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眼睛     
每个人都长了一双眼睛.有人这样描述:"XX有双漂亮的眼睛,长睫毛,双眼皮,眼仁又黑又圆,水汪汪的."在他们看来,眼睛是美的标志.有人见解不同,说:"好看有啥用?你能从他的眼里读出他的奥秘吗?"在他们看来,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觉得这话确实有道理,所以注意去细读每一双眼睛.  相似文献   

2.
三个人位于垂直墙的一直线上,并将眼睛蒙住,然后从装有三顶茶色帽子和两顶黑色帽子中取出三顶让三人戴上,并将以上信息告知他们.接着把蒙住眼睛的布拿掉,并要求他们确定各自头上  相似文献   

3.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每天都会看到许多眼睛,每个人的眼睛都各有特点.鲁迅是很重视写眼睛的,祥林嫂、阿Q、闰土,他们的眼神或迷茫或木然或天真,他的作品中,每个人的眼神,都是心灵的写照,每个形象都给人刻骨铭心的感受,最难忘的还是他们的眼睛.鲁迅笔下的形象,眼神总能勾住我们的心神,鲁迅本身,深邃的眼神,总让人感觉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鲁迅是作家、思想家,小学生习作写不出那么高深,但从中可以仍领会一些理念,眼睛的变化透视着人物的内心,不同人的眼睛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会留给人无限的遐思,引着学生向前走.  相似文献   

4.
眼睛     
郭敏  赵桂珠 《初中生》2009,(3):48-48
每个人都长了一双眼睛。有人这样描述:“XX有双漂亮的眼睛,长睫毛,双眼皮,眼仁又黑叉圆,水汪汪的。”在他们看来,眼睛是美的标志。有人见解不同。说:“好看有啥用?你能从他的眼里读出他的奥秘吗?”在他们看来,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觉得这话确实有道理,所以注意去细读每一双眼睛。  相似文献   

5.
三个人位于墙垂直的一直线上,并将眼睛蒙起.然后从装有三顶茶色帽子和两项黑色帽子的箱中取出三项让他们三人戴上,并将以上信息告知他们,接着把他们眼睛上的蒙布拿掉,并要求每人确定各自所戴帽子的颜色.离墙最远的那个,他看到了前面两人帽子的颜色后说:我不知道我所戴帽子的赢色.离墙第二远的那个人听到了上面的回答,又看到了前面一个人戴的帽色,也回答自己不知道.而离墙最  相似文献   

6.
三个人面向墙"站在垂直于墙的一直线上,他们将眼睛蒙起.然后助手从装有三顶茶色帽子和两顶黑色帽子的箱中取出三顶让他们三人戴上,并将以上信息告知他  相似文献   

7.
一根直筷子放入装有水的杯中,大多数人都看到筷子变弯了,但有一部分人却说:"我只看见一根直筷子。"他们的眼睛的构造与大部分人相同,显然他们没用眼睛看,用的是思想,因为水既然不会使筷子发生变形,那表面上的弯曲就只能是虚像,也许他们还会半开玩笑地说:"我的眼睛只能  相似文献   

8.
日本人赞美他们的料理是用"眼睛"吃的料理…很注重视觉的.没错呀,比较起来,我们中国菜是更重视味觉呀.但我们也不是闭着眼睛吃的嘛,要讲究美感的话,咱们的南瓜土豆雕龙雕凤还不够讲究吗?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例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不仅比其他感觉器官多得多,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得的。据研究,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眼睛。(摘自《眼睛与仿生学》)对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在人和动物的各种感觉器官中,眼睛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B.作为感觉器官,人眼的重要性并不只在于获得的信息最多C.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有一部分是只能通过眼睛获得的D.人通过耳、鼻、舌、身获得的信息不足进入人脑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人们在人云亦云中视而不见,世界就成了一个雷同的模式。一个人真正用自己的眼睛看,就会看见那些不能用模式概括的东西,看见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有2顶红帽子,3顶黑帽子,让3人看了,再把他们的眼睛蒙住.给1人戴上红帽子,2人戴上黑帽子,把剩下的帽子藏起来,然后拿去蒙眼的布.他们3人相互愣了一会儿后,一个戴黑帽子的人最先判断出自己戴的是黑帽子,他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就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的确,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眼睛可以透视人的心灵世界,了解和掌握人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动机.那么,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借助"目光效应"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呢?笔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3.
拍集体照的时候,摄影师往往发现有些人的眼睛是闭着的。针对这种情况,他们开发出了能够确保照片上每个人的眼睛都是睁着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都需要有人看着我们。根据我们生活所希望承接的不同目光,可以把我们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类人期望着无数双隐名的眼光,换句话说,是期待着公众的目光。那些极其需要被许多熟悉眼睛看着的人,组成了第二类。他们是鸡尾酒会与聚餐中永不疲倦的主人。再就是第三类人,他们需要经常面对他们所爱的人的眼睛。最后是第四类,这一类人最少。他们是梦想家,生活在想象中某一  相似文献   

15.
析盲     
盲人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眼睛失明了,世界无论多么美好,他们也看不到了。然而,眼睛没有失明的,就一定有幸吗?我看未必。例如,我国尚有1.5亿文盲,他们虽有很好的眼睛,但是由于不识字,便难以走进文化的殿堂;还有许多科盲眼睛也是不错的,可是由于不懂科技,也愈来愈被排除在现代科技生活之外;此外还有很多法盲,情况就更不妙,因为他们不懂法,不仅常常被人欺骗,而且自己有时也触犯法律。所以这些人虽不是盲人,但在文化、科技、法律面前,他们实际上与盲人一样。  相似文献   

16.
张奠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07,(6):F0004-F0004
近读作家周国平谈摄影艺术的文章,内中提到“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人们在人云亦云中视而不见,世界就成了一个雷  相似文献   

17.
乐在"下水"     
刚参加工作,被分到距离县城最远的一个藏族乡,那里是个高原小盆地,交通相当闭塞.那里的孩子眼睛里只有连绵不断的群山,课本上讲述的内容对他们来说非常地遥远,为了让他们写出真实的文章,我开始带他们去细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教他们学会表达.  相似文献   

18.
课例点击 前一阵子,我上了一节三年级作文公开课,内容是"我为_____画张像",这节课的难点是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点写具体、写生动. 学习例文时,我抓住其中一个描写人物眼睛小的句子——"眼睛不大,一笑起来几乎看不见眼珠"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然后让他们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说这句话太夸张了,把人物眼睛小的特点写得非常生动.  相似文献   

19.
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内心活动生动呈现的“摄影机”.外在世界也许是乏味的,但是经过人对美的挖掘以及想象,我们的内心能看到世界的鲜活生动.尤其是小学生,对美的洞察是敏锐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天真的创造,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妙趣横生,充满欢乐.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这样一个为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平台,让学生享受到创造想象乐趣.  相似文献   

20.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为一名教师,我喜欢看学生们的眼睛,因为从他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纯真。我也喜欢看学生们的笑脸,因为我可以从他们的笑脸中感受到快乐。教育学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教师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还需要教师的爱心和赏识。因为,我们是一群与心灵打交道的人,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2009年我担任了五年级2班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开学第一周我发现本班的孙钦龙同学上课总是低着头,无精打采,一点也提不起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