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的陈竺,是我国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血液学家,祖国大陆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白血病的分子发病机理和治疗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引起了世人的注目。1 学成回国1989年7月,一架银色的波音飞机腾空而起,离开了巴黎国际机场飞向中国。机上的陈竺感慨万千,终于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了!是的,5年的深造,5年的风风雨雨,他学到了许多,亦付出了许多。1984年9月,陈竺来到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圣路易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深造,攻读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这所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詹文龙履历表上看到了这样的记录:1974—1978年厦门市某工厂工人,1982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1986年被破格晋升为助理研究员,3年后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时隔4年,又被破格聘任为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现在是近代物理所副所长,该所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这一连串坚实的足迹,折射出詹文龙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崇高精神光辉。1钟情物理初露锋芒1978年春节刚过,一位高挑个头…  相似文献   

3.
1949年,林励吾入浙江大学化工系学习。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林励吾提前一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现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参加工作起,林励吾就从事石油炼制、石油化学和合成气化学等方面的催化剂、催化工艺及有关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从60年代的加氢裂化催化剂,70年代的中国第一代多金属重整催化剂、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到80年代开展的高分散度金属催化剂的基础研究及近年的一碳化学研究,开拓了多项催化研究领域;在催化剂制备化学、烃类转化及CO活化等催化化学方面,提出了…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研究材料晶体精细结构的队伍中有一位成绩斐然、受到国内外同行瞩目的优秀中年科学家,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院士叶恒强。叶恒强1940年出生于广东,1963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物理化学系。198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固体原子象开放实验室主任。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博士生导师。1987年成为国家高技术新材料领域结构材料专家组成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十几年来,叶恒强与人合作撰写出版了《电子衍射图》、《高分辨电子显微术在固体材料中的应用》及《分析电子显微镜学》3本专著,…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固体理论认为,晶体应具有周期性平移对称和旋转对称。就像生活中不能用五角形拼块铺满地面一样,晶体结构不允许出现五次或六次以上的对称。可是,在1984年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郭可信和他的学生们,利用1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在纳米这个原子尺度上对含钛的镍基高温合金进行研究时,发现了五次对称的晶体结构。这一发现立即引起郭可信的重视,并作出了正确的解释。1984年底,美国科学家D·谢赫特曼发表了在铝锰合金中发现五次对称性的文章,并称之为一种新的有序结构──准晶。中、美两国科学家在不同合金中发现准…  相似文献   

6.
1989年5月,柏林。 第12届国际加速器会议在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式大楼里举行。一位身材魁梧、目光炯炯的中国学者登上讲台作特邀报告。他含笑的面容、高亢的声调,显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7.
郝莹  张涛 《科学中国人》2009,(11):50-53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面对生命的追问,文坛才女李清照曾道出这样的豪言壮语。“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这样阐述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乃彦,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参与建成了我国首台测量中子能谱和截面的中子飞行时间谱仪,测量了中国首批中子核数据,领导和参加了核武器试验中极其重要的近区物理测试项目11种,为原子弹等核武器的设计、试验、改进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对探测器系统的响应函数、测试数据的解卷积的复原处理等重要问题做了创造性研究,促进了我国核武器设计和测试技术的不断改进。他对惯性约束核聚变领域的物理和技术问题做了系统研究,在高功率脉冲技术、束流物理和束靶相互作用诸方面取得在国内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他在电子束泵浦氟化氪准分子激光的研究中,激光输出能量达106焦耳,能量抽取效率达国际水平。同时在大面积非箍缩型电子束泵浦技术、大孔径氟化氪激光振荡器、强流束流物理和高功率脉冲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2004年,他被授予了世界核科学理事会全球奖,在全世界获此殊荣的4人中,他是首位获得此项奖励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人》2005,(5):34-35
在我们准备采访著名的科学家和一些两弹元勋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物理学界的一些顶尖人物在同一天、同一个地方参加一个人的八十岁生日聚会,为了能采访到一些两弹元勋,我们也跟着来到了这里,物理学家黄祖洽院士就是我们在这次聚会中遇到的一位科学大家。  相似文献   

10.
死亡吞噬了多少秘密。生命开拓出灿烂的天地。他已经年逾古稀,但是他不显老。时间,充实了他的生命;时间,充实了他的事业。他叫陈宜张,我国研究生命基础科学的著名神经生理学家和神经内分泌专家,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理教研室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1.
何辑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6):I0001-I0001
孙家栋,男,辽宁省瓦房店市人,1929年生,中共党员,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天研究院院长.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相似文献   

12.
1996年11月1日,在北京至新疆库尔勒的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的专机上,坐着一些去参加西北地下水资源勘察开发座谈会的代表。其中一位衣着潇洒,身板挺直,气质儒雅,体格健壮的老先生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我国33位两院院士之一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张宗祜先生。 年逾古稀的张宗祜先生,40多年来把全部精力、  相似文献   

13.
戴辑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3):I0001-I0001
曹春晓,1934年生,浙江上虞人,1956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我国航空工业钛合金研究和应用的创始人之一,“航空报国金奖”得主。1987年起,历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621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航空学会材料工程分会副主席和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南昌航空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航空学会材料工程分会副主任和无机非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14.
当时,国内外的博士生待遇差距很大:在美国有两万多美金一年,而国内是80多元一个月,一年约1000元人民币。留美的诱惑不可谓不大,但褚君浩没有动摇,而是选择了留在国内。1984年,他成为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位红外物理博士。  相似文献   

15.
戴辑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7):I0001-I0001
吴祖泽,男,汉族,中共党员。一级研究员。1935年10月19日生于浙江镇海县小港镇。1957年9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同年入伍。1973年至1975年赴英国进修。1957年秋至1993年5月,历任军事医学院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博士生导师,军队实验血液学重点实验室主任。1993年6月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1994年2月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并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6.
施雅风,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市。1942年浙江大学毕业后,师从著名地质学家叶良辅教授和地理学家黄秉维教授,获硕士学位。1947年在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解放后从事地貌区划研究,兼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学术秘书。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并任地学部副主任。半个多世纪以来,施雅风广泛涉猎地学诸多领域的研究,建立了中国冰川研究体系,推进和组织新学科──冻土学和泥石流研究,促进并发展了西北水资源、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影响等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各种专著18部…  相似文献   

17.
提起我国著名的医学病毒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江森,人们自然不会忘记他呕心沥血12年,潜心研究甲型肝炎病毒并发明了甲肝减毒活疫苗,为人类战胜甲肝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促使他投身于甲肝病毒和疫苗研究的根本动力,是为了解除甲肝对老百姓的危害。那是在1978年,毛江森领导的研究组用半年时间深入到浙江杭  相似文献   

18.
1992年8月,在日本京都举行了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五千多名学者参加的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国际数学地质协会经过广泛提名和评审投票,决定将该协会最高奖——克伦宾奖章授予一位中国地质科学家。颁发奖章的仪式在数学地质学科全体与会代表会上举行。协会主席McCommon博士在致词中说“由于他在数学地质领域作为研究者、教育者和带头人的长期经历和对数学地质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胡思得,浙江省宁波市人,中国核物理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同年9月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从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  相似文献   

20.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屈原《天问》新世纪第一场春风为三秦大地捎来的喜讯是:张国伟教授领导完成的“秦岭造山带岩石图结构与演化”科研成果获199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因一等奖空缺,这是最高奖项。张国伟教授主持的这项科研成果概括提出了关于秦岭造山带形成演化、“立交桥”式三维结构、造山细节过程和动力学特征等系统新观点、新认识,并探讨了大陆地质与造山带的基本问题。这项成果丰富和提高了我国造山带与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