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人民立场出发,探究生态问题的本质,将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有机结合与统一起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民生观。习近平生态民生观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环境就是民生”点明了生态环境的民生本质,“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强调了生态环境的民生指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诠释了生态环境的民生价值,“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指明了生态建设的民生目标。习近平生态民生观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和价值意蕴,是指导新时代生态民生建设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2.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行造成人民群众生活困难,并导致国内政治危机的出现。列宁及时认识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失误并决定改变政策。一方面,列宁领导俄共(布)采取“紧急的措施’’直接帮助人民群众;另一方面,列宁领导俄共(布)实行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的新经济政策,其措施主要包括实行粮食税、租让制和商品交换。列宁的实践,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造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优秀人材,是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极为关心的重要问题.他把发展教育提到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要求全党重视,并对苏维埃俄国教育的性质、方针、任务、基本原则以及发展教育的措施作了精辟的阐述.列宁的教育思想是他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我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今天,我们学习、研究列宁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深刻认识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加速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思想,并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将其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从而形成了系统的群众观。列宁的群众观具有内在的逻辑性: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其逻辑主线,尊重群众、维护群众利益是其逻辑起点,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是其逻辑支点,服务群众、发展群众是其逻辑归宿。这种逻辑性有助于其在实践中的推进,对我国当前加强治理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2007年春节团拜会上,温家宝总理发表讲话说:“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胡锦涛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对这个问题更是重视有加,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民生观,是孙中山关于民生问题的基本观点、民生理论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纲领的集中体现。他的民生观与他的民族观、民权观是有机统一的,也与他的社会观和价值观内在统一。孙中山的民生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宝贵思想和理论财富。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时,研究孙中山的民生观,对于传承和发扬他的"以民生为重心"的精神、加快推进我们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着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梦,更是民生梦。民生,是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从民生视域解读中国梦,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以民为本、顺应民心,以民生为基,能展现中国梦的完整图景,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真正构筑中国梦。  相似文献   

8.
革命导师列宁,毕生献身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日理万机之中,还高度重视关心无产阶级文艺事业的发展。他把文艺事业看做无产阶级政党的总的事业的一部分,和人民群众的革命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为无产阶级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他本人非常喜爱古代和同时代的许多优秀作家作品,他具有很高的文艺素养和惊人的鉴赏能力。对文艺发展中许多带规律性的问题,他进行过长期周密深入地思考,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列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怎样保障和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问题,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不断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怎样保障和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是我党推进民生理论创新和民生实践发展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构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写下了许多天才的著作,对于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对于各个科学工作的领域都留给了许多辉煌的指示。列宁在他的全部著作中,特别是他的哲学著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是革命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取之不竭的源泉。从逻辑科学的角度来看,现在逻辑科学领域中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学习列宁的哲学思想,继承列宁的哲学遗产,研究列宁的经典性指示,应该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列宁是辩证法和辩证逻辑的大师,他在革命实践和理论工作中,典范地运用了辩证法和辩证逻辑,他在理论著作、特别是哲学著作中,经典性地论述了辩证法和辩证逻辑。就在他运用辩证法和辩证逻辑解决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关于社会建设思想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强化公平法治基础上的城乡社保体系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范式。增进人民的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改善民生必须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坚持以人民利益为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坚持以民为本作为社会建设的思想导向,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科学发展理念。要构建和完善公平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和完善法治基础上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安全网络的重要作用。创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建设和谐社会与促进社会稳定,创新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民生问题是一个关系到长远发展的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在乎、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是否能够实现的问题。本文结合习近平民生思想对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传统民生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在民生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浅谈习近平民生观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必须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事关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我们党的生死存亡。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重大民生问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对于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民群众理论诉求问题是经典作家提出并通过创立唯物史观科学解答的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中国共产党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正确地推动了人民群众理论诉求从被动遮蔽到主动凸显、从理论诠释到实践落实、从科学解答到常态化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群众理论诉求问题解答范式。中国共产党通过激发、解答和满足人民群众理论诉求问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员了最广泛的理论主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实践动力和创新理论,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久推进战略。  相似文献   

15.
列宁关于实现人民幸福的思想是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制度保障;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实现自身幸福的主体力量;人民幸福要通过劳动来实现;理性对待资本主义有助于更好实现人民幸福;发展国民教育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有效途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列宁关于实现人民幸福的思想意涵对于推进新时代人民幸福事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始终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群众的意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强调经济建设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提出要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为改善民生创造条件,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重视民生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当代中国,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不断改善民生来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群众,使人民群众感受到马克思主义重视民生的现实基础、人文关怀和制度优势,从而真心接受、认同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民族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谋复兴、人民谋幸福的思想指引。本研究认为,习近平民族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民为中心,核心是坚持民族平等、牢牢把握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基本要求是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民族观的延展。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中国,发展科学技术与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江泽民同志对此作了丰富而深刻的论述。他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科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应当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江泽民科技观最重要的特色之一。一、科学技术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依托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及其水平的提高上,这就需要大力进行…  相似文献   

20.
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列宁不愧是伟大的战略家。他善于依据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理,科学分析形势,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共产国际“三大”的战略转变就是其中一例。今天,当我们纪念列宁逝世六十周年的时候,认真学习和研究列宁的战略和策略思想及其实践,对于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推进我国的“四化”建设和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深入发展,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