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0年夏,中国北方义和团反帝斗争如火如荼,南方却相安无事,各省督抚协同与帝国主义列强议订“互保”章程,形成东南互保局面。当时,两江总督刘坤一对东南互保态度十分坚决,他“从未改变政策”①,可请是东南互保的“盟主”。史学果将刘坤一的这一举措斥为“惧外”、“媚外”的表现;是“通敌叛国活动”②。笔者认为,刘坤一力主东南互保,其出发点是守疆卫土;实质是“忠君卫道”,是切实可行的曲线自救办法。  相似文献   

2.
“东南互保”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在“护馆”、“护侨”、“平定义和团暴乱”的名义下,派侵略军侵入我国华北。清统治阶级内部惊恐万状,各派势力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乃至各行其是。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东南督抚在清廷被迫“宣战”的情况下,却同帝国主义列强结成“东南互保”。本文试对这一历史现象,予以评述。一“东南互保”是由刘坤一、张之洞担任盟主,并在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支持,铁路督办大臣盛宣怀从中出谋划  相似文献   

3.
“东南互保”是在义和团运动发展到高潮,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武装干涉和侵略的条件下,以刘绅一、张之洞为首的东南督抚与以英国为主的帝国主义列强,出于各自的需要而相互利用的产物。“东南互保”活动虽然是一场本质上体现清末的妥协、退让政策的政治赌博,但在妥协、退让中也蕴含着一种抗争和抵制。评价“东南互保”应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不应否认其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1900年是为旧历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入侵、自立军起义、中国议会的召开及“东南互保”等重大事件的发生,使这一年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关节点”。在这一年中,汪康年派、东南督抚及帝国主义势力都与“东南互保”发生着多多少少的联系,在这几种政治势力的作用下,“东南互保”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东南互保”是清王朝末期的一件大事,其作用和影响在我国近代史上素有争议,作为当时两江总督的刘坤一,是整个世界的关键人物,本试对刘坤一与“东南互保”的关系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期对分析“东南互保”这一历史事件,对理想世纪之交的晚清政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清政府盲目地颁布了宣战上谕,而东南督抚却公然违抗谕旨,与各国商订了东南互保章程。这一地方与中央相抗衡的典型事件,主要是以地方督抚拥有政治、经济、外交实权为前提的,客观地反映了晚清政权体制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7.
"红榜"新材料,新情境,以能力立意新课标文综历史卷第31题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相似文献   

8.
义和团运动时期的东南各省仍然保持着相对的平静。究其原因,政治上的因素固然不容忽视,但历史经验及独特的社会环境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太平天国运动使东南民众厌恶战乱,渴求和平,注重于对实利的追求。这也直接促使了东南诸省督抚做出了“东南互保”的决议。  相似文献   

9.
190 0年的义和团运动 ,是北中国民众反对帝国主义情绪的非理性爆发 ,慈禧、刚毅、载漪等顽固派统治者 ,为了一己私利 ,盲目对外宣战 ,几乎把民族国家推向了灭亡的边缘 ,而以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首的东南一带的封疆大吏 ,毅然遵循“外须和戎”、“羁縻牵制”的外交政策 ,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与列强搞起了两不相扰的“东南互保” ,不仅使东南大局免于混乱 ,而且有效地抵制了慈禧等人盲目排外的政策 ,为清廷日后的转寰、和谈留下了余地。在酝酿、筹划和维护“东南互保”的过程中 ,刘坤一充分表现了一个老资格的封疆大吏理性、坚决、老成的一面 ,被…  相似文献   

10.
晚清末期,在北方战事不断的情况下,"东南互保"保障了南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性作用,刘坤一作为当时南方各省督抚的"诸侯长",在这件事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东南互保"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刘坤一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复杂而又重要的人物,有同志认为,张之洞在前期和中期都不乏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措举,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但是,自从1900年他和刘坤一等东南督抚勾结外敌,演出“东南互保”的丑剧后,张之洞便被指斥为“通敌叛国”,并断言他此后既无御侮表现,也无爱国心可言,这种提法,虽不无道理,但揆诸史实,总感到不够妥切和全面。木文拟就张之洞在《辛丑条约》开议前后的对外态度,提出些不成熟的想法,就教于史学界同志。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互保"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互保"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富争议的大事件之一.它是在清政府导演下,由东南各督抚具体筹划下出现的;它的出现,有其深厚而广泛的社会基础,并非完全"违背民意";它的出现,非但没有进一步"丧权辱国",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并且确保江南地区的相对安定,为以后南方经济的发展保存了一丝元气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课本第 8~ 9页 :“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 ,到达上海以后 ,故意曲解《虎门条约》中关于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的条款 ,又以‘华洋分居 ,避免纠纷’为诱饵 ,迫使上海地方官员 ,用告示形式 ,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其中规定 :‘洋泾浜以北 ,李家庄以南之地 ,准租与英国商人 ,为建筑房舍及居住之用。’这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攫取的第一个租界。”《上海租地章程》是 1845年 11月 2 9日 ,苏松太道道员官慕久与英国领事“依约商妥”后 ,以其个人名义颁布的。该章程并没有公开直接损害中国主权的内容 ,它只体现了英国殖…  相似文献   

14.
戊戍变法失败,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浸及冀、豫、晋、陕诸省。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出兵干涉。长江以南出现地方督抚张之洞、刘坤一等在列强操纵下实行“东南互保”的分裂局面。清廷内外交困、焦头烂额,其政权岌岌可危、摇摇欲坠。于是,逃亡海外的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皆乘机振作,活动频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八旗和绿军没落的叙述,到湘军和淮军由镇压太平军而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使得一大批军功官僚走上前台,执掌一方成为督抚(总督、巡抚),为督抚专政创造了条件,使得督抚专政成为近代军阀的雏形。  相似文献   

16.
庚子事变中的权臣"矫诏"说曾经沸沸扬扬,不同版本的"矫诏"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东南督抚将"矫诏"说之出口,作为维护东南和局、对抗朝旨的"正当"武器;列强附和"矫诏"说出于在华利益考虑;报刊时论发扬"矫诏"说为东南互保运动造势;清廷自身接过"矫诏"大旗,作为自解工具。然而"矫诏"这一伪命题正是因为不同阶层的利用而喧嚣一时。  相似文献   

17.
胡林翼(1812-1861)和官文(1798-1871),一个在天之北,一个在天之南,出于镇压太平军的需要,清政府把他俩撮合到同城为官,官文总督湖广,胡林翼巡抚湖北,二人的官署都在雄踞长江中游、绾毂数省的湖北省城武昌。官、胡的关系,影响到胡林翼局巡抚之位,行督抚之权,施展其政治、军事与经济才能;影响到长江中、下游的战局;影响到后来收复新疆16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民族英雄左宗棠的生死安危;影响到湘军的“中兴”与曾国藩的东山再起与执掌东南大局。官、胡关系不是波澜不兴的一潭死水,经常出现拍岸惊涛。胡林翼在惊涛声声中运用权…  相似文献   

18.
端方(1861—1911),字午桥,号訇斋,托特克氏,满洲正白旗人。1882年,端方由荫生中举,此后历任直隶霸昌道、陕西布政使、河南布政使、闽浙总督、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端方一生历仕南北,总督一方,在晚清政坛显赫一时,于诸多事件中担当了重要角色。据载,当时北京流传“北京旗下三才子,大荣、小那、端老四。”“三才子”分别指荣庆、那桐和端方。端方的幕僚劳乃宣这样评价他:“昼则接宾客,见僚属;夕则治文书。其治事也,幕僚数人执案牍以次进,旋阅旋判,有疑义随考核加谘取焉。谋虑即得,当机立断,未尝见其有所濡滞,亦未闻其事之有遗误也。”邵镜人认为,端方办事机敏老练,“尤有政治才,在满人中亦不多见”。严复称其为“为近时之贤督抚”。《清代七百名人传》和《清史稿》皆评价端方“性通悦,不拘小节”,“三十二年移督两江,设学堂、办警察、造兵舰、练陆军、定长江巡缉章程,闻益著”。与此相反,张之洞、费行简对端方颇有微辞。张之洞指出:“至谓端有学有术,则未免阿其所好,  相似文献   

19.
关于明清督抚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督抚制度是明清两代独有的地方政治制度,迄今为止,不少学者认为,明代督抚是“因事而派,事毕而返”的临时性地方官员,直至清代才成为固定设置于一方的最高地方长官——封疆大吏。《清朝文献通考》的编撰者说:“明之巡抚多寡无定,有一布政司之地多。至数巡抚者。有事则设,无事则罢,但为持节奉使之臣。”清末人郭松焘指出:“终明之世,以十三布政使为定员而总督、巡抚或分或并,或设或罢,大率与兵事相始终。”这些观点一直为今人所沿用。中国人民大学戴逸先生主编的《简明清史》也以为:“督抚在明朝是临时派遣的,清朝成为固定的封疆大吏。”台湾学者朱沛莲先生在其所著《清代的总督与巡抚》一书的序言中认为:“有明一代以三司官员负责各省庶政,刑名,兵马事宜,嗣后各地发生变化及边疆多  相似文献   

20.
孟英莲 《文教资料》2008,(35):66-68
义和团运动是清王朝所面临的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东南互保是刘坤一等东南官僚和精英对这场危机的应对策略.东南互保政策,体现了东南官僚集团在处理社会危机时的保守性和激进性,有效地缓解了"庚子危机"对东南社会稳定和繁荣造成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