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导学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创造行为,应当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风筝》因其主题多元化,很适合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可以拓展思维空间,课文难点较多,是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材料,本导学创意注重启发学生从分析《风筝》写作中的感情线索和写作手法入手,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探究文章多元主  相似文献   

2.
《包身工》是一篇优秀的课文,作品本身以及与作品相关的知识都是报刊杂志经常涉及的内容;同时这也是一篇自读课文,教材编者的意图也在于通过学生自主地阅读完成自主领悟,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阅渎能力。选择这篇课文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教学案例很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3.
"包身工"这个称呼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确实是十分陌生的。每次指导同学们学习完《包身工》这篇课文,我都思绪万千,有许多的感受一股脑地涌入了我的心田。里面所写的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是我们今天的同学们所难以置信的。诚然,这是一篇饱含血泪、令人叹息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导学航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鸿门宴》一课语言优美,语法现象丰富,情节生动而富有戏剧性,是学生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典范文本。可通过科学的导学设计,引导学生自觉地梳理知识、解读文本、提升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标定位] 1.情读诗歌,再现诗中华南虎的形象,体验作者的情感。——以“意象”的再现引导学生对“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秋水》是高中语文的经典篇目,各地教材一般都选录。人教版选在高中第一册第六单元,仅仅选从开头到“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140个字,而且看上去简单易懂。这就给教师出了一个难题:一百多字的文言文,讲完字词后,我们还能引导学生学什么?本文试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1.温故知新,延伸拓展。初中阶段,学生学过孟子的一些文章,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对于孟子的仁政思想、王道主张以及孟子语录体散文的语言风格、论辩技巧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教学此文,可引导学生新旧对接,生发联系,加深对孟子政治思想的理解,对孟子论辩艺术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目标定位】 1.领会文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2.学习准确运用形容词表现事物特征的方法。3.感受祖国建筑艺术的独特美。 【导学创意】 采取读说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分层次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说明顺序和关键语言,并自觉运用文章的相关知识,将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训练结合在一起,分板块层层推进,领会文章的构思美、表达美,在说读实践中品味语言、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9.
【导学设想】 1.关于教材。 《劝学》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集中代表了苟子关于学习的相关见解和主张。苏教版《高中语文》把它列入了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读书求知”上升到实现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课标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因此,必须引导学生从文化和思想层面去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0.
一、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对七年级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实词)的积累和基本文意的疏通。《咏雪》是第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一则,此文在《世说新语》中被编入“言语”门。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表明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作者未加一句评论,但意图明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文言文学习扎实有效,让学生乐于接受传统经典文化。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本课学习中的难度有三:即基础积累,课文美点赏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春》是经典美文,可以让学生接受美的巡礼,得到语文的滋养。小学阶段,学生虽接触过此类美文,但多停留在感知、体会的层面,到了七年级,教师应根据“课标”的要求,通过对《春》和本单元其他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做到“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逐步学会“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春》是经典美文,可以让学生接受美的巡礼,得到语文的滋养。小学阶段,学生虽接触过此类美文,但多停留在感知、体会的层面,到了七年级,教师应根据“课标”的要求,通过对《春》和本单元其他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做到“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逐步学会“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相似文献   

13.
一、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对七年级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实词)的积累和基本文意的疏通。《咏雪》是第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一则,此文在《世说新语》中被编入“言语”门。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表明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作者未加一句评论,但意图明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文言文学习扎实有效,让学生乐于接受传统经典文化。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本课学习中的难度有三:即基础积累,课文美点赏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陈火胜 《文教资料》2006,(18):42-43
作者以夏衍所著《包身工》为例,对其选材艺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归纳出了选材所应掌握的技巧。  相似文献   

15.
《包身工》是夏衍先生著名的报告文学,这篇文章之所以至今读之仍令人震撼,是与夏衍先生对互补手法的熟练运用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杨猛 《语文知识》2001,(2):F003-F004
《包身工》是三十年代最著名的报告文学之一,是著名戏剧家夏衍先生的代表作,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时,作者和编者都曾作过一些改动。金无足赤,山东侯振海、邵玉霞二同志在《名篇瑕疵刍议》(《语文知识》2000年第4期)中指出了《包身工》一文的一个病句:“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其中“继续”一词宜改为“持续”。今仔细研读该文,发现标点和词句尚有数处值得商榷,特指出以供参考。 1.标点错误①一个“东洋婆”(日本女人)走过来了,“拿摩温”为着要在主子  相似文献   

17.
【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我们把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培养学生独立学语文的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方面获得发展。《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的精华章节之一,学生通过学习它首先要获得语文能力(以上五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包身工》是20世纪30年代最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的发表,“在中国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纪元。”(引文见于发表《包身工》的《光明》杂志的《社语》)《包身工》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的一个核心,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许定凯 《现代语文》2007,(12):63-64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学习作者设置情节的艺术手法。2.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触摸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3.合理评价作品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