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学生们正在学习《钱塘湖春行》。通过朗读和赏析,学生们体会到这首诗通过对水、云、莺、燕、花、草等典型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早春时节西湖的蓬勃春意。我顺势引导学生们闭上眼睛想像:在你眼前呈现出怎样的景象——学生们闭上了眼睛,在音乐的伴奏下,那神情犹如一个个引马缓行,沉醉于旖旎春色的游  相似文献   

2.
《绝句》是唐朝伟大诗人杜甫的名篇 ,诗中生动地描写了一幅春天充满生气的意境深远的画面。针对这首诗的特点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 :一、自学古诗 ,引导学生想象图画 ,体会意境。学生读诗自学 ,通过自学弄清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都在什么地方 ,对这首诗有个大致的了解。二、通过“画诗” ,理解诗句 ,体会诗情。1 .出示前两行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时我问 :“这两行诗描写了什么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然后 ,我在黑板上画出了柳树和蓝天 ,问 :“你能画出黄鹂和白鹭吗 ?”学生一听 ,纷纷举手。我让…  相似文献   

3.
<正>《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这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诗人从白帝城乘船到江陵时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喜悦、愉快的心情。教学这首诗,我抓住了其写法上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我运用五步法教学这首诗。第一步:听教师板书《早发白帝城》后,介绍时代背景。李白是我国唐代最杰出的伟大诗人之一,人称"诗仙"。他的诗想象丰富,善于描绘  相似文献   

4.
(学习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风》时,教师通过自读、释词、朗读、想象画面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意境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课例片段:师:学习这首古诗,你会回答老师的这几个问题吗?①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②诗中景物有哪些色彩?③诗中表现的是什么季节?④诗中景物体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古诗中描写了树叶凋零的秋景、百花盛开的春景、巨浪滔天的水面、随风摇摆的竹林。)[设计意图]对古诗的整体把握是我们改写古诗的前提,它可以使我们将古诗的内容全面地表现出来,为下面进行的改写做准备。师: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  相似文献   

5.
在人教版第九册语文教材中,编者选用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暮江吟>一诗.在教学这一课时,学到"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当学生们都沉浸在诗句为我们描绘的美好画面中时,"老师",一声高喊打断了学生们的遐思.  相似文献   

6.
本课所选的三首诗都是唐诗,节奏鲜明、韵律优美、内涵丰富。每首诗不仅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而且充溢着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吟诵,在琅琅的书声中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人浓浓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的积累。为此,教学可以这样来设计:一、熟读,初步感知1.查阅资料,读通诗句在每首诗的授课开始,都要让学生交流一下诗人的生平及写作背景,也可以是诗中疑难字、词、句的注解以及诗人其他的诗作。这些资料可以通过电脑课件、书面文稿、挂图等形式出现。在交流之中互相补充。针对学生说得不当、不…  相似文献   

7.
杨希水 《云南教育》2003,(31):28-29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刘长卿十分善于描写景物,本诗就是他写的景物诗中的一首。该诗以极其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诗人逢雪旅途劳顿急于投宿和遇借宿人家热情接待,诗人感到宾至如归的心情。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想像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好本诗的基本途径。一、解释诗题,初知诗意《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逢”,作“遇到”讲;“宿”,投宿的意思;“主人”,这里指投宿家的主人。诗题的意思是旅途中下起了大雪,夜里投宿在芙蓉山一户人家。全诗讲述了诗人在投宿过…  相似文献   

8.
王维是唐朝很有才气的诗人。由于他对黑暗现实不满,后半生隐居乡里,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山水诗,《鹿柴》是其代表作《辋川集》二十首中的一首。鹿柴是辋川的一个地名。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王维不仅是诗人,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很广泛,绘画、音乐、书法等方面的造诣都很深,这首诗体现了诗、画、乐的完美结合。教学这首纯写景的五言绝句,一是引导学生感悟诗人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景物的;二是引导学生在读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首句“空山不见人”的“空山”不是指空旷无草木的荒山,而是指空寂清冷的山…  相似文献   

9.
赵刚军 《成才之路》2014,(20):40-40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树立课堂是动的、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个性的,为学生成才搭建平台。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 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力求做到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快乐。例如,在教学杜甫的《绝句》时,我先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边读边圈出诗中的景物。接着,我又播放了这首诗的配乐朗读。他们在全神贯注的倾听中,初步感受诗句的优美。这时,我放手让学生朗读古诗,又组织学生结合图画及文下注释合作赏析诗句,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到这首诗是通过对春风、花、草、燕子、鸳鸯的描写,展示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我都注重创设富有趣味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10.
很多教师在古诗的教学中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古诗结构严谨,含义深刻,教学中教师会大费口舌讲解历史背景,逐字分析诗句意思.经常是教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不久前,我听了王自文老师教学的<古诗二首>,王老师的新型上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在写景古诗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景物,再找出景物的颜色,然后抓住重点字词读活画面.这样的古诗教学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学得主动,教师教得轻松.现就以(望天门山)一课的教学为例,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11.
王维的诗歌以山水田园描写独具风格,形成了唐诗一大流派。其诗景物描绘千姿百态,而"林"在诗句中频繁出现,成为表达归隐之心的核心意象。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引导学生揣摩意境,就是通过欣赏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去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使诗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  相似文献   

13.
在教古诗《梅花》时 ,我采用了尝试教学法。在学生学习古诗《江雪》的基础上 ,先指导学生自学古诗 ,引导学生讨论 ,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 ,最后让学生质疑问难。其核心就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掌握思考方法。布置预习 ,明确目标。 一上课 ,我就揭示课题 ,简介诗人背景后 ,用幻灯提出问题 ,布置预习自读 :这首诗主要描写什么景物 ?描写哪个季节的景物 ?从诗中哪个词可看出来 ?诗中哪些词具体描写这种事物的外形、颜色、气味 ?要求学生围绕这些问题 ,反复朗读课文 ,带着问题思考 ;并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 ,会背诵默写。自读尝试 ,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4.
一、竞出新意的中唐诗坛诗贵创新,诗人总是在不断追求艺术创新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创作个性、建立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追求创新的努力.在唐代的诗人中愈来愈自觉.李白的著名诗句"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古风》第一首),生动地反映了盛唐时期诗歌创作上的活跃状态.诗人们仿佛意识  相似文献   

15.
《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这首诗意境高雅,情趣盎然,诗句通俗易懂,语言优美流畅,读来朗朗上口。浅显的诗句中却蕴涵着诗人对老朋友的深厚情意,透过诗句体会诗人的真实感情,就成了这首诗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帮助学生细腻而透彻地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意,陶冶学生的情操,我采用电教媒体,进行了以下教学。 一、用音乐烘托气氛,创设情境 在背景介绍中,通过悠扬缠绵的乐曲以及抑扬顿挫的范读录音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去;在讲解后两句时,李白立于江边遥望帆影在滚滚的长江上…  相似文献   

16.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诗句洗练,言浅意深.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赏诗中描绘之梅,悟作者心中之梅,明了怎样的言语形式承载了怎样的思想情怀呢? 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在多角度的读中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品味.   ……  相似文献   

17.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诗句洗练,言浅意深.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赏诗中描绘之梅,悟作者心中之梅,明了怎样的言语形式承载了怎样的思想情怀呢? 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在多角度的读中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品味.   ……  相似文献   

18.
《江雪》(第七册)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描绘自然景物的一首诗。诗句形象逼真,读了诗犹如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漫天大雪,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而江上却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钓鱼这一境地。  相似文献   

19.
我听了一节数学随堂课--"相遇"(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6页).课上.我认真观察、仔细倾听了学生解决"相遇"的过程和教师的引导过程.现将我的所见、所思、所为与同行们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20.
音乐新课程标准鼓励教师通过生动鲜活的有效性活动,发展学生音乐感受力、音乐表现力、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弹奏深度解读的旋律——精心备课,备出音乐的背景、情感的浓度 备课是高效音乐课堂的前提和保证.新课程标准倡导要多元理解文化、弘扬民族音乐、彰显地方特色,鼓励师生共同探究、共同学习.在教唱苏教版教材《我爱米兰》时,执教教师课前利用网络资源,上网查找了很多关于"米兰"的资料,总结归纳后向学生介绍:因为米兰的花儿很小,小得粟米一样,而它的花却很香,像兰花一样(师板书时把粟米写在前面,把兰花挨着写在后面),所以取名为"米兰"(师将中间"米"和"兰"字圈起来,这样边说边板书,既形象又生动).在本课接近尾声的时候,执教老师又给学生们播放了《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将音乐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们不仅表现出对老师辛勤劳动的感激,更加深了他们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师生们以歌声为纽带进行着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