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磊 《商洛学院学报》2013,27(1):11-15,28
外交保护是国际法上国家保护自己国民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长期以来围绕外交保护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手段,国际社会存在比较大的分歧。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编纂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是目前该领域最权威的国际法文件。以该文件作为线索,可以发现,国际法委员会对外交保护的"准定义"尽管已经较为全面,但是还应当融入"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与"用尽当地救济"这两个关键要素。就外交保护的手段而言,一部分西方学者认为应当包括武力行为,这源于外交保护在历史上曾经长期成为西方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但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及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都认为,外交保护必须采取和平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外交保护是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极富争议的传统手段,通过梳理近年来国际法院审理的国际投资案外交保护案件,可发现外交保护制度的式微,反映了外交保护的自身弊端,但弊端并不意味着国际投资领域外交保护无足轻重。在投资仲裁不断发展的当下,外交保护依其特性,仍有复归的价值,其可作为保护投资者的最后一道屏障。我国鲜有外交保护的实践,在未来,应重视我国海外投资外交保护制度建设,将外交保护作为应对特殊情形的兜底手段,实现外交保护与投资仲裁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系统而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既要从基本原则、模式选择及功能定位等层面明确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宏观架构,也要从鼓励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组织管理机构及工作协调、竞争秩序规范、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侵权救济等方面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4.
用尽当地救济是一项国际习惯规则。本文从用尽当地救济规则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了规则在国际投资法中的适用范围及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所发挥的作用。明确了对用尽当地救济规则不应否定和放弃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试论用尽当地救济与WTO争端解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尽当地救济原则是一项传统国际习惯法规则。作为争端解决的两种途径,当地救济和WTO争端解决机制在主体、适用的法律和所解决的争端等方面均存在差别。这些不同反映两者功能错位。当地救济与WTO争端解决本身的功能错位和GATT/WTO的实践都表明: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在WTO争端解决中并非国际习惯法规则。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地位的变化,与国家主权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关于国籍     
《初中生》2013,(Z1):15
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一个国家的国民的法律资格,也是国家实行外交保护的依据。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出·生这种方式取得国籍的。根据出生取得国籍分为依血统和依出生地原则。根据出生取得国籍,并非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量公民走出国门和国家利益日益全球化,中国海外公民和法人的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本着“外交为民”的民生关切原则,中国政府加大了领事保护的力度,整合相关资源,为海外公民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人性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公共外交的迅速发展对不干涉内政原则的生存空间形成了严重的挤压,干涉内政的行为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不干涉内政原则要重新确立权威,就必须在把握内政范畴变化规律、明晰公共外交和干涉内政的联系的基础上,明确不干涉内政原则的新范畴.我国只有灵活对待不干涉内政原则,在化解各种争议(当前主要是中国责任论)中推进中国公共外交深入发展,才可能更好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源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它以“十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是中国外交理论建设的一次重要飞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我国人格权的沿革入手,阐述了人格权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法律关于人格权的保护及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法律特别是民法应明确人格权的具体内容,对新型人格权加以规范,明确肯定人格权法独立归编以及完善救济制度,以使我国人格保护机制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我国现行立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状况,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权的权利性质既是一项宪法权利,也是民事权利,提出义务教育权的司法救济方式应包括民事救济、刑事救济、行政救济,并且当受教育权在普通诉讼得不到救济时,应该能得到宪法的救济,我国还应完善受教育权的宪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2.
周边外交是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周边外交是创造有利于国家发展、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基础。中央研判形势,反思周边工作,专门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明确了今后5年至10年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以及解决周边外交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中央加强顶层设计,运筹外交全局,强调周边在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2013年以来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加大了周边外交力度,突显"周边是首要"的中国外交思路及其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3.
无论就公众外交的区域层次还就其文明层次而言,都可把海外华人作为公众外交的客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民社会的形成是公众外交兴起的关键条件.从这两项条件出发,美国可以成为中国公众外交对象的一个典型.对美籍华人开展公众外交,应注意其指导原则、推进时机、操作方武和路线选择上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由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在整体权益上具有公权性质,因而,政府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肩负着最主要的责任,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要保护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仅依靠政府之力并不足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政府以外的其他群体、组织乃至个人的理解、合作、支持、配合、参与、协助、援助、督促等都是必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地将公众参与确立为其基本原则之一。本文从公众参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法理基础入手,探讨了该原则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环节、行政执法环节、监督和救济环节中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农村弱者受义务教育权的主体可以分为区域性的和零散性的两大类。农村弱者受义务教育权存在着机会、过程、结果的不平等。保护农村弱者受义务教育权是平等原则的基本要求和人权发展的必然要求。保护农村弱者受义务教育权的法律原则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和消除社会排斥原则;具体法律制度构造为在立法方面对其进行倾斜保护.在行政执法方面对其主动积极保障,在司法方面对其广开救济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投资领域,用尽当地救济是处理东道国与外国投资者之间纠纷的一项传统而重要的国际法原则。但是,出于维护自身财产权利的考虑,和对东道国司法的不信任,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倾向于将投资争议诉诸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来予以解决。这种做法导导致了ICSID仲裁庭管辖权的扩大,甚至凌驾于东道国国内司法体系之上。而对于东道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如何正确地适用"用尽当地救济"原则来保护国家利益,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党外交演进的历史逻辑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经历了正常化、成熟和深化3个时期;从政党外交的创新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无论在指导思想、外交原则、外交格局方面,还是在外交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发展的启示是:政党外交对实现国家外交战略目标、提升政党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时代主题的科学把握,是政党外交创新发展的重要依据;服务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政党外交的根本出发点。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发展始终服从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和需要,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国家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8.
纵观俄罗斯的外交历史与传统,空间因素下的自然地理状况、国土疆域、资源条件和地缘政治环境均深深影响着俄罗斯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以及对周边文明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俄罗斯人特有的安全观和发展观,对俄罗斯的外交理念、外交思想、外交战略和政策都有极其巨大的影响。空间因素是俄罗斯政治文化形成的依托和土壤。政治文化孕育了其外交思想的形成,外交思想又制约着其外交政策的决策。空间因素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潜在地指导并推动着俄罗斯各个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外交进程,隐性地融入俄罗斯外交历史的传统和脉络,成为分析研究俄罗斯外交领域中极其重要的指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范炳良 《天中学刊》2000,15(1):23-25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早已成为我国外交工作中一项不可动摇的原则.新时期到来之后,邓小平根据国内外的实际,对这一外交原则又赋予新的内容.这是对我国原来外交方针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国外交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辉煌胜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随着行政指导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出现 ,行政指导中相对人权益保护问题日渐突出。本文从我国行政指导的现状出发 ,提出在信赖保护等原则指导下 ,完善行政指导的相关法律制度 ,依法对相对人权益进行有效的救济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