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In his book “Little Knowledge in Bright Studio”, Chu Lian, a Shanghai writer living during the reigns of emperors Qianlong and Jiaqing of the Qing Dynasty, wrote, “Over the three decades since flower drum opera was introduced, it has always been on changes. Men played it in the beginning but women do it later. It was performed in daytime in the beginning, then at night. First in the countryside, and then in the town. First popular among country hooligans and then among dandies.” His records are evidences that flower drum opera had been introduced in Shanghai and Nantong during the early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  相似文献   

2.
余数祥 《大理文化》2011,(11):102-104
在弥渡,村村有灯班,处处玩花灯。在每年的玩灯中,每个灯班都需要一个"灯头"来掌控整个玩灯过程。而这个"灯头"的产生,不是以名声、地位、财富,金钱物质的多寡决定的,而是由本村在过去的一年里,谁家生过小孩,生过小孩这一家的户主就是自然的灯头,如果一个村有两户及以上的人家生过小孩,这些人家的户主就要推选一个"总灯头",一般情况下,总灯头都由第一户生男孩户的户主担任。推举灯  相似文献   

3.
曹春茹 《华夏文化》2010,(1):39-40,25
<正>朝鲜宋相琦(1657—1723)有一首《次副使箕子墓韵》诗,曰:"浿江何似一清河,圣人来辟檀王都。先将九法叙彝伦,一派东渐画井区。山无盗贼女贞信,八条历落民风敷。"诗里的圣人就是箕子。箕子是中国殷商末年的三贤之一,与其他二贤微子、比干共佐纣王。据现存的中国、朝鲜—韩国的一些史料记载,周灭殷商以后箕子到了朝鲜(在古代,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日本女子姓名中多带“子”字。人们不禁要问:这一传统始于何时?为什么唯有女子姓名中才有“子”字?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子”字又该怎样解释?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考证。角田文卫先生在《日本女子姓名》一书中对这些问题做了解答。“子”字作为人名的接尾字,最早出现于身分显贵的男子姓名中。如六世纪的碗子皇子、中臣连镰子、苏戎宿祢马子等。日本与西欧不同,男女姓名的词尾没有严格的区别,因而很快在女子姓名中也出现了“子”字。最初的形式是以“子媛”二字结  相似文献   

5.
一、应澳门市政厅邀请,山西鼓乐舞团于1997年2月5日至2月间日赴澳门参加春节联欢活动。富有民族特色的广场锣鼓舞蹈《恭贺新春》、(岁岁平安X年年有余X万事胜意》等展现了山西腰鼓、朔州扇鼓、晋南花鼓和太原锣鼓的不同风采。二、由台湾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邀请,大型展览《关公文化展》于1997年春节期间赴台湾台北、台中、高雄三市展出。展出的部分文物、模型、图片和资料等300余件。同时赴台为展览助兴演出的还有来自关公故乡山西运城的“关公锣鼓队”。三、“前门灯”、“哪咤闹海”、“麻姑献寿”、“八仙过海”等12组山西彩灯…  相似文献   

6.
凉州攻鼓子     
正攻鼓子舞又名凉州攻鼓子、武威攻鼓子,是流传于甘肃省武威市的一种传统鼓舞形式。攻鼓子舞是汉唐军旅出征乐舞的遗存。攻鼓子以鼓为道具,以滚法为主要击鼓表演手法,两人一对,五对一组,表演时阵法多变,舞步和谐,干净利落,稳健大方,号称西部"鼓魂"。2006年9月列入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6月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7.
秦燕春 《中国文化》2008,(1):104-108
所谓“近代四公子”究为谁人,纷争落在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满清宗室红豆馆主溥侗、张謇之子张孝若、卢永祥之子卢小嘉四中择二的歧异上,但另有两位的入选,始终不可撼动,这就是“中州更有双词客,粉墨登场号二云”:袁世凯之子袁克文(1890—1931,号寒云主人)和张镇芳主子张伯驹(1898—1982,号丛碧主人、冻云楼主)。  相似文献   

8.
《庄子·大宗师》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为友。"曹础基《庄子浅注》第103页有注:"子桑户三  相似文献   

9.
吴根友 《中国文化》2023,(1):213-225
在蒙文通先生的學術、思想體系裏,其經學有廣、狹二義,廣義經學包括儒學、孔學、漢代經今古文學,狹義經學指西漢今文經學。其子學也只是諸子學之約稱,而非《四庫全書總目》四部分類意義上的子部學問,故其子學很少涉及佛學的内容。蒙先生在價值立場上推崇廣義的經學,但就中國學術的發展與創新的動力而言,他提倡“經子交相發而後其義可備”的經子關係思想,對於子學中的墨學及其對漢代新儒家形成之意義的闡發,道家道教思想、學術史、著作的整理、研究,均做出了度越前人,啓迪來者的重要貢獻。透過蒙先生“經子關係”思想側面的研究,其中藴涵的“作爲方法的周秦諸子學”的思想精義,有待進一步發掘與深化。  相似文献   

10.
箕子东渡考索朱亚非箕子是商末贵族,子姓,名须臾,纣王时,曾官居太师。因其封国为箕,故称箕子。关于箕子在商朝末年的活动,司马迁《史记·宋微子世家》有一段比较完整的记载:箕子者,纣亲戚也。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  相似文献   

11.
牛思涌 《寻根》2005,(6):116-119
追溯牛姓起源.据传说是微子启后裔的一支。微子本名启,因做王子时,封在微(今山东微山一带,一说在山东聊城一带),爵位属子,所以称微子。徽子与暴虐无道的纣王,本是亲兄弟,微子为兄,纣王为弟。  相似文献   

12.
刘燕歌 《寻根》2009,(5):39-42
亘古至今,对家族兴旺的期盼,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读《诗经》时,便可以感受到这种强烈的企盼心理,如“干禄百福,子孙千亿”(“大雅·假乐》)、“克诬克祀,以弗无子”(《大雅·生民》)等,都是希求子孙昌盛、瓜瓞绵绵的祈祝之词。古代隆重热闹的诞子礼俗便是这一文化心理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从公元1603年到1867年这段时期,称做江户时代。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将军住在江户(现在的东京),统辖着整个日本。这个时候,武士的孩子在“藩”(各个诸候)的学校学习,可是“町人”(江户时代住在城市里的商人和手艺人)的孩子在什么地方学习呢? “町人”的孩子上学的地方叫做“寺子屋”。江户时代以前,寺庙负责教育孩子,因此上学的孩子叫“寺子”,以后就出现了“寺子屋”这个名词。寺子屋的老师是有学问的武士、僧侣、医生和町人等。一般的“寺子屋”只有一位老师,学生的人数顶多二、三十人。  相似文献   

14.
郢都楚魂     
郢都楚魂□王英琦这里说的郢都,是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后的楚国国都。少小时,就常听大人们提及郢都。李郢子、张郢子、老郢子不绝于耳。也曾纳闷过,何以这些乡土之地不叫村、庄?或者起码也该叫个屯、坝什么的?稍长后,才得知,这是一种对故...  相似文献   

15.
郑金洪 《寻根》2010,(1):131-135
<正>回族丁溯源丁姓有汉族丁和回族丁,民族渊源有别。汉族丁始于商、周。商诸侯丁国,为周武王伐纣所灭,国人以丁为姓。姜子牙子姜伋谥号丁,子孙以丁为姓,发族于山  相似文献   

16.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文化关系源远流长。早在中国商周时代,便有箕子“走之朝鲜”的传说。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商朝末年的太师。纣王无道,箕子进谏规劝,反被纣王所囚。周武王灭商后,释放了箕子,箕子“走之朝鲜”,周武王因封箕子为朝鲜侯。箕子在朝鲜“教民以礼义田蚕”,  相似文献   

17.
《宋子》十八篇班注"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是在对《宋子》十八篇的成书情况及其学术上的特点进行说明,"孙卿道宋子"所说是《宋子》十八篇是以"孙卿道宋子"的形式而展开,"其言黄老意"所说则是《宋子》十八篇的学术特点,"其言"与《宋子》十八篇之内容实二而为一;弄清…"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的含义等,对于讨论班固注"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之用意、《宋子》十八篇何以著录于小说家、《宋子》十八篇对于学术史研究的意义等均具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给自己定位     
人需要给自己定位. <泾野子内篇>中记录着一位西邻,此人有五子,但五子"各有千秋",长子质朴,次子聪明,三子目盲,四子背驼,五子脚跛.其人便用其所长,让老大务农,让老二经商,让老三按摩,让老四搓绳,让老五纺线.这可谓是知人善任,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是帮其子定位,由于人人各得其所,因而这一家人"不患于食焉".  相似文献   

19.
正有吉佐和子(1931—1984)是顶着"才女"称号登上日本现代文坛的。1950年代中期,有吉佐和子与曽野绫子、山崎丰子、原田康子等一批女作家连续推出佳作,引起评论界关注,评论家臼井吉见将这一时期称为"才女时代"。但是,有吉本人对这个称号并不抱有认同感。当时语境下的"才女"一词不乏揶揄之意——评论家们认为这些女作家早早成名,缺少丰富的人生经验做铺垫,仅是靠着头脑和才情写作。对此,同为女作家的圆地文子提出了不同意见,她认为过去日本女作家的一个弱点是视野狭窄,而有吉佐和子和曾野绫子等人无论是时代、社会提供的外部条件,还是她们自身的条件,在视野上都有了很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格尔乐 《世界文化》2010,(11):47-48
“和菓子”(わがし)是日式点心的统称,它包括糕饼和甜点。最为常见的是麻薯、年糕、羊羹、大福等。“和菓子”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日本奈良时代大批人唐求法的僧侣,在学习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佛教文化同时,也将茶文化和糕饼技艺带回了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