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道”是事物的根本,“技”是“道”的外在表现。数学中的“道”就是数学的本质、基本原理、通性通法。数学学习离不开技能与技巧,但关键在于悟“道”。“道”能生技,也能生巧,否则“技”就是无本之源。“道”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需要学习者主动感悟与反思、完善与升华。掌握了数学本质,“技”自然而生,从而达到“大道于心”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初中数学是初中生打好基础的关键科目,但有些学生数学成绩上不去,厌学,直接导致总体成绩不好,怎样在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学好数学,使之“乐学、持学、会学”。我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导向、养习、授法”的学习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3.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鱼”,则终身受用无穷。认真解决“一饭之需”与“终身受用”问题,是小学数学改革中一个应引起重视的的课题。怎样才能“授之以渔”呢?教改实践中,我对教会学生自学和学会逻辑思维作了初步的探索,现介绍如下:一、教学生自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依托是数学教材,教材里严谨的叙述、合乎逻辑的指导、规范的书写、准确的图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文化科学技术对教学提出了强烈的挑战、飞速发展的数学又对数学教育提出了强烈地挑战谈起,谈到了六十年代的“新数学运动”,七十年代的“回到基础”和八十年代以来的“问题解决”。简要地介绍了什么是“问题”,什么是“问题解决”。最后联系到中国数学教育的喜与忧,赤诚地希望“问题解决”之春风能吹绿神州大地。  相似文献   

5.
第二届时代数学学习“数学文化节”第一、二轮书面解答将于今年12月举行.数学文化节书面解答的问题分为5个方面:“数学之史”,“数学之美”,“数学之思”,“数学之用”,“数学之语”.这里给出2道富有数学思考,反映数学思想的问题,第一题需要你发挥空间想象力,第2题体现了数字化和对应的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刊主办的首届数学文化节迄今已进行了两轮活动:第一轮“基础知识闯关”(2005年12月4日)第第二轮“能力素质挑战”(2005年12月18日),形式上均以书面问题解答为主,遵循数学文化节活动的宗旨进行命题:传播优秀数学文化,弘扬理性精神,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展现数学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无穷魅力,第一轮、第二轮活动书面问题均由数学文化的五个方面构成:“数学之史”、“数学之美”、“数学之思”、“数学之用”、“数学之语”倡导。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而且要向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与传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链接“数学史”、挖掘“数学美”、渗透“数学思想”,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让小学生触模数学文化之深远、体验数学文化之魅力,感受数学文化之精髓.  相似文献   

8.
本刊第9期已刊登了此文的部分内容,介绍了探究性数学游戏的特点,提出了教学建议,并举例说明了探究性数学游戏的玩法。本期将继上期的“移棋子”“金鱼掉头”“移动‘诺哈依之塔’”教学案例之后,再向您介绍几种探究性数学游戏的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9.
本刊1998年推出了(GX)实验与MM教育方式两个专栏,现在又有幸向人家介绍“935实验”.这些成果足否可以作证:数学教育改革形势很好,数学教育实验大有可为?差生(或称后进生)问题是世界性的教育难题,数学差生问题更是难中之难,有人把它比作数学教育中的“哥德巴赫猜想”,想想是有一定道理的.多年来,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断探索、反复实践,《数学教育学报》在近两三年里就曾刊发过“分层次教学”、“小雨点”等实验;“差生心理问题”、“差生性格特征”等理论探索.至于从转化个别数学差生到较大面积地提高差生的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展现"数学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职数学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揭示数学之美,使学生能用美的眼光去学习数学、探索数学,创造“数学美”。本文按照张奠宙与木振武两位先生提出的数学美的4个层次:“美观”、“美好”、“美妙”“完美”,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展现“数学美”。  相似文献   

11.
本刊主办的首届数学文化节迄今已进行了两轮活动:第一轮“基础知识闯关”(2005年12月4日)和第二轮“能力素质挑战”(2005年12月18日),形式上均以书面问题解答为主,遵循数学文化节活动的宗旨进行命题:传播优秀数学文化,弘扬理性精神,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展现数学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无穷魅力.第一轮、第二轮活动书面问题均由数学文化的五个主要方面构成:“数学之史”、“数学之美”、“数学之思”、“数学之用”、“数学之语”,倡导广泛阅读+深入思考+仔细品味=享受数学首届数学文化节得到了各地约5万名读者的积极响应,可谓盛况空前,到处洋溢着…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2014,(7):62-6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培养中小学生数学兴趣,提高中小学生数学思辨力,展示中小学生数学教育优秀成果,开阔中小学生的学习视野,搭建中小学生数学学习、交流的平台,辅导员杂志社决定举办“首届中小学生数学之星综合素质展示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在“融会贯通,创生未来”的融创理念引领下,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从融“越”创“联”、融“跃”创“思”、融“阅”创“想”、融“悦”创“用”四个角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结构化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接纳数学之美,体验数学之妙,享受数学之趣。  相似文献   

14.
精彩的数学课堂要使学生更加“想动”、“敢动”、“乐动”、“会动”.通过一节“‘构造函数法’及‘放缩法’等证明不等式”研究课,阐明“问题导学”模式、顺应学生的思维“搭脚手架”、教师的三个基本功、教师处理“教”与“学”双边关系的能力等都是构建精彩的数学课堂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5.
张松年 《新高考》2007,(Z2):59-63
选择题是高考数学试卷三类题型中题量最多,又较容易得分的一类题型.由于高考数学选择题都是单选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的选择支),因而解高考数学选择题的关键在于“找”出这个正确选择支,而不拘泥于用哪种解法.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所提供的信息迅速作出判断,是解高考数学选择题的基本思路;“熟、准、快”(即熟练、准确、快捷)是解高考数学选择题的基本要求;在“巧做”上做文章,则是解高考数学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本文着重介绍解高考数学选择题的基本技巧和策略.解高考数学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1.直接法;2.逆推验证法;3.特殊化法;4.特征分…  相似文献   

16.
“数学思考”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当中,如何使学生思之有“源”、思之有“理”、思之有“序”、思之有“创”,这是广大教师应当思考的。  相似文献   

17.
严虹 《江苏教育》2024,(11):7-10
在中学数学新知课中的概念课和命题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构建“教之有温度、引之有广度、导之有深度”的数学课堂(简称“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三度”数学课堂),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数学课堂教学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思意数学”以问题引路,以“思”为魂,以“意”为核,旨在“融思之规律、意之方法、思意于一体”.通过探索数学定理课教学方式,构建“思意数学”定理课教学模式,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为例进行教学探索与实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看山与赏,人们有一种共同的审美需求——不喜平。为什么?“平”则“直”,“直”则“板”,“板”则”无惊无喜、无趣无味”。所以,游山为之赏心悦目的是峰峦起伏,为之惊心动魄的是悬崖飞瀑;赏喜欢的是旋绕于作笔下的匠心独运、曲径通幽、富于变化,即有波澜、有跌宕、有意蕴的章。那么,叙事时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呢?下面向大家介绍常用的八种方法,同学们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人类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从结绳计数、大地测量开始,数学的发展就和它的应用形影相随,整个数学的历史就是一个从实际需要到数学理论再到数学应用的不断循环的过程.关于数学的应用,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有一段精辟的见解:“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进入20世纪后半叶,数学的应用更是突破了传统范围,它的知识、思想、方法已经渗透到科技、经济、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经济学、语言学、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甚至考古学等.向广大读系统介绍数学的广泛应用,展示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本刊责无旁贷.从本期开始,《时代数学学习》隆重推出“数学应用的故事”系列.品味生动有趣的故事,饱览数学应用的无限风光,岂不美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