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庭园设计艺术中很讲究“借景”。所谓“借景”,就是将远处的景物,“借”,来纳入有限的个体庭园中,使远处景物和个体庭园在观赏者的视野里有机融合,构成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这种“借景”手法,在我国古典散文的景物描写中也时有运用。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就是一例。作者在《小石潭记》中首先描写了小石潭本身的美景:潭水——清澈见底;游鱼——时动时静;树蔓——参差披拂;近岸——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可谓细腻生动之致。但是这些景物都仅仅是限制在小石潭的范围之内的。接着,作者又为我们展示了遥远处的一幅绝妙景致:  相似文献   

2.
周游 《初中生辅导》2006,(12):16-18
记叙文、散文总离不开写景。在情景交融的文章里,写景是抒情的基础,要做到写景栩栩如生,除了要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观察点外,还要运用一定的技巧,把景物写活。好多作家在作品中巧用各种修辞方法,给我们描绘出优美的景致,引发人们的情思。一、借助拟人手法把景物写活借助拟人的修辞手法,就是使自然景物人格化,具有人一样的思想、生命、情感、性格等。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在作者笔下,桃、杏、梨不仅争妍斗艳,更在争春。这样的写景兴味盎然。再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写山坡上…  相似文献   

3.
写景作文离不开"景"和"情",要么写景抒情,在一幅幅画卷中舒展情怀;要么融情入景,将情感注入景物中,给景物赋予生命力。而无论哪一种写法,最终都是"情"、"景"两条线贯穿全文,一虚一实,勾勒出唯美的景致,散发出丰富的情感。《济南的冬天》为读者勾勒出与众不同的北方冬日美景,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独特的布局和语言风格,具备了诸多启发借鉴之处。一、由字到画,巧妙布局写景文重要的是谋篇布局,按照顺序描写景物,便于读者发挥想象,融入文中的景物环境中。但中规中矩的描写手法,未免显得死板,缺乏艺术气息,吸引力不足。  相似文献   

4.
<正>《小桥流水人家》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思念家乡"这一主题组织的第四篇课文,课题语出被誉为"秋思之祖"即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诗文比较而言,二者的主题都围绕思乡,且在内容上都采用"小桥""流水""人家"多种景物并置的形式;不同之处在于,一位作者通过"小桥""流水""人家"这三种景致在文中勾勒了家乡清新明快的美景,借以抒发思乡之情;另一位作者却借用上述三种景致描摹秋郊夕照,表达了  相似文献   

5.
何其芳的独语体散文在现代散文中是独树一帜的,他的散文集子以《画梦录》最为著名。本文将对《画梦录》极具魅力的景物刻画进行探究,看看他是通过何种画面带领人进入他的内心世界的。探究密集的意象带给文章的利弊之处,考察其勾勒景物时的色彩搭配、风格基调、情感内涵。最终通过对比证明其散文诗魅力的独特性以及难以复制性。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学习的语文课本中,有关景物描写的课文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写景物为主的课文,如《繁星》、《桂林山水》、《火烧云》、《梅雨潭》、《海上日出》……这些文章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真挚感情。另一种是在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课文中,穿插了一些景物描写,  相似文献   

7.
祁娟同学问:“《沁园春·雪》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时描写了北方的雪景,作者却产生了不同的感慨,请问这两首诗词在借景抒情上有什么不同?”诗词讲究情景交融,诗人笔下的景致实则已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的结合体了。同一景物往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同样是北方冰天雪地的景致,在毛泽东和岑  相似文献   

8.
秦玉文 《文教资料》2010,(33):14-15
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既要遵循自然规律,又要契合人的心理感受,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春》,将客观写照对象融入主观心灵之中.既如实描写了自然之春。又饱含了作者的内心情感,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本文试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对《春》一文的描写手法进行分析,以揭示此文之所以韵味无穷的内在原因.并与读者共同赏析。  相似文献   

9.
记叙文、散文总离不开写景。在情景交融的文章里,写景是抒情的基础,要做到写景栩栩如生、历历在目,除了要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观察点外,还要运用一定的技巧,把景物写活。好多作家在作品中巧用各种修辞方法,给我们描绘出优美的景致,引发人们的情思。现举例如下:一、借助拟人手法把景物写活借助拟人的手法,就是使自然景物人格化,具有人一样的思想、生命、情感、性格等。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在作者笔下,桃、杏、梨不仅争妍斗艳,更在争春。这样的写景兴味盎然。再如老舍的《济…  相似文献   

10.
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班主任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面对问题学生首先要调查了解,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发现闪光点应及时鼓励,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理解尊重学生,赢得学生尊敬爱戴,耐心宽容,帮助学生重拾自信。  相似文献   

11.
雨前     
作者以细腻的文笔再现了雨前的景物与景致,并将浓郁的主观情愫渗透于字里行间。用“蒙太奇”手法,以叠印的方式推出了两组镜头:一为实景,即北国现实中的雨前之景;一为虚景,即作者忆念中的故乡的雨前之景。两组景物对比强烈,色彩分明。在作家的意念中,故乡的一切是那样的令人心驰神往。综合运用比喻、对比、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意象鲜活,形象鲜明。  相似文献   

12.
《雷雨》(人教版六年制第四册)的语言短小精悍 ,将雷雨前后繁多的景物勾勒得惟妙惟肖 :雷雨前压抑得让人不敢喘息的宁静 ;雷雨中风的急速 ,电的闪亮 ,雷的咆哮 ,雨的骤降 ,让人心潮起伏 ;雷雨后的五彩缤纷 ,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文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课文。修订版“大纲”突出强调了“读”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雷雨》的学习如何体现呢?一、尊重主体 ,读中整体感知1 自读感知内容。学生初步接触课文时 ,以课后第一题“看图…  相似文献   

13.
大凡中学生在写记叙文或抒情散文时,会用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多,能用景物描写的少;把景物描写用得简洁精炼、恰到好处的更是寥寥无几.《落花》这首歌词一咏三叹,恰如其分的景物描写为它增添了不少光彩. 说到《落花》里的景物描写,其实仅有三处.但这三处景物描写,却是恰到好处且作用各异,我觉得可以为我们中学生写作以资借鉴. 《落花》的开头"花开的时候最珍贵花落了就枯萎错过了花期花怪谁花需要人安慰",运用了《诗鳓里借物起兴的手法.《诗经》里的《关雎》开篇先谈在河中小洲岛上和鸣的雎鸠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引出下文"君子"对"窈窕淑女"的追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相似文献   

14.
《山中访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值得细细地揣摩品味。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立意。历代文人墨客大都钟爱美丽的大自然,他们或浓墨重彩,以摹其色;或粗笔勾勒,以现其形;或刻意点染,以传其神。不过,在他们眼里心中,自然万物只不过是赏心悦目或寄托悲喜之情的载体,人是大自然的主宰,大自然是人类的附庸。而《山中访友》则是把自然景物当做朋友,试图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相依相存的关系,表现了高境界的人文情怀。将自然景物当做亲密的朋友去拜访,不但陡然消除了人与自然在物种上的隔膜,而且使自然景物在瞬间变得活泼无比,充满灵性。这种…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小说中的生态主题是多元的:以《非洲的青山》为代表的文本记录了人对动物肆意猎取的过程,以及人在猎取时的激动心情,反映了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以《大双心河》《一个非洲的故事》等为代表的文本通过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对动物生命的同情和尊重,凸显了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以《老人与海》为代表的小说则表达出更为复杂的生态伦理,从而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提升到了生存的层面,对今天人们反思生态危机提供了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16.
大干世界,五光十色。景物描写,自应五彩斑斓。那么,我们该如何绘色呢? 一、准确绘出自然色彩。渺渺自然,景物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要描绘准确,先须细致观察。宋人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四时景致的变化:“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碧、秋净、冬黯。”如此精妙归纳,若非细察,实难想得!细察景物色彩,就是要从色相、  相似文献   

17.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中说道:"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意思大致是: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物,这些不同的景物表现出不同的形貌;人的感情跟随景物而变化,文章便是这些感情的抒发。  相似文献   

18.
冯汉新 《广西教育》2012,(34):68-68
景之美,在于曲径通幽,在于山重水复。王安石有言:"世之雄伟奇丽之观,常在险远。"变幻莫测的景致更能激起人的探索欲望,更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在描摹景物的时候,我们要把这种"险远"的景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9.
一“追念论”是老舍之子舒乙先生1986年在《一对“孪生”小说》中对老舍的一个文学主张的概括。在《小说里的景物》、《景物的描写》、《一个近代最伟大的境界与人格的创造者我最爱的作家康拉得》、《小人物自述》四篇文章中,老舍比较集中地论述了这个主张。在1931年10月10日《齐大学刊》二卷一期《小说里的景物》一文中,老舍首次提出这个主张,他在谈到景物的地方色彩以后说:这个地方色彩不仅是随手描写一下,有时候竟自是作小说的动机。试读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最多的是回忆体的作品。他们写作的动机,自然也许是因为对一个…  相似文献   

20.
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川田野,江河湖海,雨雪风霜,是孩子们熟悉的自然环境。城市村庄,高楼大厦,街道桥梁,家庭房舍,是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不论写人还是叙事,都离不开对这两种环境的描写。这种有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就是景物描写,也可以称作环境描写。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有些课文是以景物描写为主的,如《海上日出》、《繁星》、《松坊溪的冬天》等。有些课文则在写人叙事中进行片断景物描写。这样的课文非常多,带有普遍性。如《小英雄雨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的战友邱少云》、《飞夺泸定桥》等等。怎样读懂这一类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呢?这需要从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