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豪是一个调皮捣蛋的男孩子。老师,小豪打我。老师,小豪抢我的玩具。老师,小豪在我的纸上乱画。这样的告状每天都有。我们和他讲道理,他点头承认错误;让他赔礼道歉,他一一照办。但承认归承认,道歉归道歉,他的攻击性行为丝毫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2.
道歉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言语行为.当交际者冒犯了对方的面子时,需要向对方道歉.运用正确的道歉策略可以挽救对方的面子,维护双方和谐的人际关系,达到交际目的.作者对道歉的基本概念、道歉的功能、影响道歉策略选择的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对道歉语的研究,作者得出了英汉语中指导交际的八种道歉策略.  相似文献   

3.
《海外英语》2013,(5):57-57
自从“3·15晚会”苹果后盖门被曝光以来,苹果公司对外界的质疑还是以其一贯的高高在上的态度漠然待之,在危机公关上严重失分。在消费者的强烈要求下,苹果方面终于发表了一份不痛不痒、貌似道歉实则自夸的声明,原文如下:“苹果公司致力于生产世界一流的产品,并为所在市场的消费者提供无与伦比的用户体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每一家苹果零售店的Genius Bar天才吧提供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面对面支持。我们也与全国270多个城市的超过500个授权服务点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反映了政府对农产品监管的不力。但是,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质量鉴定、问题追责等方面,政府都不能面面俱到。因此,要立足于对农民职业道德的深挖细掘,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的农民职业道德问题,找到农民职业道德与政府对农产品监管的契合点,从而为农产品监管渠道的拓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参考,以达到安全农产品供应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网络水军"良莠不齐,亟需监管。针对"网络水军"行政监管的四个难题:定性难、取证难、追责难、适用法律难,有必要改变传统观念,引入公证证据保全制度,推进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快修订《广告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各级政府及其官员公开道歉现象屡见不鲜,其制度化也成为理论界和有关部门关注的热点.文章分析了政府道歉理论基础,对我国政府道歉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进而综合各学者的研究认识了我国政府道歉的问题、原因及完善方式.  相似文献   

7.
题外话:你只有慢慢期待 蓬溪县实验中学姗姗: 进了初中,每次我与好朋友发生矛盾.都是我道歉.她从来不会主动给我道歉,即使很明显是她错了.对其他同学也是一样.即使她错了,别人喊她道歉时,她还是那样一句话: "我宁愿去死.也不愿道歉!要知道,向别人低头,是人生的悲哀."听到她这样的话,我心里难受极了.请告诉我,到底要怎样做,才能使她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主动道歉?  相似文献   

8.
在语用学研究领域,以Meier等为代表的“修复”派将道歉行为的主要功能归纳为:冒犯产生后,道歉可用于修复道歉者的形象、弥补冒犯的后果、恢复道歉者及被冒犯者之间的和谐.但中国语境下的道歉行为却并非完全符合这一理论,汉语道歉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及深刻含义.文章采用会话完形法(DCT)的方法收集数据,对比汉语和(美式)英语道歉策略的使用和选择,得出其各自的道歉策略模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基于网络治理的难度,我国立法强制课予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一定程度的行政监管义务,并且这种监管义务还一度呈强化趋势。然而,在现实场景中,源于网络商务环境的复杂性、相关立法的滞后性以及作为私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考量等,第三方平台未能有效配合政府监管部门进行监管,同时后续的追责问题也存在空白之处。今后应通过精良的制度设计激励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参与到合作监管当中,并且进一步落实对第三方平台履行行政监管义务的监督,完善行政监管的后续责任。  相似文献   

10.
根据语言交际理论,对现代汉语中道歉语的主观性程度和交互主观化进行了考察,分析了道歉语语义的变化发展轨迹,将道歉语言分为真性道歉、假性道歉和礼貌性道歉。道歉者所使用道歉语的主观性程度应与其冒犯的程度相匹配,由此道歉者和被道歉者双方才能产生良性的交互认知。从主观性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中的道歉语进行分析,有助于丰富现代汉语中道歉言语行为的研究,使汉语母语者更好地理解道歉言语行为,同时也为留学生习得并正确应用汉语中的道歉语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在感谢场合下除了直接感谢和间接感谢的言语行为外,也有道歉语的使用.本文试图从关系的亲密度,恩惠和负担的大小以及对方有无义务三个方面来分析道歉语使用时遵循的原则和制约因素.道歉语的使用不仅受其中一个因素制约,而是各个因素共同作用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对男女大学生道歉策略的选择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向别人道歉;女性更易于选择“直接表达道歉”的道歉策略,使用正式、得体的道歉语: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多种道歉策略,通常使用一个基本道歉策略和多个其他道歉策略;而男性则更倾向于使用简单的道歉策略,通常使用一个道歉策略。  相似文献   

13.
人们不仅用语言来传递信息,而且通过语言来完成各种行为如道歉,这样的行为被称为言语行为.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道歉进行定义和研究,研究发现不同文化下道歉策略的使用是不同的.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主要来自社会现实以及作为社会现实一部分的文化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外语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并且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2008年2月13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以政府和议会的名义向土著居民尤其是“被偷的一代”①表示了正式道歉.该道歉是在各主要党派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做出的,因而它对日后澳土著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必将产生积极影响.陆克文的政治道歉不仅得到了澳大利亚主流社会的支持,亦被土著社会所基本接受,这为种族和解进程既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又提供了必要动力.然而,陆克文的政治道歉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又意味着种族和解之路并非坦途.  相似文献   

15.
终身追责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制度创新,在实践中对遏制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亟须进一步讨论。终身追责制从时空维度深化零容忍反腐败,利用终身追责的统一性消除系统环境的异质性,解决群众监督时效性和监督双方地位不对等的问题,体现了通过长效化监督机制遏制权力易腐性、约束人性弱点和回应社会公平的核心价值。在制度优化路径中,通过完善终身追责的程序设置,强化终身追责的政府公信力,持续推进纪检监察机关内部建设等途径,提升终身追责的制度效能,为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刘艺 《英语广场》2020,(22):48-51
道歉属于表述类言语行为,企业道歉是机构话语,同时也是公开道歉行为。本文基于Olshtain和Cohen的五种道歉策略,以梅赛德斯奔驰4月13日发布的道歉声明和30条不同行业的道歉微博为语料,对企业微博道歉策略进行研究,试图从文化语用角度阐释这些策略的原因。本文以定性的研究方法为主,对语料进行人工统计处理。本研究发现,奔驰微博道歉话语多采用间接道歉类,且以提供补救措施为主,直接道歉较少。中国虽是高语境文化国家,说话委婉含蓄,通常不直接表达出说话人的意图,需要听话人根据语言环境推断说话人的意图。但是奔驰品牌道歉是为了解决问题,间接道歉策略维护了道歉方的积极面子,威胁到被道歉方的消极面子,显然不够具有说服力,故奔驰维权事件逐渐发酵,失去控制。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性别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话题.遗憾的是至今并没有学者对汉语语境下道歉频次的性别差异给予关注.本文将对此内容进行尝试性研究.本研究用观察法采集语料,将采集到的语料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14.0进行"对应分析",得到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汉语中男性和女性在道歉频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女性比男性接受更多的道歉.这与我国女性获得解放的特殊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8.
道歉是一种礼貌性社会行为。当冒犯发生时,道歉主要用来维护听话人的面子,表达对听话人的尊敬,弥补自己冒犯别人所带来的后果,恢复交际双方的和谐关系。结合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发现道歉人身份越高、道歉人与听话人间社会关系越近,则可以选择的道歉策略就越丰富。地位低的道歉者遵循顾曰国"抑己尊人"原则,地位高的道歉者遵循Leech所提的同情原则。家庭成员之间会很快接受彼此的道歉。家庭成员之外,下级通常会立即接受来自上级的道歉,而上级对下级的道歉通常不予接受。  相似文献   

19.
道歉言语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召锋 《考试周刊》2007,(18):58-59
道歉语属于补救性质的言语行为。恰当地使用和解释补救性话语是交际能力的一个较复杂的方面。知道何时进行道歉和如何道歉在许多言语社区里都是礼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道歉言语行为也就成为话语分析家和社会语言学家着力研究的一个课题,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道歉言语行为的含义、道歉的功能、道歉的策略三个方面来对此项课题进行研究,以期对人们的日常交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正>活泼开朗的小容最近遇上了一件烦心事——他和好朋友小林闹矛盾。他向小林道歉后,小林还是不理他。小容心里不断嘀咕:我都向他道歉了,他还想怎样?小容经常向朋友道歉,但每次道歉都没啥用。朋友们老是冷脸对他,有的甚至更生气了。他也很烦恼,不知道自己的道歉为什么没用?一起来听听那些被他道歉的人怎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