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集整理,结合巴人在武当山地区的活动,以及武当山武术的产生和发展,对巴人与武当山武术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当山武术的产生和发展与巴人密切相关,巴人在武当山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武当山的陕西游客近年来增长迅速,陕西已成为武当山的三大客源地之一.通过调查陕西游客对武当山旅游形象的评价,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陕西游客对武当山的总体印象良好,"上当山"印象尚存,交通费用高、时间成本等因素影响陕西游客的满意度.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武当山旅游形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宗教史研究的角度,对道教名山汉唐时期的宗教活动进行了考察,揭示出西晋王隋唐五百多年间,佛教、道教同时在武当山开展宗教活动,共同开创这一宗教基地的历史事实.文章认为,武当山早期的宗教建筑,是西晋时羊祜所建的武当山寺,比唐代的五龙观早四百余年.南北朝时期,许多著名高僧入山,扩大了武当山的影响.隋、唐之际,禅宗主要人物都曾到武当山活动,太乙延昌寺的创建,是武当山佛教事业的高峰.文章最后推断,晚唐武宗法难,佛教受到沉重打击,因而退出武当山,此后,武当宗教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便由道教独立担当了.  相似文献   

4.
武当山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既是武当山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十堰市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必由之路.作为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和世界文化遗产地,武当山一方面具备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分析武当山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相应的思路和对策,是武当山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可行性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武当山是道教名山.位于丹江口市境内.其道教的思想文化,斋醮设坛,教规教义,祭礼仪典等,对武当山民间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致使武当山现在流行的许多习俗、礼仪,均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这里阐释的武当山地区民间的丧葬习俗,就是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6.
武当山不仅是道教名山,也是富有革命传统之地.往往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武当山成为重要的战略支承点.论证武当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对深化中国革命史研究和加强本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代武当山游记文学涉及武当山水景观的内容十分丰富,用一个“奇”字可以概括出它的精髓:其山势意蕴奇绝,水石情趣奇幻,生态环境奇特。武当山水奇观的形成,有其地质的、气候的、政治的等诸多原因。深入挖掘古代武当山游记文学中有关武当山水景观的材料并加以利用,对进一步发展武当山旅游事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酌中志>、<明诗综>著录明代宦官诗十一首,其余多不成章.鉴于明代宦官提督湖广武当山达二百年之久,故在点校整理明清时期纂修的<大岳太和山志>时,又发现明代宦官咏武当山的诗作七首.现对这些宦官的生平和诗中涉及武当山的典故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9.
王光德、杨立志所著《武当山道教史略》一书,是以武当山道教为研究对象的通史著作.它所考察的对象自有史以前直到现代;所涉及的领域,道教思想自不必言,此外还有自然、文化、政治、宫观的建筑样式和艺术功能等,几乎包括与武当山道教有关的所有东西.为完成这一研究,著者参考了道教文献、正史、野史、地方志、个人文集,甚至小说笔记等方面资料.准确地说,它是以处理与武当山道教有关的所有问题为目标而成书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武当山旅游宣传呈现出了"高""大""全"的热闹场景.体现在旅游宣传策划的高频率、高标准、高质量;旅游广告制作的"大手笔"、"大投入"、"大气魄";旅游宣传媒介应用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等方面.武当山旅游宣传的高热度助推武当山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明朝末年,农民大起义的烈火越烧越旺,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清廷入关后,农民军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在新的斗争形势下,原张献忠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军余部自川入滇,又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联明抗清斗争。在此期间,明末农民起义军与云南沐氏家族之间的关系几经变化,影响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12.
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日益发展的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来看,新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为此,新疆必须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培养的速度,重视培养“靠得住、有本事、作用强”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重视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确立统筹兼顾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培养思想,增强干部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3.
长江防线是东吴守备的重点。其兵力配属以江陵和建业为核心,建立起荆州和扬州两大防御区。东吴末年,江防兵力总计为十八万到二十一万。  相似文献   

14.
太平军在进军两湖途中,曾将新入伍的大批“挖煤夫”和“船民”先后单独编入名为“土营”和“水营”的新兵种,第一次将我国历代战争中担负作战工程保障任务的工程兵从传统的陆营中分离出来,其建设与运用较之古代农民起义军有着重大突破与创新。其作战方法与用兵原则,对中国军队近现代化建设有着深刻影响。水营实际上是一支以担负江河作战工程保障任务为主的水上机动兵种,它为太平天国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曹魏时存在着两种迥然不同的监军制度,一种是由朝廷派出代表中央行使监督权力.但不领兵。第二种实质上是中央派出且督领地方军队的领兵制度。二者的区别却被前人忽视了。  相似文献   

16.
好水川之战乃北宋与西夏间一次重要战役,结果以宋军失败而告终.宋军之所以失败既有客观原因,如:投入兵力较少,宋军本身积弊重重;更有主观原因,如:宋对夏政策亦战亦和、摇摆不定,主帅韩琦对敌估计不足、用人失察.  相似文献   

17.
隋炀帝首征高丽动用的军队有1133800人,现存史籍有两种记载:一说其为隋军总人数,一说其仅为陆军人数。从而引发了学界的两种不同观点,迄今未有定论。经考证,这一数字应为隋军总人数,其中陆军约1046600人,水军约70000人,蕃兵约17200人。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湖南直接损失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时湖南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攻占湖南是日军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日军对湖南进行频繁而猛烈轰炸,发动了6次大规模的进攻,并于1944年占领湖南的大部分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战时湖南人口直接伤亡超过268万,公私财产直接损失至少在18亿美元以上。此外日军入侵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民众精神上的摧残是无法用金钱来统计的。  相似文献   

19.
在借师助剿的背景下 ,清廷对雇佣军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反对到赞成的变化过程。雇佣军合法化以后 ,清政府比较重视对雇佣军的控制 ,一方面约束洋将 ,对使用洋将作出相关规定 ;另一方面则是将人数控制在一定规模上。  相似文献   

20.
官渡之战相持阶段曹军兵力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渡之战相持阶段曹军兵边情况历来有多种意见,通过对九位参加官渡之战的主要将领情况,以及军粮供应、战场态势、作战状况和兵力部署等方面的考察可以得出:曹军的兵力不会少于一万八千人,其中骑兵亦不会少于一、二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