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始社会并不是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采集经济时期,土地不是生产资料,只是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不存在对土地的占有制问题。进入农耕文化之后,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实行的是部落或氏族占有,对别的部落或氏族来说,是集体所有,是扩大了的私有,在其内部是共同占有,是公有。生产力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个体家庭的诞生,财产私有已成为历史的潮流,生产资料由氏族集体所有向父系家庭公社所有和个体家庭所有转化,最终向私有制转化。土地私有制的最终确立,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相似文献   

2.
1.私有制、阶级、国家都不是随着人类的产生就产生的,而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原始社会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原始社会没有私人占有现象,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对公有制基本类型的深入探讨,有助于从理论上认清公有制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从理论上把握我国目前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这样一种所有制结构的客观性、科学性以及普遍性。1、原始社会的氏族公有制。这种形式的公有制只存在于原始社会。在私有制出现以前.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自然界压迫十分严重,个人离开了集体就难于生存,社会成员只有团结协作,共同劳动,才能获取起码的生存资料。由于共同劳动的需要,就形成了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公有制。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这种原始型的合作生产或集体生产显然是单个人的力…  相似文献   

4.
根据现行高中教材,剩余劳动的教学是在讲授剩余价值生产和资本主义工资中进行的,这无疑是科学的、必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的历史存在问题存在着曲解,误认剩余劳动与剩余价值是同生共灭的,只存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和体现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我们认为,正确认识剩余劳动的历史存在及其实质,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教学。 第一,剥削都是对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 剩余劳动是劳动者超出必要劳动范围所进行的劳动,即生产超出劳动者及其家属所需必要生活资料以外的生产品而消耗的劳动。剩余劳动和剩余劳动产品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脱离动物野蛮阶段的一个标志。“人类社会脱离动物野蛮阶段以后的一切发展,都是从家庭劳动创造出的产品除了维持自身生活的需要尚有剩余的时候开始的。”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使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剩余劳动成为可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财产不平等现象,使人剥削人成为现实。因此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剩余劳动始终存在并体现着生产资料占有者和直接劳动者之间的对抗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剥削剥削是一种历史现象。人剥削人的现象是从人类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开始出现的,迄今已有几千年了。但剥削不是永恒的。原始社会极其落后的生产力以及原始公社的所有制,使得人与人之间不可能产生剥削关系。人们集体劳动获得的产品,不属于某个个人或家庭,而是在原始部落成员中平均分配,否则人们就无法生存。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为消灭剥削奠定了基础。当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时,剥削将被永远地、彻底地消灭,人们将只能从历史书和博物馆里了解到人类社会曾经存在过人剥削人这种荒诞的现象。剥削是人…  相似文献   

6.
原始公社制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经济组织.生产资料公社所有制、没有阶级和平均分配产品是原始公社制度的基础。这个时期,在人类共同生活的条件下,生产力的低下水平及生产力的性质决定了共同集体劳动的必然性,这时,由于共同劳动,致使无论是生产资料,也无论是产品,必须归公共集体所有。原始公社制度曾存在了几十万年。原始公社制度历史的绝对年代只能近似地确定,因为原始时代是属于人类最遥远的过去。通常确定原始公社制度都是用相对年代,以确定现象和事件的顺序和相互关系。原始群是原始公社制度的开始阶段,这种原始群  相似文献   

7.
所有制是指所有者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同其他人,尤其是同劳动者发生的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作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对立物出现的,它是对私有制的否定.不是任何国家所有制都是公有制,只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国家所有制才是公有制;股份制是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说股份制就是公有制.公有制为主体,指的是两条:一是量上占优势,二是质上有控制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社会保持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生产力的社会化性质,能够解放、发展生产力.只有公有制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土地国有制的性质 土地,是几千年来人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劳动、居住、生息、繁衍的场所。人们对土地的占有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时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的面貌。我国历代的土地所有制有各种形态,如果按其根本性质来说可以分为土地公有制和土地私有制两大类。在原始社会是土地公有(氏族共有)制,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出现了私有制。解放以后,史学界对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遗憾的是,在至今流行的影响很大的一些著作和大中学历史教材中,对我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的起源和发展却存在着种种自相矛盾的模糊的说法,影响了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学研究的深入,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和评论。  相似文献   

9.
初三新教材的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讲了四个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内容较多,关键是要把握学习重点,掌握学习方法。下面围绕“生产力”这个重点,提供几条学习的线索。一、生产力→生产关系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不可能有剩余产品,也没有任何私人占有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与合作的关系。因此,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这说明了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二、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原始社会的后期,出现了金属工具,社…  相似文献   

10.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恩格斯晚年的一本重要著作,列宁称之为“现代社会主义的主要著作之一”。(“论国家”,见《列宁全集》第廿九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1页)恩格斯在本书中,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指导,以大量事实材料为依据,系统论述了家庭发展的历史,氏族制度的特征和它的组织形式,以及在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上私有财产、阶级、国家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从而彻底阐明了原始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阶级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产生的过程和规律。家庭问题、氏族问题、私有制和国家起源问题是本书的基本内容。恩格斯论述这些问题的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一、两个坚定不移科学社会主义要求实行公有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设想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达到的较高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变革和进一步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实现的。在他们的社会主义目标模式中,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一切私有制经济成分都消灭了。公有制是唯一的社会经济基础。我国“三大改造”以后,也曾经追求这种模式,试图并着手消灭一切非公有制经济。实践证明,这种脱离我国国情和具体实际条件的思想、方针和政策不利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众所周知,旧中…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历史课中讲授原始社会的历史,我觉得应该使学生认识以下三点:(一)私有制、阶级、剥削和国家等不是自古就有的。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中,阶级社会只占短短的几千年,人类社会的第一阶段——原始社会却经历了数十万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人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人人平等的社会里。(二)原始社会之所以是一个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社会,这是由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极度低下所决定的;在这漫长的原始社会时代里,由于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氏族公社代替了原始群,父系氏族又代替了母系氏族,最后出现了私有制,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三)原始社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经设想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达到的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变革和进一步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实现的。在他们的社会主义目标模式中,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一切私有制经济成份都消灭了,公有制是唯一的社会经济基础。我国“三大改造”以后,也曾经追求这种模式,试图着手消灭一切非公有制经济。实践证明,这种脱离我国国情和具体实际条件的思想、方针和政策不利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事实上,纯而又纯的、只有一种所有制经济存在的现象,在任何…  相似文献   

14.
公有制产权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说公有制一定比私有制优越缺少科学根据 .马克思主义承认公有制的优越性是以公有制在一定条件下更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前提条件的 .公有制产权不能必然带来高效率和生产力的发展 ,已经为前社会主义国家和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的低效率所证实 .就现代企业制度的演变和发展看 ,企业产权的公有还是私有并非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公有制与私有制孰优孰劣的问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是一个规范经济学的问题 (或者说是一个伦理经济学的问题 ) ,而不是一个实证经济学的问题 .从规范经济学的角度看 ,说公有制必定优于私有制缺少科学根据 ;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看 ,公有制往往导致低效率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  相似文献   

15.
一、传统公有制模式及其缺陷 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概念,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经济制度安排。在生产关系体系中,所有制不仅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劳动成果的分配方式,同时决定着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在内的整个生产过程。可以说,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生产都是在一定的所有制制度框架内进行的。从经济制度来划分,人类社会中存在或面对两种所有制:公有制和私有制。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时,在不同场合提出过“社会占有”、“公共占有”、“集体占有”、“国家占有”等公有制概念,设想用来变革和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使无产阶级从资本主义“人对人的统治”中解放出来。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选择最早的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公有制从理论到实践,最终变成一种固定的制度模式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过程。从苏联开始,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后都先后实行了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这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建立和发展,使以  相似文献   

16.
个体经济是个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及其家属的劳动进行生产经营的经济形式。它是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和个体家庭形成而产生的一种私有制经济形式。它经历了迄今为止的几个社会形态,历经磨难,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体经济的命运如何,这足建立合理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需要正确回答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内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应从所有制和所有权两个层次上判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相似文献   

18.
对“重建个人所有制”不同解释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历史的必然,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个人所有制,它的内涵只能是生活资料,而不可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或集体所有制或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制这样的同义反复,也不可能是私有制,因为马克思已经明确指出“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从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分离、更高形式的结合上可以解开所谓的“辩证法之迷”。即生产发展的必然规律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一致性。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物质条件,也是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平等权利保证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于1884年,是恩格斯晚年的一本重要著作。恩格斯以大量的历史材料分析了人类早期发展的历史,系统地论述了家庭发展、氏族制度的特征和它的组织形式,阐明了在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上私有财产、阶级、国家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从而揭示了原始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阶级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产生的过程和规律。婚姻、家庭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它是从动物到人类逐步演变而形成的。恩格斯首先从婚姻,家庭问题着手进行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以前,就有许多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法学家对婚姻问题作过研究,但由于他们的局限性,没有把婚姻家庭组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考察,认为婚姻、家庭是绝对不变的永恒范畴,因而至多只能搜集罗列一些有关婚姻、家庭的历史事实,却不能揭示出婚姻、家庭关系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巴可芬、摩尔根等人,才真正开始了对婚姻,家庭史的科学研究工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 1.教材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是初三教材第一课第一节的第四框题,是第一节的结论,也是第二节第一框题的理论基础.本框题有三个知识层次: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氏族制度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层次论证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第二层次论证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层次论证氏族制度的瓦解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们共同论证本框题所表明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