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招生模式、目标定位以及人才培养过程的不同,“教育移民”办学模式可分为短训定向、区际招生、联合办学三种转移模式。随着国家对区域教育联动发展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区际联合办学、学生异地求学、毕业生异地就业”为核心的联合办学模式将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教育移民”办学模式的和谐运作,应从打通区际招生链切入,通过理顺人才培养链、拓展实习就业链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区域教育开放发展就是要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重维度上解决内外联动的问题,实现资源、知识、技术、信息、人才、资本等教育要素的自由流动与共享。在微观层面,应注重以开放发展理念变革学校合作方式,实现校内与校外的联动;在中观层面,应着力以开放发展理念构筑区际联动模式,实现区内与区外的联动;在宏观层面,应侧重以开放发展理念推进区域教育国际化,实现国内与国外的联动。追求区域教育的开放发展,教育行政部门需要遵循顶层设计、系统配套、整体推进的行动方略,促进三重逻辑的协同共生。  相似文献   

3.
李炎炎 《文教资料》2011,(23):237-239
“三方联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三者紧密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互动发展联合形式。本文介绍了“三方联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内涵及特征、“三方联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建模式,以及构建“三方联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提出了以“三方联动”为基础构建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公共实验室为例。分析了其结构及运行方式,指出了“三方联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创新系统对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丁志军 《地理教育》2014,(12):13-14
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对应的课标要求是“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由于区际产业转移对相关企业、迁入区域、迁出区域的竞争力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因而,作为理性经济人,面对区际产业转移之趋势,相关企业、迁入地政府、迁出地政府三者间不可避免地会展开博弈活动。尽管因信息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博弈过程往往很难确保自身的合理性与效率性;但总体而言,博弈的结果仍有可能导致策略与行为的优化,进而有助于实现共赢的结局。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能离开其它区域而独立发展,区域发展必须加强与其它区域的联系,实现合理分工与协作,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条件,求得共同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有两大途径:一是区域之间发展产业合作.即通过在组织形式上把有关区域之间的相关产业连成一个整体,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和效益.二是区域之间产业转移.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是引起区域产业结构有序调整、协调发展的有效方式.教材通过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案例,从加强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使学生的学习视角从区域内扩大到区域间.  相似文献   

7.
开放经济下,实现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同步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区际贸易作为对内开放的产物,更能彰显"大国优势".在深入剖析区际贸易对区域竞争力推动机制的基础上,分析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区际贸易的发展绩效,探讨三市进一步谋求区际贸易增长的方略.  相似文献   

8.
江苏沿海产业发展是沿海开发的核心。近年来江苏沿海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发展沿海产业原则上应注重产业开发与产业发展、产业链及其产业体系协调三个方面的结合。江苏沿海产业发展模式取决于产业结构的先进性。主要在区域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产业分类指导,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发挥沿海区域优势,以港口为中心调整产业布局,开发临港产业,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江海联动完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直面市场并随市场联动的办学特征,决定了其引进产业化、市场化机制是非常必要的.高职教育要以市场为依托,按“产业”来“经营”,实行多元化投资办学模式;应根据区域产业的需求,对专业进行动态调整;依据岗位群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完善校企合作运行、评价、保障机制,开拓属于自己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实施区域校际联动互助校本研修,是应对师资不均衡,提高校本研修质量,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区域战略选择。区域校际联动互助校本研修构建了富于区域特色与研修实效的"156"模式,即"一个体系、五个环节、六个平台"区域联动互助校本研修组织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个例,分析经济相对弱势区域发展模式,提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模式从空间格局来看应该采用“大福建”网络式模式:科学判断区域主导产业,创造“极化效应;”正确处理区际关系,利用强势区域的“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教育资源共享的区域教学联合体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媛  王娟 《江苏高教》2006,(5):60-62
本文首先阐述了区域教学联合体的内涵及构建意义,然后根据范围和内容的不同,将区域教学联合体分为区域内教学联合体和区际间教学联合体两大类,以及大学城模式、同城高校联合模式和跨区域高校共同培养模式、校外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四种类型,并分别探讨了各类型区域教学联合体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联动发展中,存在优质人才大量外流、社会资源投入不足、校企合作模式落后等问题。据此,从内外部联动、院校联动区域、城乡协同发展、中职联动高职等方面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联动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 产业转移是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人教版教材在必修二中已经呈现了工业区位和工业区位变化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有了产业升级的初步感受,在必修三前四章阐述了区域内的地理环境联系.教材将产业转移安排在必修三第五章,是在前面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从加强区域联系和协调的角度,使学生的视角从区域内扩大到区际之间,加深对产业升级与转移对区域发展带来影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郭超  马小利 《天中学刊》2007,22(5):29-32
完善的区域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各地区的经济利益诉求使区域具有优化产业结构的内在经济冲动,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是本区域的产业断链接通成为相对完整产业链条的过程,产业链节点的接通又必然在地区之间引起新的区域经济权益的冲突.因此,分析产业链节点的关系也就成为分析区际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论环鄱阳湖区旅游开发的战略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鄱阳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对于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鄱阳湖区拥有大量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在区域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环鄱阳湖区的旅游开发,以实现共享资源、共铸形象、共造品牌.在旅游开发区域合作的框架下,环鄱阳湖区旅游资源开发实施开发建设联动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区域产品网络化、经营管理科技化战略,同时采取政府主导型的产业联动和开发机制下的管理创新等旅游业发展战略模式,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现有文献中,区域发展生态工业的主要路径就是建立生态工业园。其必然结果是,把研究视野局限于区域内部的产业园区,同时局限于如何构建园区企业间的生态链,将区域生态工业发展引入了十分困难的境地。为此,本文构建了区域工业生态系统的四重空间,即企业、工业园区、区域和区际四重空间,并提出了相应的实现路径——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区域内的生态工业网和区际生态工业网,从理论上为发展区域生态工业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新经济地理的理论框架下.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间存在循环因果关系。把中原经济区25个省级技术开发区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效果,可以断言:产业集聚目前已成为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由于区域内集聚区与非集聚区没有形成产业联动发展模式,使得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呈现出反向变化关系,并且贡献系数不大。  相似文献   

19.
汉水上游流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限制开发区和典型的经济边缘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是该区域最有条件、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发展的产业之一.依据汉水上游流域旅游产业发展现实背景和环境条件,指出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在宏观上继续改善交通条件,弱化边缘地区位;在中观上,培育区域中心城市,打造新的增长极;在微观上,加强区域联动,化单个劣势为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20.
龙岩是近年来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兴的投资发展环境最优的区域之一.与此同时,投资环境的显著改善极大地推动龙岩对外招商引资和项目成功对接.在此情形下.龙岩基于"6·18"平台积极开展区际产业对接并取得初步成效.而当前两岸经贸关系新发展为龙岩开展与台湾相关产业对接提供良好机遇,为此,在探讨台湾向龙岩对接的主要产业的发展现况及特征基础上,应积极推动龙岩与台湾开展相关产业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