领导的权威,另一方面党又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相似文献   

4.
郑飒爽 《考试周刊》2012,(66):175-177
本文在近几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了青少年加强自身法律修养的积极态度及自身法律权威意识的缺失及其原因,进而从国家、学校、家庭、青少年自身几个方面提出了当前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的权威和法律权威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从本质上讲,党的权威和法律权威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但在实践中,党的权威和法律权威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冲突,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和缺失现象,亟待加强。为此,必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改革,加强法制建设,以维护和加强党的权威与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6.
论法律至上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的实现,关键是要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即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是法治的灵魂,它不但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根本标志,而且是法治的首要条件。法律至上源于市场需要,无论是在发展市场经济、民主政治,还是维护社会需要方面,都离不开法律的权威性。在我国,强调法律至上与加强党的领导是有机统一的,并不互相矛盾。要确立和实现法律至上,必须完善法律权威的规定,切实保障审判独立,以及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7.
传统中国的权威体系是一个行政权威为主导 ,法律权威屈从于行政权威的系统。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社会历史时期 ,必须重塑法律权威。新时期法律权威的重塑面临多重阻碍。重塑法律权威 ,既要重塑法律的内在权威 ,增进公民的法律意识 ,加强立法的科学性 ,提高立法机关的地位 ,又要重塑法律的外在权威 ,真正做到“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相似文献   

8.
《论权威》作为一篇揭露和批判无政府主义和反权威主义的经典著作,其中也蕴含着对无产阶级政党权威的阐释与论证。恩格斯在《论权威》中围绕确立权威的客观现实性、意志服从性和辩证统一性原则,深刻阐明了经济权威、政治权威和管理权威的思想意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权威观的萌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两个确立”重大政治论断,是《论权威》主旨思想的最新时代展现,深入研究并科学把握文本中所蕴含的权威思想,对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站稳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巩固中国共产党政党权威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我国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确立,从我国国情出发,走依法治国之路面临的许多困难:历史包袱沉重,法律尚欠完备,司法独立困难,地方、部门保护主义严重等。为克服困难,走依法治国之路的出路在于:树立法律的至上权威,建立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执法工作,建立健全的监督约束机制,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等。  相似文献   

10.
司法机关缺乏权威是我国《行政诉讼法》不能有效实施的原因之一。因为司法权实质上是判断权,司法权威本质上是“法官权威”,所以确立司法权威既有赖于外在的体制因素,也有赖于内在的程序因素,而法律界却一直忽视了行政诉讼程序本身所存在的不足。为了确立司法权威,行政诉讼法应该明确合议庭的自主审案范围,使合议庭组成固定化、案件分配制度化,确立投票议决制并赋予法院直接撤销权、代位裁量权。  相似文献   

11.
王志红 《培训与研究》2006,23(11):65-67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既有利益冲突的内在原因,也有法律规定不完善的外在原因。要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首先应选择社会公共利益作为解决利益冲突的有效平衡点,其次应加强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确立隐私权为独立人格权的法律地位,加快进行新闻立法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媒体行业内部的自律规范及自律组织,全面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2.
语言规范需要有立法保障,需要有标准规范作为参照,还需要有配套的法律解释和权威的学理解释作辅助。语言应用客观上要求在加强语言法律解释的同时,积极启动权威的学理解释,以切实解决语言法律外的应用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依法治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校是指把法律作为管理学校的依据和最高权威。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者,必须确立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和治校方略,把学校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4.
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是列宁法律思想中贯穿始终的一根主线。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列宁十分重视法律的作用,主张依法治国;提出党应当通过苏维埃机关在苏维埃宪法的范围内来贯彻自己的决定;强调从严治党,对共产党员的惩办应比对非党人员加倍严厉;要求在全民中加强法制教育,树立法制观念,以培养对社会主义法律的真诚信仰。列宁法律权威观构成其依法治国理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公共权威转换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领域出现了公共权威弱化及其流失的现象,成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本文认为,转型时期的中国需要公共权威,需要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体现现代民主精神的公共权威——法理型权威。确立法理型权威,必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国家机关建设,强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权威;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使法律意识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内化为公民的共同信念、民族精神、社会共识和集体文化  相似文献   

16.
高校招生考试管理实现法治有其基本特征与规律。从根本上说,确立法律的权威,逐步实现招生考试制度的法制化,依法治招、依法治考,在实现管理权力与维护权利之间达到平衡,注重招生考试的程序建设、重视对考生权利的法律保障与事后的法律救济,是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法治建设借鉴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7.
陈俊宏 《考试周刊》2014,(68):167-167
卓越人才法律教育培养计划要求法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强化法学实践性教学。所以,必须重新审视法律教学现状,分析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法学实践性教学目标,以理论和实践齐头并重为原则,强化校外实践教学,最终实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因此,教师需要从课程设置、毕业实习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强改革,创新法律实践性教学。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概念法学受到了法律学人的质疑和批判。但与其说是理性反思和批判的结果,不如说是对西方法律文明演进过程进行分析所得结论的移植。在我国法内正义与法外正义、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冲突时,应以何者优先?回答不宜以“恶法非法’’为由.否定实在法的效力。面对法律权威、法律信仰尚待确立的中国法治现状,认真对待概念法学是法律学人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教育权威评价活动关系我国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教育权威评价活动的具体主体是政府等机构,其评价的标准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教育权成评价活动中的矛盾是造成当前教育发展问题的重要原因,完善评价机制,确立制度权威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20.
辩证的权威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权威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功能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可能性、必要性和现实性的统一,是权威确立的充分必要条件,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科学的权威才能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