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杭羽  王婷婷 《新闻世界》2014,(9):103-104
"御宅族"既是产业经济现象,更是社会文化现象。近来,诸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与理论视角入手研究御宅族,比如青年社会学、媒介依赖、身份认同和亚文化理论等,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本文另辟蹊径,从御宅群体与现代媒介的关系出发,认为这是信息化社会下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源于人对技术、信息、符号化虚拟世界的媒介崇拜心理。  相似文献   

2.
张靖 《东南传播》2010,(5):115-119
御宅族是一个舶来品,来自于日本。他们的各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已经影响着新经济的发展并且促进着特定产业的成长。"御宅族"不仅自身有着强大的购买力,并且还影响着他人的消费行为。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搜集商品信息已经成为人们购买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御宅族"是挑剔的业余专家,作为第三方的评论,常常会影响到他人的购买行为。由此可见,御宅族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本文从御宅族的形成和流变出发,旨在通过对中国地区御宅族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御宅族形成的原因、消费心理以及消费行为,从而提出针对御宅族这个特殊群体的广告策略。使以御宅族为目标消费主体的广告主能有的放矢地投放广告,也使御宅族这个群体能够更加有力地促进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的弹幕电影分析——基于互动仪式链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达维 《新闻界》2015,(3):2-6,30
弹幕作为"御宅族"的小众文化一夜之间走入大众视野,其背后是互联网时代,网络亚文化对社会主导文化的渗透。弹幕电影作为新型的互动观影仪式,是在互联网思维下,新媒体技术对传统电影产业的再造创新,其背后蕴含着互联网时代文化经济转型发展的产业逻辑。本文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视角,在分析弹幕电影互动观影仪式的基础上,揭示弹幕电影背后的文化与经济原因,指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拥抱互联网思维、主动迎接时代与产业变革,才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4.
弹幕作为"御宅族"的小众文化一夜之间走入大众视野,其背后是互联网时代,网络亚文化对社会主导文化的渗透。弹幕电影作为新型的互动观影仪式,是在互联网思维下,新媒体技术对传统电影产业的再造创新,其背后蕴含着互联网时代文化经济转型发展的产业逻辑。本文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视角,在分析弹幕电影互动观影仪式的基础上,揭示弹幕电影背后的文化与经济原因,指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拥抱互联网思维、主动迎接时代与产业变革,才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5.
佟怡儒 《视听》2021,(1):201-202
智能媒体语境中,信息生产、传播的形式千变万化,舆论生成、传播的模式被重塑.社会民生事件中,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呈现新特征.自媒体信息建设充斥主观色彩,舆论引导权威性受挫;信息内爆助推群体极化,魔弹论大势已去;海量机器通信升级内容分发,加速官方与民众话语权对抗.主流媒体为提高舆论引导力,应能动看待形势,把握舆论引导的"时"...  相似文献   

6.
御宅族(OTAKU)是指爱好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和电子游戏(Game)的特定人群,因此又被称为ACG。本研究以南京市的青年御宅族为研究对象展开问卷调查,采用使用与满足理论中的期待-价值模式,以探究青年御宅族热衷ACG媒介的动机。  相似文献   

7.
穷忙族是一种无奈,考碗族是一种妥协,御宅族是一种逃避。族群背后是被异化的生活,与社会结构带来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8.
"御宅族"一词源于日语的"OTAKU",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国内的各类媒体上。"御宅族"在汉语中出现后,产生出新的词义和用法,使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本文主要探讨"御宅族"在词义、用法上的变化并对其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现代性是一个产品生产的商品化、机械化、技术化和市场关系的爆炸过程,后现代社会则是“内爆”:意义坍塌或内爆为一大团混沌物,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现象与实在等一切传统的二元对立,其间的边界被悉数清除,大众传播媒介一马当先,滚滚生长出的拟像铺天盖地,  相似文献   

10.
作为媒介性视觉激增的典型样态,短视频正在加速当代社会的“视觉内爆”以及由此引发的观看异化。这种内爆至少发生在三个层面:一是“边界内爆”,短小、快捷、灵动的短视频已然成为信息流通、艺术展演、宣传营销、社会交往的基础性范式,荡平了艺术、日常生活和商业的边界,突破了前台与后台的区隔,模糊了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的分化;二是“意义内爆”,在短视频的快速流动与不断迭新中,大量信息内容被缩减、遮蔽和湮没,人们的感知、接受、联想和记忆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受阻,导致集体记忆和文化留存变得困难重重;三是“社会关系内爆”,短视频一方面延展了社会交往的空间和情感连接方式,另一方面也爆裂了传统的社交基础、社交资本和社交语言,制造了交往的幻象和交流的无奈。  相似文献   

11.
崔岩  孙抗 《大观周刊》2011,(16):137-137,102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日本的御宅族和御宅文化向世界范围不断传播,造成的影响已经十分深远。在一些场合,爱好者们把能够称为“御宅族”的人看做是热衷的代表,甚至是精英和专业的意思;而另一些时候,当人们谈论到“御宅族”时却把其视为是一种贬义称呼,代表着一种不同于大众的差别用语,看法可谓众说纷纭。那么,针对这一新兴文化现象的探究,就对我们如何理解它、如何评估它、最终如何正确面对它,有着十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情绪是一种特殊信息,具有传染性、积累性、指导性.群体传播时代,新媒介为个人情绪的社会化传播创造了技术条件,仇富、仇官等社会心态是个人负面情绪社会化的社会心理基础,意见领袖是个人情绪的放大器,而群体传播是个人情绪社会化的核心动因.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当下社会负面情绪快速广泛传播的特征.群体传播正在成为大众传播之外的营造社会意见环境的重要力量,助推着个人情绪成为社会舆论,当然,这种舆论有时难免有失偏颇和非理性.  相似文献   

13.
“御宅族”现象在年轻人中比较普遍。从某种程度上看,他们都患上了传播学中的“媒介依存症”。本文从“御宅族”一词的起源和基本特征入手,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联系现实案例,提出应客观评价和对待这一族群的必要态度。  相似文献   

14.
自通中文序列输入平台(AUTOWAY)与信息产业的拓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姜德存一、信息产业与信息处理技术当今社会已形成六大高技术群体:信息技术群体、新能源技术群体、新材料技术群体、空间技术群体、海洋技术群体、生命技术群体。信息技术群体已成为六大高技...  相似文献   

15.
王喆  马弋飞 《东南传播》2021,(5):97-100
数字技术作为一种介入和改变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力量,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场域和劳动形态,也催生了新的职业群体.网文写手作为数字时代一种新型的职业业态,不同于工业时代的工人群体,他们以一种"自愿的、愉悦的"方式主动参与到生产劳动之中.网络文学平台既是他们的"游乐场"又是"社会工厂".互联网促成的合作带来了新的剥削,平台方通过资本复制与弹性雇佣贬低了写手们的劳动价值,不断转型升级的网文产业也在日益挤压着写手们的生存空间.网文写手作为网文写手"金字塔"式构造的底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是常被忽略的群体.探究网文写手的劳动实践,对理解数字时代的新型劳动形态,或许有一些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如今媒体对全国人代会的报道,无疑已有巨大进步.对热点话题的各抒己见很大程度上使不同阶层和群体的意见得到表达.但近年来,人代会报道也出现了一些让人费解的"怪象",需要媒体反思与正确应对. 围着明星转 全国人代会期间,众多记者"追星"成癖,其实是一个存在已久的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网络视频平台不良的数字技术使用偏好及其负外部性、不良市场偏好及其诱发的不确定性风险,以及网络视频产业利益链条的失衡及该行业生态系统的紊乱等技术、市场和政府层面诸多问题的存在,加剧了网络视频平台与用户群体利益调节的失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技术价值导向的偏差及其引发的供给侧、需求侧问题,网络视频领域功利主义的盛行及对行业生态的侵蚀,以及"经济人"视角下的政企博弈与"政府失灵"的风险.因此,采取诸如优化现代数字科技价值导向并以技术中立原则强化正式制度在利益平衡进程中的正外部性,提升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的制度建构价值、夯实网络视频平台与用户群体间的利益平衡支点,以及健全网络视频产业各主体利益分配的智慧治理体系、建构数字时代网络视频产业发育的良性生态等策略,有助于实现新时期网络视频平台与用户群体间动态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8.
3G技术的推广正在把我们社会的信息化浪潮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在这股新浪潮中,大学生群体是走在最前端的引领者.按照传播学的创新扩散理论发现,新技术的使用与扩散中,年轻人群体是最先的一个"燃点".是最容易接受新技术的群体.3G技术亦如此.中国大学生群体以其活跃的消费态度成为手机市场的消费主力,他们前卫的时尚观念和使用理念也成为手机品牌推出新产品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9.
步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御宅族文化越趋往动物化的方向发展,仅以"萌不萌"作为喜爱与否的标准,他们也越趋少与真实社会互动,进而越来越欠缺作为真实社会下人类的条件。这是一个后现代景况下的必然结果?也或者有其他社会结构的因素?诸如"宅"本身遭到主流意识形态的污名化所以宅文化越趋紧锁在自己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吴慰慈  杨文祥 《图书馆》1996,(6):14-16,61
现代产业观与图书馆事业组织结构的优化———“现代产业观与图书馆”散论之二吴慰慈杨文祥王秀亮4图书馆事业组织结构的优化组织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目的在于创造一种群体的合力,提高群体活动的整体效能。由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复杂性,整个社会是由许多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