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铜 《江苏教育》2012,(Z2):60-64
【我的主张】人本和谐幸福——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儿童本位"是百年传承的教育主张,我们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追求幸福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强调"人"在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成就"人"的幸福。1.立足人本,打好教育的人文底色我们倡导"以人为本",既是对传统"生本"思想的继承发展,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实践创新。学校"人本"的内涵,就是把"人"作为教育管理的核心,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开发人的潜能,尊重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谋  相似文献   

2.
陈国安 《人民教育》2012,(10):17-19
在组织管理中,价值领导力是一种核心领导力,是运用价值领导艺术解决管理实践中的问题、调控组织或个人行为、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它是区别于行政领导力(运用政治手段)和经济领导力(运用经济手段)的一种新型领导能力,也称"文化领导力"。教育本身意味着价值传承、价值引导和价值教化,是关系到价值使命的事业。"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问题,当前青少年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价值观问题。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价值混乱、价值断裂和价值冲突迫切要求校长形成和提高价值领导力;传统学校管理活动中价值领导和价值教育的不足也要求不断地强化价值领导力。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一种价值创造过程。通过价值链系统化的视角分析教育活动的价值基础,可以发现教育主体的真实归属。教育以教学为基本活动途径,单纯地从"教"或"学"的价值链出发,得到的只能是"教师主体论"或"学生主体论"的片面主体论点,无法全面认识教育活动。要找到教育主体的真正归属,只有构建完整的教育价值链,认识到教育是教与学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基础(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共同的价值实践过程(理念教育),进而认识到教育主体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人的"类"主体。  相似文献   

4.
<正>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Eduard Spranger,1882-1963)曾说:"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这种文化活动指向不断发展着的主体的个性生命生成,它的最终目的。是把既有的客观精神(文化)的真正富有价值的内涵分娩于主体之中。"如果将教育视为一种文化活动,那么学校就是唤醒人格与心灵的场所,它通过文化的熏陶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召唤着人的自我价值感。其实,荀子早就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这句话质朴而形象地表达出学校的文化境脉对学生心智成长的重大影响。但是,这里要思考两个前提:一是需要一种丰富的  相似文献   

5.
"新教育实验"的价值系统,是在20年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价值系统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主体价值;躬身实践,重视教育行动的价值;相信愿景,重视共同话语的激励价值。"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实现路径包括:以教师成长为逻辑起点,实现新教育人的主体价值;以"十大行动"为实践进路,实现新教育行动的实践价值;以共同愿景为理念引领,实现新教育共同体的激励价值。"新教育实验"的价值系统形成于新教育共同体的行动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6.
主体教育把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时代的价值选择,它是当代中国在巨大的社会历史转型时期对人的素质发展的时代吁求的反映.它有助于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教育价值取向的统一.这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是对传统教育目标的发展,也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和高层次的概括.它为学校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民主、文明的进步,以及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创造性越来越受重视,人的个性化发展空间也在扩展,传统的学校教育日益受到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因此,学校教育如何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化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育人性化是指整个教育活动都要充满人道主义关怀。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要经过:对人的依赖、对物的依赖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类主体等3个依次发展的阶段。在"人的发展"处于对人的依赖和对物的依赖阶段,"人"或被遮蔽,或被异化,教育非人性化现象普遍存在。在"人"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类主体途中,教育人性化将是类主体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9.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一份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此处的"人"指包括教育行政和管理人员、教职员工和学生在内的所有个人和集体。针对我国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人本管理正在成为学校管理的一种必然趋势。一、"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内涵学校既是一种组织,但又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特殊机构,它的管理主体、客体和目的都是人,它通过作为管理主体的人,对作为既是管理客体也是主体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指客体的效用或功能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则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思想政治教育对主体的需要的满足,也即促进主体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需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未能有效的实现它应有的价值和功能。本文就是在分析社会变化对人的需要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应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球共同利益"的新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新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式",如何做更加美好的教育、办更加美好的学校,就需要实现学校的转型发展,从"成绩教育""升学教育"向"美好教育"转变。美好教育的价值追求,是新时代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体现,也是教育本质精神的回归与呼唤。教育的本质精神是求真、崇善、向美的,"真善美"既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新时代教育的崇高境界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提高,更在于做美好教育、办美好学校,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人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人进行的。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己任,既让每个接受学校教育的人都能得到发展,也让每个从事学校教育的人在工作中同样得到发展;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是教育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基于对教育核心价值是发展人的生命的认识,秉承"生命发展教育"办学理念,构建了富有特色的"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一、"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四项法则:生命发展的自由法则;生命发展的主体能动法则;生命发展的价值法则;教学改革的辩证法则。二、"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2001—2003年,开展了"师生双主体和谐发展"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人的历史就是其追求和实现自身本质,展示其主体性的过程.教育必须考虑如何适应一定社会阶段的人的发展需求.现代社会所追求的是个体自主与整体和谐的统一,而个体自主与整体和谐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这在教育目的层面上看,要求的是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的和谐统一.而我们的教育目标始终存在并亟待解决的矛盾是: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要求与社会对人的功利性要求之间的矛盾.教育要尊重人性,回归童真世界;人的和谐发展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5.
杨伟云  张晓 《天津教育》2012,(11):43-44
一、核心价值观:学校教育发展的灵魂一个人的生命是否鲜活和完满,取决于他有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反映物、我的基本关系是怎样的及如何处理这对关系;人生观面临的是人为什么活和怎样活的问题;价值观是指导决策某件事情要不要做(有无价值)和怎样做(价值最大化)。这"三  相似文献   

16.
高校班主任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因此,我们应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结构模式、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以及思维方式进行传统观念上的改革,把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体、动力主体、权利主体和发展主体,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因此,实施师生互评,对完善教育评价功能,推进学校管理,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有重要作用。一、师生互评的涵义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互评(peer-assessmen)t是指主体对客体的表现依据一定的标准或准则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学校教育中的师生互评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18.
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的本质属性即培养人的活动.但教育在观念、制度和行为模式等三个层面分别表现出教育价值错位、精英教育模式、"管本位"和"教本位"等不利于学生主体自由发展的几种倾向,这是导致教育活动背离其根本属性亦即教育异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当不同主体的教育价值取向同质并合拍时,学校教育价值的实现就会顺畅,否则就会遭遇"观念阻滞"而实现困难。社会意识作为泛化主体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生着反制和颠覆,当教育对人的价值还处在"生存"需要的阶段,让学校教育独自为教育的问题承担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上海"十二五"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整个城市在呼唤创新、渴望转型。办教育的思路、对教育的预期价值也应该实现新的转换。在教育价值取向上,要从过度追求现实功利转向追求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在教育质量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