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眉与抬头     
1907年,英国文学家吉卜林创作的《老虎!老虎!》,以“观察的能力,想象的新颖,思维的雄浑和叙事的杰出才能”而荣获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吉卜林一路风尘来到瑞典,下榻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一家酒店,准备前来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在酒店门口,吉卜林看到一个卖当地小吃的摊贩,旁边一个七、八岁的瑞典小女孩伏在餐桌上正聚精会神的写字。  相似文献   

2.
低眉与抬头     
1907年,英国文学家吉卜林创作的《老虎!老虎!》,以"观察的能力,想象的新颖,思维的雄浑和叙事的杰出才能"而荣获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吉卜林一路风尘来到瑞典,下榻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一家酒店,准备前来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在酒店门口,吉卜林看到一个卖当地小吃的摊贩,旁边一个七八岁的瑞典小女孩伏在餐桌上正聚精会神地写字。吉卜林好奇地走了过去,他俯下身子,在小女孩身后仔细看着,脸上露出温暖的笑容。小女孩发现吉卜林站在身后,抬起头,  相似文献   

3.
低眉与抬头     
正1907年,英国文学家吉卜林创作的《老虎!老虎!》以"观察的能力、想象的新颖、思维的雄浑和叙事的杰出才能",荣获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吉卜林风尘仆仆地来到瑞典,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一家酒店,  相似文献   

4.
低眉与抬头     
李良旭 《小读者》2013,(7):17-18
1907年,英国文学家吉卜林创作的《老虎!老虎!》,以“观察的能力,想象的新颖,思维的雄浑和叙事的杰出才能”而荣获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吉卜林一路风尘来到瑞典,下榻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一家酒店,准备前来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在酒店门口,吉卜林看到一个卖当地小吃的摊贩,旁边一个七八岁的瑞典小女孩伏在餐桌上正聚精会神地写字。吉卜林好奇地走了过去,他俯下身子,在小女孩身后仔细看着,脸上露出温暖的笑容。小女孩发现吉卜林站在身后,抬起头,眨着一双明亮的眼睛,问道:“先生,我的诗歌写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5.
低眉与抬头     
1907年,英国文学家吉卜林创作的《老虎!老虎!》,以“观察的能力,想象的新颖,思维的雄浑和叙事的杰出才能”而荣获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6.
<正>姓名: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获奖作品:《老虎!老虎!》获奖理由:其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作者简介: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英国小说家、诗人。1907年,凭作品《老虎!老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话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一生共创作了8部诗集、4部长篇小说、21部短篇小说集和历史故事集,以及大量散文、随笔、游记等。他的作品简洁凝练,充满异国情调,尤其在短篇小说方面,更是无  相似文献   

7.
鲁迪亚德.吉卜林是英国第一个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作家。他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常青树,却备受争议,文学界对他的评论褒贬不一。本文通过阐述吉卜林作品的特点,重点分析了"两面人"吉卜林在其作品中渗透的矛盾对立的思想特征,进而从文化、政治以及精神上多维度解读吉卜林,以期对吉卜林进行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鲁德亚德.吉卜林是英国文坛上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可英国文学学者从不拿他与同时代的狄更斯和哈代相提并论,因为他们觉得吉卜林是个谜。在我国,吉卜林是以帝国主义作家的身份被读者接纳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方评论界出现了重新审视吉卜林的热潮。在这个背景下,以作家及其作品为例,对吉卜林的多视角阐释是有必要的。在文化视角下,吉卜林是个印度的孩子;政治上,他有与其时代相左的理念;精神方面,吉卜林则是个漂泊的无根人。  相似文献   

9.
如果     
吉卜林的作品在20世纪初的世界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本人也在190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第一个英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至今诺贝尔文学奖最年轻的获得者。但吉卜林十分谦逊,他曾放弃了“桂冠诗人”的称号和爵士加封的机会。在1995年BBC“英国人最喜爱的诗”的民意调查中,这首立意于克制主义和淡泊主义的诗入选,成为吉卜林最著名的作品。这首明快上进的诗是写给他儿子的,今天读来仍让人激动。  相似文献   

10.
如果……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写给他12岁的儿子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11.
《家教世界》2009,(1):7-7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写给他12岁儿子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12.
莫言莫言     
章铧文 《大学生》2012,(22):50-51
喜欢!好看!2012年10月11日,晚上7点,瑞典人宣布莫言成为这一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许多中国人都乐了。似乎多美的词用在莫言身上都不为过,似乎全中国的人都成了和莫言沾亲带故的人。好吧!至此诺贝尔文学奖重新成了一个公允的,至高无上的,让人心怀喜悦和敬意的文学奖。  相似文献   

13.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写给他12岁儿子的一首诗。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它代表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共同情怀。可是,所有为人之父,为人之母者,当我们阅读这首诗的时候,有几个人能无愧地说:我就是这样!倘若我们的所为使自己还不能这样自信,那么,从现在起,每天看着孩子的眼睛,和他们一起朗诵这首诗吧!  相似文献   

14.
在罗德亚德·吉卜林的"狼孩"故事中,反面角色老虎谢尔汗多次威胁主人公莫格里、村民、丛林其他动物的生命安全。他恣意妄为,无视自己的行为给其他物种带来的悲剧后果,同时也给主人公的成长带来了精神方面的困惑。吉卜林通过对老虎这个角色的构建,隐喻了生态威胁、下层社会百姓的生存威胁和人性沉沦的诱因等。借助这些隐喻,吉卜林向世人展示了自己对生态环境、低层社会老百姓的生存状况和人性的忧虑。  相似文献   

15.
《吉姆》是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为了更好地理解小说以及故事发生的社会大背景,本文从英控印政策、民族气节和异族通婚三个方面探讨这部小说中的社会现实因素。吉卜林在英国文学史上仍是个十分有争议的作家,解读他的代表作对于完整地解读这位大师也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吉卜林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他的印度题材小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矛盾及困惑伴随着吉卜林的一生。一方面吉卜林在印度长大,对印度有难以割舍的情怀。另一方面,他是大英帝国的子民,他希望印度能接受英国的教化。吉卜林的双重身份影响他的东西方文化观。文章以文本分析为主,从吉卜林印度题材小说表现的主题分析吉卜林东西方观的矛盾及二重性。东西方文化的"对立"将在《伊姆雷的归来》和《野兽的烙印》中体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观将在《普伦巴葛的奇迹》和《基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1982年10月21日凌晨,墨西哥城郊外一片安谧。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寓所里忽然响起电话铃声,他的梦境被打断,迷迷糊糊地拿起话筒。他听到一个遥远的声音,请他务必在月底赶到瑞典出席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天亮了。哥伦比亚的民众刚刚睁开惺忪的睡眼,随手打开收音机,一则激动人心的新闻广播着:“快讯!快讯!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以闻名世界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荣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整整一上午,哥伦比亚电台和电视台反复地播送这一个由瑞典皇家学院刚刚作出的决定。哥伦比亚沸腾了。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相似文献   

18.
高辉 《高中生》2014,(3):42-43
Leading:瑞典当地时间2013年10月10日下午1时,瑞典文!学院宣布,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Alice Munm)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82岁的门罗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第13位获奖的女作家。  相似文献   

19.
鲁迪亚德·吉卜林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基姆》是他笔下一部以印度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文章结合作家生平背景和小说历史背景,分析了吉卜林笔下印度世界的对抗与融合,探究了吉卜林独特的殖民主义观点,揭示了作者对印度的热爱以及小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一首《假如……,(本刊93年6期曾转载)诗里蕴含着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儿子牺牲了。父爱难以割舍……罗迪亚德·吉卜林·这位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打开写有"吉卜林先生收"的皱匕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