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形声字一般可分为形旁和声旁两部分,形旁表示该字的义类,声旁指示它的读音。一般的语言学著作都是这样表述的。形声字的形旁与声旁分工的确是如此分明吗?声旁仅仅就是指示该形声字的读音吗?其实不然,形声字的形旁与声旁处于一种辩证的互补关系之中,形声字的声旁在表音的同时也起表意作用,形旁在代表字的义类时也指示了字的读音。本文我们拟重点探讨一下形声字声旁的表意功能。形声字声旁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读音,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形声字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完全相同,例如:“换、唤、涣、焕、痪”等,读音同声旁(hu劋n)完全相同,虽然有些形声…  相似文献   

2.
关于学习形声字,上期我们介绍了4种方法.这期要着重讲解形旁和声旁. 形声字是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成的.有一些形旁、声旁是由冷僻字和已不独立使用的古字充当的,不认识它们就难以发挥它们表意、表音以及成串带字的作用,也不利于掌握字形结构,所以应该学习形旁和声旁.  相似文献   

3.
汉字为表意文字,不仅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表意,形声字也表意;形声字不仅形旁表意,声旁也表意。例如“蚯蚓”和“梧桐”,如果把“蚯蚓”和“梧桐”的声旁“丘引”和“吾同”取消,只剩下“虫虫”和“木木”,人们就不知道“虫虫”和“木木”是什么;如果取消形旁“虫虫”和“木木”,用“丘引”和“吾同”作为表达工具的“汉字”,人们还是可以就语境去推测出它的意思的。可见形声字的基本意义是表现在“丘引”和“吾同”这些声旁上面,不是表现在““虫虫”和“木木”这些形旁上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形声字的声旁  相似文献   

4.
论形声字的结构、功能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形声字一般可分为形旁和声旁两部分,形旁表示该字的义类,声旁指示它的读音。——一般文字学著作都是这样表述。自北宋王圣美倡“右文说”以来,对形声字声旁的表意功能的探讨也一直是文字学家所热衷谈论的话题。至于声旁的表音功能,民间固有“识字识半边”的口诀,现代学者又以统计的方法给以定量分析——至此,对形声字的形容似乎已告完善。  相似文献   

5.
人们说,教师主要靠嘴工作,这就说明了语言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师是专教语言、文学的,更应注意语言的提炼,力求做到两点:一是准确、简明。如有一次我这样说明“形声字”:“汉字由形旁和声旁构成的形声字很多很多,它由两边组成,一边表示这个字的意义,叫形旁,一边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叫声旁,如‘钢’字。我们可以从表示意义的那一边推测这个字的含意;也可以从表声音的那一边推测这个字的读音。”讲  相似文献   

6.
形声字是汉语中造字能力最强的构字方法,也是现代汉语中数量最多的汉字类型。它构字往往是选择一个音相同或者音相近字做声旁,再配上一个表意类别的形旁,组成不同的字,同一个声旁可以加不同的形旁,同一个形旁也可以加上不同的声旁,由于这种构字方法的灵活与简便,它成为造字能力最强的构字方法。  相似文献   

7.
林妙真 《广西教育》2010,(13):50-50
一、培养迁移思维 中国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成,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意义范畴,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教师恰到好处地利用形声字的造字特点开展教学,能有效帮助低年级学生识字。  相似文献   

8.
常用汉字中有80%以上是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形旁,一个是声旁。形旁表示字的意思,声旁表示字的读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带有“王”字旁的字,如“瑕”、“瑜”、“珍”等。记得在教学“瑕”时,有个学生问我:“瑕”字含有关玉的意思,偏旁却是“王”,为什么不是“玉”呢?是啊,用“玉”字做偏旁更合适,这是为什么呢?课后我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原来在这个字中,我们所  相似文献   

9.
形声造字法造的字既有表意偏旁,又有表音偏旁,使汉字带有一定的记音性质,同语言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联系,把汉字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运用形声字,就需要对其形旁、声旁有较深入的认识,并对形旁和声旁的表意、表音作用有一定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形声造字法造的字既有表意偏旁,又有表音偏旁,使汉字带有一定的记音性质,同语言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联系,把汉字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运用形声字,就需要对其形旁、声旁有较深入的认识,并对形旁和声旁的表意、表音作用有一定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于虹 《文学教育(上)》2010,(12):126-126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其中形声字占85%以上。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构成。字是词的书写符号,是语言中词的音和义的最小载体,所以字义也往往与字的读音有关。这种现象在形声字中的反映,就是声符除了标声之外也往往兼有表意的功能。而声旁的表意功能,往往被我们忽视。  相似文献   

12.
现行汉字的80%以上都是形声字。形指形旁,表示字所指事物的类属或意义;声指声旁,表示字的读音。表义是汉字的本质特征,所以识字的关键是据形析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同一个声旁加上不同的形旁组字教学。如: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可从不同的形旁区别字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文部分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打折腿()参差(绽弃(酝酿(病娜((5分)蜕变() ) )、.少、,了、.了、将下列五组材料中相关的三部分组题后的括号内打“杯”、不对的打“x”(5分) 1.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构成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如:钢、想、梨都是形声字,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凭声旁读出字音来,如:助、胶、核都可读卜6。() 2.根据字的偏旁部首和笔画可在《新华字典》内查出字的读音及意义来,如“般”字可查“货”部,十一画。() 3.蝙蝠、山、阿尔巴尼亚、沙发都是单纯词。() 4.“操场正对着窗户。”“我对班长有意见。”“你说得很对。”三句…  相似文献   

14.
形声字世界上的文字有表(?)和表意的分别。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它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汉字构字的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几种(即六书),其中最多的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范围,叫形旁(?)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声音范围,叫声旁。形声字形旁与声旁组合的位置是多种多样的(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外形内声、内形外声、形占一角),懂得形声字的造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汉字.但是,由于语音的演变,有些声旁不再代表这个字的实际读音了,靠声旁推断字音容易造成误读.另外,有些形旁也不能表义了,靠形旁也推不出字义来。这两点必须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形声字是在象形、指事、会意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尽管还属于表意性质的文字,但已经突破了汉字形体的束缚,沟通了方块汉字与语音的联系。这是汉字形体从表意迈向表音的一个重大发展。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形旁和声旁的配合关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和小学生学习实际,我们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十种方法.1.编写字谜或顺口溜.如把“亮”字编成:“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下边秃宝盖,几字底下藏.”“闯”字编成:“门儿大大开,马儿跑进来.”克服了机械记忆的弊端,化难为易,减轻了学生负担.2.“找朋友”.把一定数量的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分开写在卡片上.分给若干学生.拿到卡片的人都到讲台前找自己的形旁(或声旁)朋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纸笔测验方法探讨了中级水平留学生对部件熟悉的陌生形声字的语音提取特点。结果表明,字的类型、声旁位置和形旁可命名性影响中级水平留学生对部件熟悉的陌生形声字的语音提取,具体表现为:规则字的命名成绩好于不规则字;声旁在右的汉字命名成绩好于声旁在左的汉字,形旁不可命名的汉字命名成绩好于形旁可命名的汉字。当陌生形声字的形旁不可命名时,中级水平留学生对整字的命名更倾向于利用声旁信息;形声字声旁在右时,利用可单独命名的声旁命名整字的可能性更大;当形旁可命名时,声旁的语音线索与形旁的语音线索存在竞争。中级水平留学生对部件熟悉的陌生形声字语音提取主要采用"读声旁"、"读形旁"和"类比"三种策略,尤其以"读声旁"和"读形旁"等"读半边"策略为主。  相似文献   

18.
宋雪琴 《成长》2020,(4):129-129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小学识字教学中仍然存在的教师教学形式单一、对汉字缺乏深入理解等问题,并从丰富教学方式和深化对汉字形、音、义的理解出发,对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果进行了探究。例如:用“包”字作声旁,配上不同的形旁,就组成了“跑、泡、抱、苞”等;用“氵”作形旁,与不同的声旁组合,就是“江、河、湖、浪、海”等。  相似文献   

19.
〔问疑解难〕 1、形声字有什么特点? 形声字的特点是;既有表示字的意义的形旁,又有表示字音的声旁,具有汉字以表意为主,又兼有表音的特点。 2、形声字结构有哪些形式? 由于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因此,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也是多样的,主要有八种结构方式:①左形右声:江、任、鲤等:②右形左声:攻、剁、期等;③上形下声:茅、岗、芳等;④下形上声;想、架等;⑤内形外声:问、辨  相似文献   

20.
陵字的形声求义之途有三。一、从偏旁“阜”形出发,有“土山”、坟墓等义。二、从形旁与声旁的结合考虑,有升登、乘驾等义。三、陵字是“凌”的假借,具“冰”、“冷酷”、“欺凌”等义。但与形旁有关的“陵”字又一义,是作“水道”或“水”解,却至今无人论及,此义,从《越绝书》《吴地记》、王粲诗等得到明证。江苏松陵、陕西灞陵之陵字,亦应作“水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