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卞孝萱 《寻根》2006,(2):122-123
<寻根>2006年第一期<柳宗元佚文<谱牒论>>说<谱牒论>"对于研究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以及思想等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该文是伪作,今举两个明显的、无法解释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蔡志祥 《寻根》2008,(3):9-13
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广东省香山县四都李屋边村李氏的一个房派的谱牒,探讨谱牒内容和下位继嗣群体(lower level descent group)建构的关系。同时尝试讨论这种下位继嗣群体的记录,如何一方面强化扩张家庭的亲属关系,同时提供与上位继嗣群体建立宗族联盟关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避讳与谱牒     
六朝时,人们极为重视避讳,其精熟的程度常常不能不让人感到惊讶。据《南史·王僧孺传》记载,刘宋朝太保王弘每日接待宾客上千人,可以作到不犯一人之讳。王弘对于避讳之所以能够精熟如此,其原因乃是由于谱牒之学的发达。明代学者胡应麟曾指出过避讳与谱牒的关系,他说...  相似文献   

4.
来新夏 《寻根》2007,(6):126-127
家谱为表谱之一种,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之家族世系与族人事迹之编纂体裁。肇端于远古,甲骨、金文已见其雏形;商周以还,官私撰述,为数不少。太史公撰《史记》即参考春秋之前大量谱牒,故其《自序》云:“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靠,盖取之谱牒旧闻”,惜多已亡佚难求。  相似文献   

5.
年谱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传记类体裁,它从中华文化的史官传统与史学意识中获得生长机制,以编年为轴,纪传为体,并从谱牒、年表、宗谱、传记、行状等体裁中谋取外在构型。从帝王谱系到氏姓谱系,家族谱牒,再到年谱独立成体,文体视角下的年谱面临历史的转型,年谱的历史转变与时代、社会的需求密切相关,同时也体现了文体自我更新、重塑修复的内在能力。  相似文献   

6.
柳哲 《寻根》2006,(1):124-125
笔者最近在翻阅民国年间刊行的安徽岳西《潜阳柳氏宗谱》时,惊喜地发现了柳宗元为《河东柳氏束谱》所作的谱序《谱牒论》。  相似文献   

7.
杨培建 《寻根》2016,(4):33-37
正杨氏自古为中原望族,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杨氏堂联是杨氏文化中的精华,在杨氏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推重。信阳(含固始县)杨氏人口约40万,位居全市前六大姓,堂联文化口碑相传,经久不衰。笔者自幼喜爱对联,常常利用差旅闲暇之机,调查根亲对联。至2015年年底,积攒姓氏文化对联近3000副,其中,杨氏对联200余副。一从堂联的构成来看,离不开祠堂和谱牒。祠联是指各个姓氏祠堂(谱牒)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初,著名史学家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开发谱牒资源的价值作了精辟论述:"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笔者多年走访武威"三县一区"村落、社区,实地考察,搜集整理新老家谱,收获颇丰。本文参考清代以来姓氏谱牒文化标志人物"关陇大家"——张澍所著《姓氏寻源》等相关史料,就武威陈氏一族源流及族谱略述鄙见,或者对  相似文献   

9.
卞孝萱 《寻根》2009,(2):114-118
《泾川柳氏宗谱》柳耽序是伪作 嘉庆丙子(嘉庆二十一年,即1816年)纂修的《泾川柳氏宗谱》卷首载《宗元公谱牒论》、《玭公原序》。针对前者,我已考证其为伪作;今再撰文,揭示后者亦系赝品。  相似文献   

10.
陈学文 《寻根》2016,(4):38-41
正中原故地,闽台姓氏之原乡据诸多历史文献、姓氏谱牒记载和专家学者的研究,闽台两地和中原有着源远流长的史缘、文缘、亲缘关系,中原姓氏、河洛文化,是闽台地区的姓氏之根和文化之源。许明镇编辑的《台湾源流》,在《台湾百家姓固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