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这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使学生厌烦。长期以来,很多学生一听说要写作文,就产生惧怕心理。这是因为学生在作文时"无米下锅"。小学生作文无从下笔,犹如一道鸿沟横亘在他们面前。那么,如何跨越这道鸿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获得的材料。"也就是说,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感受,以获取写作素材。鉴于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指导作文时,电教媒体派上了用场。它的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鲜明生动的生活素材。在习作指导中,教师运用得  相似文献   

2.
整合多媒体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可以发挥学生眼、耳、口、手、脑的整体功能,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课堂得到拓宽延伸,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采集储存写作材料的能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的社会接触面较窄,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  相似文献   

3.
<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运用在写作中就是说,要写出作文来就必须要有丰富的素材。素材从哪里来?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指导中总是教学生要多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而忽视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教材。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为学生读、写、说等语文学习活动提供了很多范例,同时教材还是一个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累教材中的素材,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构思,那样写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4.
<正>不管是盛行的"新材料作文",还是当下新出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从而让学生在作文时感到"不陌生"、"有话说"。二者在方向上是一致的,都非常明确地要求同学从过去那种死背作文材料的模式中走出来,学生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必须关注生活,思考人生。作文课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要富有生活气息,要诱发学生对生活的联想,激起学生要表现生活的写作冲  相似文献   

5.
正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乐写,语文教师必须不惜为学生助力,给学生必要的指导,为学生排忧解难,让他们找到写作的方向,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一、导做为了在作文之前,使学生感受生活,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带领学生参与生活,但都必须是以练习作文为直接目的。这种"做"必须提出明确的作文要求,让学生在活动前有所准备,活动中有所留心,活动后落实到作文。  相似文献   

6.
<正>"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这原本是加多宝凉茶的经典广告语,但是在如今的材料作文写作中,有些学生却用自己的作文实实在在地诠释了这句广告。如今的高考,材料作文已然一统天下。材料是写作的引子,也是写作的抓手。但是,在材料作文写作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不是从总体上认真审视材料,不去仔细辨析核心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与"邻近概念"的区别,不梳理材料的内在逻辑,而是生搬硬套或无限延伸,凭自己的喜好或想当然,千方百计地将材料的主旨"嫁接"到自己熟悉的甚至写过  相似文献   

7.
王明 《黑河教育》2014,(1):32-32
正作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不少学生畏惧作文,厌烦作文,导致写作时下笔无言,抄袭现象严重。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具有适应当前社会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一、向生活开放,课堂教学要充实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生活充实了才能写好文章,这充分说明了作文教学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全景  相似文献   

8.
任福彬 《文教资料》2008,(9):128-130
学生写作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无素材可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在纷繁复杂的材料、作文书中胡乱摘选一些塞在脑子里,考试时东拉西扯,缺乏灵性与才情.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和生活出发,教学时仅仅满足"穿鞋戴帽式"的写作指导,学生作文类型化、模式化,喜欢矫情.本文在分析学生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基础上,浅议中学生写作教学中的"变".  相似文献   

9.
李懿 《辅导员》2014,(3):59+68
正目前的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作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学生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写作离不开生活,社会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提高学生认识水平,丰富学生生活内容,这才是治"本"。因此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深入实际,认真发掘,掌握丰富的素材,才能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充分占有素材,才能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有了材料,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这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使学生厌烦。长期以来,很多学生一听说要写作文,就产生惧怕心理。这是因为学生在作文时"无米下锅"。小学生作文无从下笔,犹如一道鸿沟横亘在他们面前。那么,如何跨越这道鸿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获得的材料。"也就是说,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感受,以获取写作素材。鉴于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指导作文时,电教媒体派上了用场。它的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鲜明生动的生活素材。在习作指导中,教师运用得  相似文献   

11.
作文,无论在语文高考还是在平时的阶段性检测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议论文写作往往以材料作文居多,材料多具关注现实、独立思考之特性。文章设计了"引、议、结"三步写作策略,该策略既能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又方便教师在短时间内批改,有助于学生收集时事材料、丰富作文内涵、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作文指导课上,尽管教师从审题、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讲得头头是道,但学生作文还是比较空洞,假话连篇.作文教学困挠着我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说明:小学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强调作文教学生活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作文教学应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社会,丰富见闻,使学生的写作活动更加开放,写作素材更加鲜活,写作触角更加敏锐,写作内容更富有时代气息.在评价方式上,我们对学生的作文要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  相似文献   

13.
进入高三,为了让全体学生的作文水平都得到发展,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扎实地搞好以下五个方面的作文训练。一、审题训练审题,就是要理解作文要求和命题意图。写作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时,要准确理解话题或材料的内涵,就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例如,以"诗意地生活"为话题作文,只要抓住文题中的"地"字,就会知道文章是要求写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法,而不是描述生活如何诗意。2.明确话题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不清"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区别,很容易犯文章与材料无联系的错误。因此,学生只有写作文前仔细分析自己确定的主旨与  相似文献   

14.
一、观察作文,想中求新"想"即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都是十分有益的。想象的表象材料来源于客观现实。小学生获取表象材料的关键靠观察。因此,观察作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要转化为写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认真、仔细的观察。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要调动学生的各种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作文部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则短语里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写的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写他们自己的所见所闻;二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他们爱写.材料贴近实际,才有真情实感;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写作训练的效果才能更好.然而,贴近实际的材料来源于学生平时的积累:激发兴趣靠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而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在体验中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16.
作文难,难作文,原因何在?学生说:"无话可写。""无话可写"即缺乏作文材料。作文材料哪里来?叶老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是不变的真理。然而,有些老师往往知道这个道理,却不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而只是习惯于在教室里,在课堂上,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教学生审题、谋篇和遣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永远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作文写作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构成什么文字","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叶老的话,深刻地阐述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作为  相似文献   

18.
许多学生总是谈作文"色变",一到作文课就感到腹中空空,无话可说;有的虽然有话可说,但不知从何说起,无从下笔.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要使学生腹中有"物"可"吐",有话可说,必须拓宽学生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才能更好地教学作文.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它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样,要使作文的园地"水光潋滟",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涌入. 一、重视生活积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说的就是大量积累素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需要有真实丰富的材料."学生的积累首先要向生活出发学生的生活就是家庭、学校、大自然等.只要引导学生去用心观察、体悟,一缕温暖的阳光、一株待放的花草……都会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化作文"课堂教学面临的突出话题有这样几个: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热情?如何让学生明白写作本身也是一种生活,而且是一种令人神往的精神生活?如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进而形成基本的写作能力?具体到对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上,"生态化作文教学"的一个着眼点是针对学生所了解的各种材料不能有所判别、有所取舍、有所利用,在作文中不会对材料进行分析与加工,不能跳出原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