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讲到民族关系时,民族融合是一个频频出现的词语。那么,什么是民族融合?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哪几次民族大融合,以及民族融合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式又如何?今天,正确地把握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了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俭 《山东教育》2000,(17):41-43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正确理解和认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广大学生养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生心理中塑造各民族大团结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概括起来,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对于较复杂的民族关系史应该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有明确的认识: 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基本认识 (一)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主要表现在: (1)我们伟大祖国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疆域辽阔、资…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古代史教学的永恒主题之一,但在以往的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失之偏颇,即仅强调古代中国人民对人类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和杰出人物的高尚品质。本文认为,既强调古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以及对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作出的卓越贡献,又不回避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才能使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完整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讲好民族融会史,加强民族凝聚力,应该是师生共同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民族凝聚力,或者说一个民族的民族意识,象是块巨大磁石,会对每个成员发出无形的巨大的引力,会使一个民族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十九世纪中叶,在意大利完成统一大业的过程中,是意大利人民的民族意识—一伟大的过去,辉煌的历史引起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他们无限的爱国热忱,自发地投身于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中去,经过十几年的卓绝斗争,终于谱写完了意大利近代历史上最光辉的篇章—一四分五裂的意大利统一了,意大利也不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发达的科技、民族气节、维护统一、革命斗争传统等八个方面,挖掘了富含在《中国古代史》学科中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探讨了《中国古代史》学科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诗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形成发展的。因此,运用古诗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既是中国古代史教学资源的开发,又是历史学科与周边学科的整合,完全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史的需要。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谈谈如何运用古诗进行中国古代史教学。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青少年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依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中小学校要把抓好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建设成就教育,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基本国情的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把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列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笔者认为,以素质教育基地为德育教育的平台,在多种教育途径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思想。“一国两制”这一构想有着特定的内容。第一,“一国两制”要讲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确定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里允许作为统一国家的组成部分的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上百年不变。第二,“一国两制”有两个前提,一是祖国统一,一个中国。一个中国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不是“两个中国”,不是“多国”,不允许在中国搞什么国中之国。在国际上代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是使人们认清历史,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活动,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既要重视传授历史知识的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中国古代史教育应该承担的重要任务。 功能之一,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系科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包括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思想文化进步、科学技术发明等多方面历史的课程,知识内容涉及素质结构中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不应局限于历史学科的专业教育,而应在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新世纪的发展形势也要求我们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加强《中国古代史》课程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一部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大体上是一部德性教化史。在庞杂浩繁的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德性教化思想,建构了一个博大而精深的德性教化体系。究其因,是基于历史的沉淀、人性内质与教化价值的统一以及教化价值与语文教育要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从古代建国以来,我们从历史上看,自汉朝统一中国之后,在教育制度上,就有了一个很精细很明确的概念,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教育哲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可以说在全世界其他国家民族尚未发觉文明之前,中国人已经十分重视教育:深知唯有教育才能解决人自身以及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才能够帮助人类自己安乐和平;深知教育是强国富民之本,与国家民族之前途密切相关;而小学教育是扎根,教育应从儿童着手,所谓童蒙养正。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我们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初中《中国历史》第一、二册,有六章和两节,专门叙述中国古代的文化,构成一部简要的中国古代文化史。教好中国古代文化史课,能够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面貌,受到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文化史课是中国古代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法上看,也有着一定的特点。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讲授中国古代文化史课的经验,对提高中国古代史教学的质量,是有很大的益处的。本文想就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几点不成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如何突出政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因为一方面,在整个历史教学中必须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突出政治,才能使历史教学为培养坚强的革命后代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在中国古代史领域内,长期笼罩着各种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迷雾,这就更需要我们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为指南,扫清这种迷雾,从而充分发挥古代史教学的战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史是国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五千年文化史光照千秋。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内容。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只有牢牢地抓住这些史实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才能发挥历史学科在“两史一情”教育中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民族史亦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的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由于受各种教材的局限,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民族问题总是意犹未尽,加之教材编纂过程中太过强调汉民族的中央政权,故涉及到民族史部分的内容总会让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与判断。在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鉴于现在使用教材的具体情况,笔认为当注意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史是大学历史系本科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历史学素养的高低。然教学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只有教、学相互适应、相互配合,才能从整体上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否则,其结果只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现今的中国古代史教学多注重教的改革,对学,特别是如何通过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重视不够,未能拿出一套完整、系统、可行的改革方案。那么,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存在哪些弊端呢?应怎样进行改革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强调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与此同时,世界文明的另外的三个起源地:埃及、巴比伦、印度也都在大江大河流域建立了古代文明。而这些文明都以古代的农耕生产和农耕文明为基础,也就是说四大文明古国都是以农业生产立国。因此在人教版中国古代史的教材中突出了农耕文明教学这条主线,因此,如何把握农耕文明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地位是古代史教学的关健。  相似文献   

19.
开拓中国史研究的新领域———评《中华统一史》李江凌由萧君和教授任主编,彭年教授任副主编的《中华统一史》一书(以下简称《统一史》)最近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作者以历代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国各族儿女追求和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的英勇斗争为研究...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史上自秦统一以后出现的第一个分裂时期,历时四百年左右(189—589年)。这一时期政局多变、战乱频繁,民族成分复杂,各民族政权众多,各类事件纵横交错,头绪纷繁,历来是历史系本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史的难点。我在从事魏晋南北朝史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常有同学询问如何学习和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问题,现就我对此问题的一些思考和体会加以简要说明,以供参考。从总的学习和研究重点谈,我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研究历史的指南,它已经培养了中国史学界几代史学家,丰富了中国古代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