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2009年10月李克强副总理访问澳大利亚期间中澳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决定先后在中国举办"澳大利亚文化年"和在澳大利亚举办"中国文化年"。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澳大利亚文化年"在中国的举办圆满  相似文献   

2.
资讯     
《中外文化交流》2011,(7):90-96
"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将启6月1日,文化部宣布,由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共同发起举办的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正式启动。据悉,"中国文化年"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阿德莱德、珀斯、堪培  相似文献   

3.
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的"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新加坡、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俄罗斯、德国、英国、瑞典、乌克兰、挪威、澳大利亚、巴西、美国、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会长谷牧、会长叶选平,著名学者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等出席了会议并讲话.大会围绕着"儒学与当代文明"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的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外文化交流》2011,(11):89-89
随着“中国文化年”各项活动于澳大利亚的全面铺开,中国文化热逐渐升温,其“热度”不仅使澳大利亚普通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19浓,更是感染了澳大利亚政商界高层。澳艺术部长克林即其中之一。克林对“中国文化年”的各项活动表现出巨大热情。2011年2月。  相似文献   

5.
日前,由英国驻华大使馆、中国纺织教育学会及中国时装设计师协会在北京“炫”吧正式启动“激情英伦时尚”服装设计赛事。该大赛以“街头亮丽时尚”为主题,面向中国服装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该赛事也是“创意英国”系列活动中的重要项目之一。此次大赛设决赛优胜者一名,奖项为2004年秋季赴英国时装院校时装专业为期一年的奖学金;同时还设有4个分赛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的优胜者4名,奖项为赴英国著名的圣马丁艺术学院接受短期的设计培训及观览,包括向指定的英国时装设计师和公司学习时装设计知识并实习。大赛的评选将由中国和英国时装专…  相似文献   

6.
2011年6月23日,由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澳洲中国LINK基金会画廊共同举办、高捷资本赞助的《青藏之歌——沈抗油画展》作为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众多视觉艺术活动的组成部分于悉尼中国LINK基金会画廊举行开幕酒会。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  相似文献   

7.
2010年11月6日,以"和合共生:中国与世界融合之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开幕。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孔飞力,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前驻华大使罗高寿,日本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毛里和子,荣获首次颁发的"中国学研究贡献奖"。"中国学研究贡献奖"奖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论坛学术委员会推荐和遴选,论坛组委会颁发,是中国学术机构首次对"中国学"领域的国际学者颁发的奖项。该奖项将长期设立,于每两年一届的论坛向3~5位国际学者颁发。本刊将分期刊登首次获此殊荣者在"中国学"领域卓越建树的相关评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2010年11月6日,以"和合共生:中国与世界融合之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开幕。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孔飞力,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前驻华大使罗高寿,日本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毛里和子,荣获首次颁发的"中国学研究贡献奖"。"中国学研究贡献奖"奖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论坛学术委员会推荐和遴选,论坛组委会颁发,是中国学术机构首次对"中国学"领域的国际学者颁发的奖项。该奖项将长期设立,于每两年一届的论坛向3~5位国际学者颁发。本刊将分期刊登首次获此殊荣者在"中国学"领域卓越建树的相关评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寻根》2020,(4)
正"竹林七贤"能不能算文学集团?魏晋之际的"竹林七贤"可以说是一个喝酒和清谈的集团,不能算是文学集团。七贤当中,只有阮籍(210-263)和嵇康(223-263)是著名的作家,向秀(227-272)也还写过一篇著名的《思旧赋》——不过那已是七贤集团解散以后很久的时候了;其余几位简直不写什么文学作品。他们在山  相似文献   

10.
记者:国内文化圈也好,媒体也好,乃至舞蹈爱好者,对你的了解是从2001年由张艺谋担任导演、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上演开始的。实际上,早在30年前,作为一名优秀的民族舞独舞演员,你便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艺术团的演员,并担任该团保留节目《花鼓舞》的领舞。当时,中国艺术团汇聚了中国音乐舞蹈界的精英,你还记得这些艺术家吗?王新鹏:在中国艺术团3年的经历令我终身难忘。当时艺术团确实聚集了许多著名艺术家,如民族音乐演奏大师刘德海(琵琶)、闵惠芬(二胡)、王昌元(古筝)、刘明元(板胡)及著名歌唱家吴雁泽(男高音)、朱逢…  相似文献   

11.
夏曉虹 《中国文化》2010,(1):120-130
<正>创办于戊戌变法期间的上海"中国女学堂",一向被认作是国人自办的第一所近代化的女子学校。其存在时间很短,在中国教育史上却具有示范的意义。笔者曾撰有《中西合璧的上海"中国女学堂"》一文,将该校的创办过程、教育理念、教学实践放置  相似文献   

12.
正全球最宜居城市——墨尔本在英国《经济学人》周刊信息部公布的2017年全球"宜居城市"榜单上,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连续第7年位居榜首,蝉联冠军,成为榜单上最耀眼的"明星"城市。墨尔本得到的总分高达97.5分,医疗、教育和基础设施三项几乎满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得了97.4分,屈居第二。  相似文献   

13.
维多利亚州位于澳大利亚的最南端,州府墨尔本是全澳洲最具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特色的都市.穿过市中心,便是圣·基尔达大街,大街的一侧排列着圆形的墨尔本音乐厅、塔式大剧院和长方形的州美术馆,另一侧是被绿荫环抱的西德尼·麦尔露天表演场.这4个不同风格的建筑物构成了澳大利亚的著名艺术殿堂——维多利亚艺术中心.  相似文献   

14.
著名国际家居巨头“宜家”家居1998年在中国上海开设第1家分店,第2年在北京开设第2家分店后,京、沪两地的消费者,尤其年轻人不但常常登门造访,且有时简直就是疯狂采购。今年初,“非典”的肆虐,仍未挡住跨国零售企业向中国的挺进,4月16日,在上海漕溪北路又新开一家“宜家”,面积33000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宜家分店。据悉,2007年之前,宜家集团将投资2.5亿美元,在北京望京小区等地新开4座宜家商场;到2010年,要在中国开张10个标准新宜家。迄今,这一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的触角已伸向31个国家,拥有178家分店,7万职工,每年近3亿顾客,营业额数百…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是中国已故著名国画大师陆俨少诞辰100周年。由嘉定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画院、上海美术馆、嘉定区文广局承办的“纪念陆俨少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流光溢彩’陆俨少作品展”于6月26日在上海美术馆开幕。上海市政协、嘉定区政府、浙江省文联等相关领导和文化艺术界的代表以及陆俨少的家人、弟子出席了开幕仪式。陆俨少(1909-1993),嘉定南翔人,著名国画大师,独创“陆家山水”。展览展出了大师不同时期的精品力作208幅,文献资料50余件,全面、生动地展示了国画大师坎坷动荡、甘于淡泊,  相似文献   

16.
<正>约翰·C.凡·戴克(John C. Van Dyke,1856—1932)是美国自然作家之一,罗格斯大学第一位艺术史教授,以其《沙漠:自然现象的进一步研究》(the Desert:Further Studies in Natural Appearances, 1901)而闻名,该书改变了美国人看待西南部沙漠的方式。美国西部作家富兰克林·沃克称赞凡·戴克是欣赏美国干旱风景的"领路人",认为他"第一个真正看到沙漠,并且写得最好"。  相似文献   

17.
<正> 不久前学界冯其庸先生和范曾先生说,他们主张谈"国学"不要仅限于儒学,最好谈"大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这个意见,我觉得很好。我主张谈"百家之学",并不限于儒学一家。在我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书(1994年初版,2009年三版)中已经着重宣传过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18.
2011年5月21日,《新时代:中澳新媒体艺术展》于济南园博园国际会展中心(下称园博园)开幕。该展作为想象澳大利亚即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重要交流项目,得到澳大利亚国际文化理事会及其政府的  相似文献   

19.
记者:中国传统文化经过5000年的深厚积淀,终于凝聚成为独一无二的"中国精神"。作为著名的山水画家,您如何理解"中国精神"并于艺术创作中努力体现这种"中国精神"的?常朝晖:我理解的"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以"中国精神"作为核心形成的中国文化脉络在5000年的文明传承中相对稳定,从夏、商、周的古代文明开始,至唐、宋、元、明、清,"中国精神"的本质几乎始终如一,但其内容却在历史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文化》2009,(5):I0001-I0004
“中间”艺术展将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15位当代艺术家聚集在一起——即出自相似的文化和教育背景,却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5位中国大陆艺术家和5位澳大利亚籍中国艺术家以及另外5位完全在西方的文化环境中出生和成长,却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的澳大利亚艺术家。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艺术手法阐述了对全球化发展给人类的生活与心理带来的诸多影响如: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全球性大众信息传媒的共享所带来的各民族个性语言的弱减与消亡;东、西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与差异等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