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又被称作个体社会心理学。个体社会心理学曾经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主导力量,一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爆发大规模社会运动(黑人运动、学生运动、女权运动)。这些运动引发了个体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使个体社会心理学的内部矛盾暴露无遗。个体社会心理学的弊端在于严重脱离了社会,脱离了现实生活。个体主义是导致这场危机的根源。(一)个体社会心理学的大部分学者都喜欢在基本的个人心理与行为中寻求解决社会心理现象的规律,他们往往把眼光盯在个人内部或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心理内部过程,试图从个体内部寻求社会行为的原…  相似文献   

2.
有关社会心理学几个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流社会心理学力图通过实验方法的运用而成为规范自然科学。但是研究对象上的差异使得社会心理学无法走自然科学之路。而且由于心理现象难以数量化和操作化,因而给实验方法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应用带来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在研究对象方面,主流社会心理学沉溺于认知的世界,以主观世界的分析取代了社会文化的分析。这些都是造成社会心理学危机不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社会心理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门必考的主干课程。它主要研究人在社会交互作用中产生的社会心理现象及行为,它将社会心理分成个体的、群体的以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社会心理三个层面。本课程学习的目的是系统地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社会心理学在社会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为社会事件的预测、监控和管理服务;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社会心理现象,以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4.
图式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图式是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人认知有4个方面的功能:注意、编码和检索功能,整合功能,理解功能和计划功能。社会心理学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引进图式概念,用“人的图式”解释人格,用“自我图式”解释自我概念,用“群体图式”解释刻板印象,对产生社会认知偏差的原因也通过图式概念有了新的阐述。从图式理论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的融合了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与传统社会心理学单纯研究个体、群体的外部行为方式来预测心理现象的方法相比,图式加工的观点深入到人类大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揭示了个体或群体根据已有知识来解释外界新信息的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5.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社会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旨在对社会心理现象在神经、认知和社会三个水平实现整合性研究。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刻板印象、态度与态度改变、他人知觉、自我认知以及情绪与认知交互作用等传统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上面,主要范式是应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来验证社会心理学在这些范畴上的各种不同理论观点,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着广泛的发展空间。未来的研究应采用整合性研究与分离性研究相结合、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研究思路,这有助于建立心理学统一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认知修辞学是从认知角度探讨修辞交际运作的动态心理机制,分析各种社会心理认知、话语认知与修辞行为的动态共变关系,揭示修辞的认知规律的新兴交叉学科。它的理论来源是哲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其产生的社会基础是言语交际生活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7.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是一门利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来解释、探究教育系统、教育教学过程中群体或个体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活动的学科.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中学生的社会化王友昌,王树明社会心理学认为: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叫做社会化。影响个体社会化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社会和微观社会,前者即是社会文化,后者指的是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相似文献   

9.
涂薇  余嘉元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5):118-120,126
社会排斥最早是社会学中的理论,伴随着大民族排斥少数民族或是社会的主流群体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排斥社会弱势群体而发展起来。近年来社会排斥也成为了社会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只要个体认为自己受到了他人的排斥,不管是真实存在或是臆想的,都会带来独特的心理变化,进而导致自我控制行为的改变。文章主要介绍国外对于社会排斥进行的较多心理学实验研究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希望更多的学者能以新的视角看待社会排斥问题,以本土的知识传统,引发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人的社会化问题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人类学、教育学、政治学、发展心理学与性格心理学的研究课题。所谓社会化,它实质上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一方面,它包括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的途径掌握社会经验;  相似文献   

11.
态度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广义的基本范畴。它是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或物或事或观念,以某种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在俄语中,态度被称做个体的“社会定势”。  相似文献   

12.
弗洛姆社会心理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自我的发展、社会人格和社会动机。弗洛姆分析自我的发展主要是沿着束缚→自由→再束缚→再自由的线索来进行的。他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个体的自我发展进程,承认不管受到何种因素影响,个体终究要发展.而且其发展是不可逆的。社会人格是自我发展的最终结果,它决定着社会中个体的思想、感觉和行为。社会人格还受一定社会因素的影响。弗洛姆认为,个体在形成社会人格过程中面临种种需要,主要有:联系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认同的需要和定向的需要等五大方面。它们构成了个体的社会动机系统。  相似文献   

13.
自从社会心理学在本世纪初产生以后,就在其他相关学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文艺学的研究中却未能形成全面自觉、系统深入的应用性研究局面。文艺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和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作为对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它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成果,对文艺学、尤其是文艺学面临的一些重要难题进行探讨,大大地拓展了文艺研究的视野,增进了研究的深度,进一步加快了文艺理论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群体及个体对社会政治、经济、化生活中的重大变化有心理承受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如果社会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加大.超过了群体和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产生心理危机。因此加强大学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需要对大学全员进行心理健康及心理保健教育,增强预防危机的意识,研究危机形成的机制,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完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史家墨菲指出:心理学的历史开拓要受不同文化环境下社会变革因素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的一只脚站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另一只脚处于社会变革的波涛起伏之中。唯其如此,社会心理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根据现实社会生活构建知识体系,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很好地理解、预测和控制个体的社会行为,同时,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为社会进步与发展提供咨询和服务。因此,可以说:社会心理学是人类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和群体,融入社会生活的启蒙版“教科书”。这也正是社会心理学从曾经的边缘地位进入现代心理学核心的主…  相似文献   

16.
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是对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中坚力量,只有对自身角色正确定位后,才能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打算对儿童的哲学作一初步探讨。有些读者也许会感到困惑不解:儿童离哲学似乎太远了,难道儿童也有哲学吗?一儿童有其自己的哲学。首先,哲学不仅存在于社会历史的运动之中,而且还存在于人类个体的生命运动里,一般哲学发展史是对作为社会思潮或时代精神的哲学产生原因和发展特点的研究,但它脱离了人类个体。然而,哲学毕竟是人脑的产物,是人脑对客  相似文献   

18.
共情是在区分自我和他人的基础上对他人情绪的体验和理解,共情既是一种人格特质,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共情的结构和功能是近年来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共情不是一个单维的心理结构,而是包含着自下而上的情绪分享过程和自上而下的认知调节过程。情绪分享过程是刺激驱动的自动化的过程,而认知调节过程会对情绪分享过程产生调节作用,两个过程既彼此独立又互相作用,以确保个体社会适应的灵活性。两个过程的不平衡可能会导致社会适应问题,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9.
一、互动的基本理念 互动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19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最早从生活现象入手提出互动的概念。继齐美尔之后,米德结合进化论和行为论,提出了个体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互动的理论。他认为,互动是一种基于符号与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类的社会互动是以有意义的象征符号为基础的行动过程。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成果来说,  相似文献   

20.
以东林党争这一群体运动为例考察社会心理如何对群体运动产生影响。东林党中的东林人士有着共同目标,相互依存,彼此认同,有较强凝聚力,是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组织化群体。东林党争的形成除了制度方面的原因,也离不开社会心理的助推。一些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使得东林人士倾向于归属于群体即结党,并进而产生了党争。同时社会心理也使得党争被激化,它一方面通过社会助长和去个体化两方面的影响使得东林党争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也通过使得党争各党对其个体影响越来越大而产生个体的从众表现和各党之间产生偏见和刻板印象使得东林党争中各党相互倾轧,使党争无法停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