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小说的教学     
由于语文教材中的单元设置,主要是按文体来划分的。因而依托于文体来教学,不仅顺理成章,且还提供了一个最为便利的操作平台。凡文都有体,即为载体。关于文体之分,古人早已说过大体则有定体则无,这就表明文体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从文体间的差异入手,即可找到教学的切入点。这里且谈一谈小说文体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单元可以说是课文中的“大部头”,因为其篇幅冗长,涉及到结构、人物、环境、主题、写作特色等多种知识.让许多教师感到无从下手。如果按照传统的“串讲加解释”的教学结构模式.会使学生感觉毫无头绪.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最终结果是教师累、学生烦.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理念影响下.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悟出了几点体会.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小说是现代最普及的学样式。在中学语教学中,小说占有重要一席,但由于它篇幅长、人物多、情节复杂、涉及面广,给教学带来诸多困难。加之一些外在因素(如落后的小说观念,功利化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小说教学非小说化的货币依然存在,概念图解、散漫无序、肢解分析等都是目前小说教学常见的病症。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课本中,古今中外小说入选的篇目不少,师生都很欢迎,各册中入选的小说,一般来说,篇幅都比较长,倘若依赖课堂四十五分钟的三两节课来完成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用比较经济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呢?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现写出来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小说,真正做到了“给语言以窄地盘,给思想以宽地盘”,其思想容量之深广,艺术手段之精妙,在现代文学史上是无与伦比的。他的每一个短篇,都象一个蕴藏量极大的金矿,总挖不完。然而,由于鲁迅小说含蓄隽永的风格,也由于时代的距离,对于阅历较浅的中学生来说,要准确地、较透彻地理解鲁迅小说深刻的思想意义,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如何突破这难点,是鲁迅小说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较多地采用了如下方法。一、激疑。以《祝福》为例,了解祥林嫂的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是理解作品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四个方面对在高中小说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索,与传统小说教学相比,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  相似文献   

7.
8.
赵霄 《学语文》2012,(3):15-16
新课标对文学鉴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不可否认,小说中隐含的博大深沉的心灵世界是很吸引我们去探索的  相似文献   

9.
任何小说,读者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它进行阐释,而由于个人生活环境、人生经历、性格倾向的不同,理解作品也就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而要作出恰当的审美评价,则要处理好几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的叙事性文学式样。小说这种文体,在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小说往往是完整的文学作品,有作者情感的融入,有社会背景的影响,有周围环境的烘托。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成了我在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一、熟悉小说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第一要素,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  相似文献   

11.
文学教育有助于素质教育。小说恐怕是最具可读性最有吸引力的文学样式,它有着得天独厚的艺术优势,因而以鉴赏为主的小说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在以下两个方面显得更为突出一、有利于优化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小说教学更能体现“教学的教育性”(赫尔巴特语)、“文学的人学性”(高尔基语),因为“文学是人学”,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作品,它“最深刻  相似文献   

12.
正辩题一:散文化小说教学的思路陈金铭(《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依照惯例首先请几位上课老师谈谈对《水》这篇课文的教学思路。钱发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有两点体会——一是语言非常特别,把常人的感受用相对比较陌生的方式表达;二是关于《水》的主题,目前的解读比较多元。我想通过教学告诉学生:文学作品,你可以读得和别人不一样,读出自己的理解。根据五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上关注了陌生化,但没有深入到如何陌生化,主要抓学生熟悉的细腻描写。所有的教学环节围绕"感觉"展开,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3.
《大纲》要求:高中二年级“阅读文学作品,能理清情节线索,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领会文学作品语言的优美生动。”同时,它要求高中三年级要“初步具有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小说是文学作品的一大类别,现行教材中,小说单元集中在高二、高三年级,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如何进行小说的教学与阅读是目前语文教改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学会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旨在发掘美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美、领悟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小说作品,这些小说以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情节以及深邃的思想内容等引导学生品尝人生、陶冶情操,获得无尽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5.
从四个方面对在高中小说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索,与传统小说教学相比,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地位十分突出,仅小说作品就有《社戏》、《一件小事》、《故乡》、《孔乙己》、《药》、《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达八篇之多。鲁迅小说思想深刻,寓意深远,加上时代的变迁,给现实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当代的中学生文史知识不够丰富,缺乏基本的人生体验,学习鲁迅的小说,自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课本里选了多篇鲁迅小说。我在教学中积累了一些问题,也有点粗浅看法,这里提出来求正于大家,以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共同提高鲁迅小说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纵览中外文学史,不难发现:在文学的诸多门类之中,小说是成熟最晚的.诗歌是最早出现并成熟得最早的;散文居其次;戏剧的成熟期也先于小说.作为“后来者”,小说自然地融会了先行成熟的各种文体之精华,成为一种“集大成”的文体.它几乎包含了语言艺术的所有审美属性:诗的真挚情感,优美意境;散文的挥洒自如,可庄可谐;戏剧的高度集中、尖锐冲突……而它自身又有其固有的审美特色: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的典型环境.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的小说,更是文质兼美的中外名家名篇.其生动的形象,精妙的语言和独特的构思,构成了摄人心魄的艺术魁力,深沉地吸引着人们去倾  相似文献   

19.
小说是中学语文教材选文重要的体裁之一。据统计,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订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必修教材有5册20单元(每册4单元),共65课79篇文章,所选小说的课数与篇数分别占有全套书的9.2%和7.6%,可见小说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的比例不算少,  相似文献   

20.
<正> 当前,在中学语文教学界,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各具特色的探讨,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谓百花齐放,五彩纷呈,可喜可贺。至于教学方法,更是众说纷纭,仁智见异。其优劣利弊好坏得失本文不涉。笔者想就传统教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