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瑛 《语文知识》2006,(9):26-27
“弱水”是什么水?这不是一道“脑筋急转弯”题。学生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手里拿着一张报纸。那是2006年4月3日的《中国教育报》,在第8版“健康快车”专栏有一篇谈中小学生饮水问题的文章,其标题“弱水三干,我饮哪一瓢”赫然在目。  相似文献   

2.
薛雪的《一瓢诗话》中说:“兵家读之为兵,道家读之为道,治天下国家者读之为政,无往不可。”同样,文本解读总是因人而异,教师读之,学生读之皆有不同。但是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毕竟有限,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往往不到位,甚至偏解、曲解。因此,教师应做文本解读的领路人,给学生正确导航。那么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相似文献   

3.
古人有云:“弱水三江,取一瓢足饮,多则无益;米粟万种,仅三餐裹腹,无欲为高。”无独有偶,举国上下,大兴宗旨教育之际,笔者身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当一日三省吾身,叩问自己的心灵是否偏离了清正廉洁的良性轨道。笔者很崇拜“树立淡泊名利,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报国、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常树廉洁之心,力行廉洁之事,争做廉洁之人”的思想观念及行动,时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并从学生的细微之处入手,  相似文献   

4.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如何让学生喝了这一瓢而喜爱那浩瀚的大海?如何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我觉得首先得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5.
昝莹秋 《中国德育》2007,2(10):54-55
读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我感动于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眷爱。作为母亲,揣着一颗殷切的心,带着对教师无比的信任,而且是“以自己儿女为赌注来信任”的,将她的“欢欣诚实又颖悟的男孩”交给了学校,交给了教育。她直言不讳地追问教师:“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各种方式的知识的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有一句广为人知的话: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确,一位教师若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储备。这对于文科教师来说,也许更为明显,因为文科涉及面更广,对教材之外的知识要求更多。  相似文献   

7.
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如何让学生喝了这一瓢而喜爱那浩瀚的大海?如何让学生存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我认为首先得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8.
吴卫芳 《广东教育》2002,(10):59-59
有些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课外他们自觉找有难度的练习题做,或超前自学课本,也因此常常会遇到难题而向教师请教,而教师对待难题的态度就不一样了。其一是:“这些题目考试(或竞赛)不会考的,不用理它。”判个“无期徒刑”而不了了之。其二是:“这些内容还没学到,学到了再做吧。”给个“有期徒刑”让学生耐心等待。其三是:“你连走路都不会,就想跑步?”“死刑”无商量,一瓢冷水把学生高涨的热情降至冰点。其四是:耐心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肯定学生的好学和质疑精神,促其进步、拔尖。前三种态度,随意给学生“判刑…  相似文献   

9.
刘颖 《吉林教育》2006,(6):46-46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新课程正一步步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英语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是每一个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古人说:“授人以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渔之技”已不能局限于以往人们对教师的要求。比如,“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相似文献   

10.
从现象学的视角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显现教师之教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直接把握和理解教的本质。教师之教何以成为学生之教?取决于教师对教育意义的清醒意识。追求实现教育意义之教.是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11.
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许多人认为,此三者中以授业为最易,其次是解惑,最难者为传道。授业就是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换言之,即是俗语所言从自己的一桶水中取一瓢水送给学生。然而就是这一瓢水的给法却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课堂上学生对教材不感兴趣、教学效率低、学生厌学之类的问题曾让多少胸有成水的老师对此望而却步。其实,老师只要了解并正视自身的特点,因人而异,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授业方法的,这一瓢水其实不难给。  相似文献   

12.
李泓 《焦作大学学报》2002,16(3):17-18,20
有创新能力的作文特征表现在:立意新,想人所不能想;选材新,视角独特;手法新,谋篇布局灵活;语言新,用鲜活形象的语言表现生活;标题新,使之兼备涵盖性和艺术性,教学实践中应注意:适当变换写作角度,变“全而空”为“短平快、;小题大作,大题小作,“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善于逆向思维,教师下水,引渡学生过河,巧设悬念,妙用对比等等。  相似文献   

13.
陈朝安 《贵州教育》2010,(22):33-34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这是长期困扰着教师的问题,也是任何学校和任何科目的教师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那么,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我通过近五年的小学语文科的教学实践和大胆尝试,通过研究和总结,认为《礼记》中所言做学问的“五步”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不光要基于课程来审视、设计MOOC,更要透过MOOC来反观、展望课程。落一叶而知秋,饮一瓢而知河,我们要从MOOC之缘起与高扬窥见未来课程发展之机遇与挑战。总的来说,我们将迎来云课程与学本课程时代,同时将面临课程由供方市场向需方市场的倾斜以及课程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不光要基于课程来审视、设计MOOC,更要透过MOOC来反观、展望课程。落一叶而知秋,饮一瓢而知河,我们要从MOOC之缘起与高扬窥见未来课程发展之机遇与挑战。总的来说,我们将迎来云课程与学本课程时代,同时将面临课程由供方市场向需方市场的倾斜以及课程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不唯师 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教《燕子》时,有个学生问:“燕子在水面飞的时候,为什么要用尾尖沾水?”于老师想了想,回答说:“燕子要吃水里的小虫、小虾,所以先用尾尖缓冲一下,不然燕子就会因惯性一头栽进水里。”教师的话还没有落音,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不对。我在乡下观察过。燕子吃的是水面上的飞虫,它不吃小虾。”于老师被学生“将”了一“军”,并没有感到面子上过不去,而是表扬了这个学生,说他不盲从.能坚持真理。试想。如果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兜头给学生浇一瓢冷水,那么,他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被浇灭,哪里还会有能力去坚持已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直提倡给学生“减负”,您是如何看待“减负”的?在此过程中,有哪些与之相悖的事情?您是怎么处理的?针对老师们“工作时间很长,压力大”的问题,也提倡给教师“减负”,您是如何看待的?学生的“减负”和教师的“减负”如何做到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8.
金琴 《甘肃教育》2005,(10):15-15
教师都有一颗爱生之心,但往往有些教师的爱心得不到学生的理解。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把爱心正确地体现出来呢?  相似文献   

19.
【原文】纳字祖言。少有清操,贞厉绝俗。……将之郡,先至姑孰①辞桓温,因问温日:“公致醉可饮几酒?食肉多少?”温日:“年大来饮三升便醉,白肉不过十脔②。卿复云何?”纳曰:“素不能饮,止可二升,肉亦不足言。”后伺温闲,谓之曰:“外有微礼,方守远郡,欲与公一醉,以展下情。”温欣然纳之。时王坦之、刁彝在坐。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桦②,坐客愕然。纳徐曰:“明公④近云饮酒三升,纳止可二升,今有一斗,以备杯杓余沥⑤。”  相似文献   

20.
学校的生命是什么?是学生?是课程?还是教材?确切地说是课堂。学生在课堂里学习,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课堂里实施,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课堂安排,离开了课堂,学校就不复存在,所以说学校的生命是课堂。然而,维系课堂生命之树的源泉是什么?我们认为,是教师的业务素养,是教师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备课基本功。如果忽视、放松,或者脱离这一重要环节,课堂这棵生命之树就会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