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粤人食芝     
粤人有采山而得菌,其大盈箱其叶九成,其色如金,其光四照。以归,谓其妻子日:“此所谓神芝者也,食之者仙。吾闻仙必有分,天不妄与也。人求弗能得而吾得之,吾其仙矣!”乃沐浴,齐三日而烹食之,入咽而死。其子视之,日:“吾闻得仙者必蜕其骸,人为骸所累,故不得仙。今吾父蜕其骸矣,非死也。”乃食其余,又死。于是同室之人皆食之而死。  相似文献   

2.
原文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逢龙,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令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鹿游于朝也。"  相似文献   

3.
庄子送葬     
郭俊臣 《阅读与鉴赏》2007,(9):67-67,71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①,使匠石斫之②。匠石运斤成风③,听④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⑤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⑥死久矣!’自夫子⑦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相似文献   

4.
秋蝉辞     
或曰:蝉隐于地下十数年,一朝见日,七日之期而后没,不复再生,其或异于蜉蝣之朝生而暮死,或异于龟鹤之碌碌而百年。其生或曰壮,或曰美,或可曰奇。夏日临风,闻蝉鸣者多矣,而寡有人知其隐没十余年。此隐之时,或可冻馁而死,或因蛇蚓而死,或病死,或窒息而死。或饱死,或曝日光死,其死者亦多矣,而终盼其七日之辉煌,于是高歌,言人之不能言者,倡人之不能倡者,尽人之不能尽者.终人之不能终者。而于此七日,亦有虞险,或有螳螂黄雀之虞,或有风雨交袭之虞,或因蜕而不利死,或因为捕虐击死。其能尽意者少矣。于是,余叹曰:蝉者,天下之大不易者矣。  相似文献   

5.
望洋兴叹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①渚②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③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兴叹日:"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④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⑤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⑥."  相似文献   

6.
“故为之说”是《捕蛇者说》末段的一句话。不少人认为“之”是指示代两,而认为“说”是名词。对此,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之”是代词,代蒋氏,“说”是动词,理由如下:“我”听了蒋氏“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的话后说:“余悲之。”“悲”  相似文献   

7.
苏辙原文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祜中,戍秦州, 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唯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十日十病十愈,吐、  相似文献   

8.
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回答文后问题。论语辩柳宗元或问曰:“儒者称《论语》,孔子弟子所记,信乎?”曰(A):“未然也,孔子弟子,曾参最少,少孔子四十六岁。曾子老而死,是书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也远矣。曾子之死,孔子弟子略无存者矣。吾意曾子弟子之为之也。何哉?且是书载弟子必以字,独曾子、有  相似文献   

9.
古之球迷必有空。球迷者,所以爱队迷球忘我者。人皆生而球迷者,孰能无爱?爱而不迷球,其为废也,终不得矣。生乎吾前,其幸也固多乎吾,吾喜之贺之;生乎吾其幸也固厚乎吾,吾恭之羡之。我恭喜者,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相似文献   

10.
古文今解     
[古文] 孟子日:"事孰为大①? 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10):11-12
作为儒家的最重要经典,《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君子这一概念贯穿始终,可见其地位之重。孔子以"德"诠释君子,君子于是成为理想人格的化身,社会道德的楷模。本文将从君子修己之道、君子为人处世之道、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因材施教培养君子等四个方面探究孔子有关君子培养标准和培养途径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回执     
博士先生: 初读汝信,实以为然,觉吾信之言过矣.然精读,以吾之愚见,汝言实有偏颇之处,不足为训也.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汝之所言,关乎人性、科学、生活之辩,安能失之以毫厘乎? 伯爵者,兼具人文、科学之心也.瘟病猖狂,彼以财物给民,日:人文之心有矣.至于科学,以资相助,得显微镜,故日:科学之心具矣.然观其二者,其实无共通之处欤?显微镜者,察微鉴毫,能观病菌,是以诊疾治病,解瘟病之患矣.况伯爵二者并行,兼顾济民与科学,故功成也.吾见汝,专顾科学,固然也.然火星者,与人文相较,则吾可言风马牛不相及也.汝岂能言临火星而缓饥荒乎?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1-5题。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①。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②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唯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  相似文献   

14.
孙叔敖埋蛇     
刘向  饶忠祥 《阅读与鉴赏》2008,(12):51-51,55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①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②吾见之,恐去③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相似文献   

15.
宋昭公出亡     
昔①宋昭公②出亡③,至于境④,喟然⑤而叹曰:“呜呼⑥!吾知所以存亡。被服⑦而立,侍御者⑧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⑨者!’外内不闻吾过⑩,吾是以紒紜矠至此,吾困宜紒紝矠矣。”于是革心易行紒紞矠,衣苴布紒紟矠,食紒紡矠,昼学道而夕讲紒紣矠之。二年美闻紒紤矠,宋人车徒紒紥矠迎而复位,卒为贤君紒紦矠。谥紓紛矠为昭公。既紓紜矠亡矣而乃寤紓紝矠所以存,此后醒者也。———《新书》  相似文献   

16.
望洋兴叹     
<庄子·秋水>记载:"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即海神)而叹:‘……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7.
逢蒙学射于羿~①,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②,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③。”曰:“薄乎云尔~④,恶得无罪~⑤?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⑥!'问其仆~⑦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  相似文献   

18.
韩愈《祭十二郎文》说“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其《进学解》又说:“头童齿豁,竟死何裨?”证之史实,三处的年龄分别是35岁、36岁和44岁。韩愈卒年56岁,不算长寿,但30多岁就如此衰老,以至于44岁  相似文献   

19.
可楼记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辟。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相似文献   

20.
【习题】1.下列各句中的其字,与例句中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A.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B.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