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是一部报告文学,作者是山西作家张锐锋先生,书稿交给我的时间是2010年1月.匆匆翻过几十页,粗犷的印象是大题材、主旋律、散文化.如果单从市场零售的角度来看,并不怎么令人兴奋.然而,从获奖的潜质和增益社会的角度来看,这显然不是一部可以随手放置的稿件.点击网上搜索,发现自从1982年我国正式启动南极科考以后,出版过的相应图书,文学的、科普的、专业的,有数百种之多,其中不乏大部头,也不乏轰动者.近几年,南极的关注度显然没有以前高.尤其是中国人登上南极最高点冰穹A建立昆仑站以后,虽然出版过参与某次科考的随队记者和随队医生的手记各一种,却没有一都能够反映完整全貌.南极科考活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代表着中国在南极的实际存在,怎奈这些年吸引眼球的事情太多,南极有点审美疲劳,好像被抢了风头.换个角度想,这不也是新鲜感和稀缺性的空间吗?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我最爱去的地方是我所居住城市的动物园。那是天底下最让我感兴趣的地方。那些笼子里和我们的样貌迥然不同、游走不安的生灵既让我感到兴奋,又令我莫名地恐惧。三十年多后的今天,我已是一名有多年编龄的少儿读物编辑,被我编入图书的动物算算已有好几百种。我向我的小读者们饶有兴味地介绍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李静  吴竹筠 《出版广角》2012,(12):13-15
杂志书的存在本身就包含着当前中国出版业期望的分众化趋势。如何开拓这片充满商机的新市场,是出版从业者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我们期待杂志书得到"正名"的一天,也期待更多杂志书的成功给出版业带来惊喜。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我最爱去的地方是我所居住城市的动物园。那是天底下最让我感兴趣的地方。那些笼子里和我们的样貌迥然不同、游走不安的生灵既让我感到兴奋,又令我莫名地恐惧。  相似文献   

5.
吴敏 《出版参考》2012,(10):33+14
正如今,"以市场为导向"已不再是句新鲜的口号,而是无数产品生产者的"行为准则"。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文化产品,也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即大家口中常说的根据读者的需求来策划图书。好的生产者知道,仅仅生产出顾客需要的、质量上乘的产品还不够,如何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并从中获利才是  相似文献   

6.
手捧着记者张建群的新作<面孔--一个记者的采访履痕>,心中不由一阵喜悦.张建群,十几年前那个自信、真诚、勇敢、泼辣却又有些青涩的小姑娘的形象,跃然在我的脑海.看着书中讲述的不同人的悲欢喜乐,品味字里行间的辛劳甘苦,一种感受不由在心底里升腾:张建群成长了,她观察社会的目光不再是那风花雪月、芸芸众生中的小我,而是万方荟萃、风云变化中的大我.  相似文献   

7.
张荷 《编辑学刊》2007,(4):62-64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出版物应该说是数不胜数,有学术专著,也有通史,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历史小丛书",影响了许多人走上学习文史之路.近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影响下,以学习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学馆、私塾不断涌现,传统文化的普及读物也层出不穷.据媒体报道,"今年春节,<明亡清兴60年>、<大唐帝国>、<于丹〈论语〉心得>、<中国文化导读>等一大批人文历史类图书成了书店里的绝对主角".其中的<中国文化导读>,为三联书店引进出版的新书.为什么在众多的作品中三联书店偏偏会选中已经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文化导读>呢?其中的缘由还要从这本书的诞生说起.  相似文献   

8.
赵彦昌  王晶 《兰台世界》2017,(13):30-32
《中国图书档案损毁史实的调查与书厄观研究》是近来出版的中国档案史力作,我们对其内容进行介绍,分析其写作的创新之处,并探讨了其存在的学术价值,以资学术界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作者认为做好高雅艺术的宣传普及工作,要明确指导思想,讲求宣传方式;以普及为主,兼顾提高;精益求精,追求高品位。如今,高雅艺术受冷落,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之一在于加强宣传力度。那么,从图书出版的角度应当如何进行宣传呢?2011年6月,京剧文集《凡人品戏——梨园花瓣集》(以下简称《品戏》)的出版给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媒介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学的对话》一书的分析基础之上,围绕着媒介与现代性这两个关键词展开理论梳理,从而激发对现代性概念与媒介研究之间的关系思考。基于此,文章将传播学话语中的现代性谱系分为三个理论领域:现代性意义的流动性、传统与现代、创新性的现代性描述。  相似文献   

11.
《野马》虽然没有给出版社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它的社会价值、知识积累价值、文化积累价值和文化创新价值还是相当高的。可以说,它满足了一个有使命感、有创造欲的编辑人员的内心追求,使其工作时有饱满的激情,有充实感、成就感,这对其编辑生涯来说意义是深刻的,提升了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7,(12)
本文围绕云技术神话这一核心议题,从云技术的现实起源、物质性的生产及其对人类生存境况造成的影响等面向,对莫斯可在2017年出版的中译本《云端:动荡世界中的大数据》中所阐释的云技术批判理论进行评述,并由此进一步思考更为一般意义上的新媒介技术环境下的人类生存境况与不确定性的未来等议题。  相似文献   

13.
文史编辑所做的工作也许会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因此文史编辑承担的社会责任会更大,唯有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够为社会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食粮。自现代出版事业诞生以来,编辑就是一个神圣而高尚的职业,编辑的职业操守是对文化和科学传承事业的担当与坚守。而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编辑更应该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并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做文明薪火的传递手。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曾讲过,在当今大文  相似文献   

14.
非正式环境中的科学学习,在目的、发生方式上与课堂教学存在相似也有很多不同。理解非正式环境中科学学习的本质,是设计、开发和评价博物馆教育项目的基础。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组织成立的非正式环境下科学学习项目委员会梳理了美国近20年在该领域的研究,出版《非正式环境中的科学学习:人、场所与活动》,用大量实证研究反映出非正式科学学习的特征、结果和研究方法。本文汲取其中生态学视角和学习框架两个方面对该书做一个导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