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教师有效提供社会服务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基于高校社会服务双向性、丰富性、针对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分析了高校教师提供社会服务存在的缺乏有效组织制度保障,服务途径单一、效率低,服务能力不足、质量低,参与服务的积极性低,缺乏完善的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等问题.促进高校教师有效提供社会服务的对策包括: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基础保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服务途径,提供培训和实践机会提升服务能力,协调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完善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我国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参与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对全国36所高校1 206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我国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参与程度总体偏低;教师社会服务参与在人口统计学特征(性别和年龄)、个人工作特征(任教学科、职称和人才称号)和组织特征(院校类别和层次)上存在差异;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动机、能力、工作职责认知和感知到的组织支持会对不同类型的社会服务参与产生影响。为此,教师需自觉加强参与社会服务的思想觉悟,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合理安排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耦合发展路径;高校需完善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制度化规范;政府需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及其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是当代高校三大职能,这已成为共识,而三大职能的直接完成者就是高校教师。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教师如何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协调起来,并使它们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发掘高校教师潜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正确认识高校教师的教学、科技和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及时走出误区,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潜力、科研潜力和社会服务潜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现代社会高校教师所承受的压力的调查,详细分析了高校教师的现状及图书治疗服务的概念和特点,提出在高校教师中推广图书治疗服务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图书治疗服务的有利条件和推广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审视,社会服务能力并非高校教师"与生俱来"的素质构成。教师高水平服务社会,不仅要求其具备与之相应的通用能力和可迁移能力,还须拥有前瞻能力、捕捉信息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以及与实践话语的融通能力等。高校教师高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的生成,既需要在高校外部营造有利于教师服务能力发展的良好氛围,也需要在高校内部处理好教师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职责的关系,不断增强教师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改革现行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与教师服务评价制度,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师服务学习制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所高校853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领域均不同程度存在失范行为,分别体现在教学责任的履行、师生关系及学生评价;科研研究过程、成果发表、学术评价以及教师对社会兼职及其与本职工作利益冲突的态度等方面的失范。鉴于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普遍性和严重程度,应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通用标准,以规范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微课的特点和高校教师微课建设的现状,结合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内容,分析高校教师利用微课在技能培训、公共安全宣传、公民素质教育、办事指南、终身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社会服务的可行性,并以中级焊工培训为例介绍了微课在社会培训中的具体应用,总结以微课为纽带进行社会服务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文化在社会转型期呈现出自觉性与自在性并存的特点。文化自觉是促进高校教师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对保证其建设方向、引领人才培养、驱动科研创新和保障社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高校教师文化建设,必须提升对高校教师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知,认真分析其所处的时空特性,保证其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发展型高校教师科研激励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应发挥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其中,科研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到高校培养人才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因此,结合教师需求研究当前高校教师科研激励机制,对调动高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提升高校的科研实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肩负着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服务社会等学术责任。高质量的教学是当代社会对高校及高校教师的首要期待,教学理应是高校教师的首要学术责任。然而,高校教师在履行教学学术责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种种困境和障碍。其中,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的偏颇、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割裂及教师学术责任意识的淡化与职业道德的缺失可被视为最主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心智模式的完善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改善高校教师的心智模式,提高高校教师的内在动力,是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发展进步的关键点与着力点。根据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鉴于高校教师心智模式的构成和中国高校教师心智模式的发展现状,通过培育乐教和爱校的思想意识,树立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念,塑造奉献、忘我的情感体验,营造乐观、和谐、进步的工作氛围等措施,完善和优化高校教师心智模式。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适应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需要,高校法学专业教师队伍在做好社会急需的法律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还以各种形式直接参与国家法制建设的实践,为我国的法制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发挥了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自编问卷对唐山市四所高校的174名教师的专业生活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高校教师绝大多数的专业生活满意度都处于中间状态,对社会服务生活感到满意的人数最多,对科研生活感到满意的最少,教学生活满意度居中;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生活满意度两两中度相关;高校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在性别、学位、所从事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婚姻状况、年龄阶段和职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所需人才要求的提高,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企业所提供的咨询服务、毕业生的社会评价等.因此,必须构建新时代环境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切实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及激励理论,进而提出了激励措施,以期能对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完善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培训与开发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的关键,也是实现我国高校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高校国际竞争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举措。文章探讨了供应链管理与高校教师供应链的关系,提出了高校教师供应链的概念,并分析其特殊性,提出了供应链管理视角下高校教师培训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有需要才能生存、发挥职能与谋求生存有着质的区别、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全部职能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生存之本";讨论了加强对高职院校内部社会服务的研究、突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特色、注重社会服务的全方位性和直接参与性等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研究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兼职兼薪是高校教师履行服务社会职能、促进知识资本转化和知识价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受多重制度逻辑下相关利益主体目标及行为差异性的影响,高校教师兼职兼薪容易陷入政治逻辑与学术知识逻辑、市场逻辑与学术知识逻辑、效用逻辑与学术知识逻辑之间矛盾的现实困境。因此,治理高校教师兼职兼薪,应引导政治逻辑与学术知识逻辑相互结合,推进政策执行与人才培养定位相统一;应缩小学术知识逻辑与市场逻辑间的距离,完善教师兼职兼薪制度以填补"制度真空";应提升高校教师回应社会公众问题的思想意识,促进社会服务中知识层面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教师充分、有效参与产教融合既是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保证,也是高校高质量开展产教融合的表征。为了解高校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的实然状况与影响因素,基于动机理论,对264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校教师产教融合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之间存在“意强行弱”的差异现象;提升自身知识与能力是高校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的首要动机;不同性别、学科、职称、学校层次教师的产教融合参与行为存在较大差异;成长性动机对参与意愿、参与行为、参与行为—人才培养、参与行为—社会服务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诱因性动机仅对参与行为、参与行为—社会服务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可通过推进高校评估制度改革、注重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多措并举构建产教融合多重激励机制来提高高校教师产教融合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19.
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自身的能力与素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其能力与素质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高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论及高校教师的素质,首先必须涉及高校的社会职能。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的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的高等教育已从单纯的人才培养发展到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三者有机的统一。与此相应,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从事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因此,高校教师的能力与素质以及能力与素质的提高都必须围绕自己的使命来展开。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从事科学研究、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责任,高校教师的创新意义重大.本文认为,高校教师的创新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求生阶段、调整阶段和成熟阶段,每个阶段教师创新的内涵不同,要做的工作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