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托尔斯泰与中国古典文化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托尔斯泰主义是基督教和东方精神,特别是中国儒道墨学说的综合体,是东西方思想的合璧。他的一些伦理原则在形成时每一条都结合着中国古典哲学的思想而背离了基督教的教义。  相似文献   

2.
华裔美国诗人李力扬的思想和创作理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力扬是美国当代著名华裔诗人,他的诗歌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李力扬的诗歌创作主题和艺术手法深受中国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李力扬的思想及创作理念受到神秘主义思想及东西方泛神论及现代科学的影响;具体来说,李力扬的思想受中国道教、美国超验主义及西方基督教的影响。李力扬在诗中通过描写痛苦曲折的移民经历和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来表现世界的逻各斯,规律和道。  相似文献   

3.
针对基督教的一神论和绝对主义,本文试剖析日本基督教作家远藤周作的代表作《深河》的核心思想,阐明宗教多元主义思想是解决各宗教间冲突,构建和谐宗教关系的新的宗教思想范式。  相似文献   

4.
上帝与永恒法--论基督教神学中的普遍主义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是西方普遍主义传统的成熟形式。柏拉图主义、斯多葛主义和保罗的因信得救说,是基督教普遍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一神论、上帝统治论、人人皆上帝儿女的观念、救赎论、至善论和唯实论等,是基好教普遍主义的主要表现。基督教普遍主义为突破狭隘的族群意识、确立普遍的人类意识开辟了道路,并为中世纪初、中期的政治统一和西方法治传统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但也同时给基好教带来了两极化、不宽容、喜好扩张和圣战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说教由来已久,罗伯·科恩(Rob·Cohen)导演的《木乃伊3:龙帝之墓》立足于东方主义思想基础,以温和的表象、基督教般的仁慈说教,用和中国文化套近乎的方式,不仅期望获得商业利润和票房价值,更是以上帝的名义对中国文化进行一场温和的西方主义“教育”。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误解和曲解,更是对中国文化进行的一种隐蔽侵略。  相似文献   

6.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艺术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艺术教育思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多元文化主义艺术教育?本文从多元文化主义视角审视多元文化主义艺术教育研究,梳理多元文化主义艺术教育领域中的多学科艺术教育的学术谱系,将有利于现代艺术教育的重构和发展,也标志着当代世界艺术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与形成.  相似文献   

7.
超验主义思想是美国文化独立的一杆大旗。在创立和形成超验主义思想体系的过程中,爱默生及其同仁放眼世界,在世界文化视野下积极探索,中国孔子等圣贤的思想渐渐进入了爱默生的精神世界。在友人同仁的支持鼓励下,爱默生潜心研读儒家作品,选择性吸纳孔子儒家思想,在与孔子等中国先哲结缘的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儒学情结,在超验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公民教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当代西方公民教育思想主要形成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流派: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社群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本文通过对这四个流派的简要梳理,审视其公民教育的核心理念,以期对中国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1920年代,赵紫宸对"五四"启蒙现代性思想抱有热烈的期望与认可,甚而要求按照启蒙思想原则对基督教信仰进行变革,但是,在蔡元培提出的"美育代宗教"的命题前,他表现出了与"五四"启蒙主义者截然相反的态度,并开始超越启蒙现代性思想的界域,1930年代以后,更在卡尔·巴特的新正统神学的影响下回归基督教信仰的传统,高举启示神学的旗帜,走向一种反现代化的文化守成主义思路.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奥康纳的基冬教启示主义观念造成了人木主义视角下人物阐释的困境.本文把人物分析还原到基督教启示主义文化语境中,发现并提出奥康纳的人物创作遵循了"解构一救赎"这一模式.奥康纳把所有人物作为"罪人"来描写,从而解构了现代人本主义思想中人的形象,并进而以笃定的热诚把神性维度引入对人性的提升上,为所有人物都写上昭示"救赎"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自然意义的天道是恒常而不可变更的,社会意义的天道则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神性意义的天道则具有永恒性、主宰性。道德形上学意义的天道观虽有其变化的一面,但其核心始终是“仁义礼智,天道在人”的观念。从西方思想文化来看,与中国文化中的天道观相对应的是其神论。大体上说来,西方神论的历史演变是从古希腊的多元神论开始,经过理性思辨的上帝观的洗礼,并与希伯来惟信传统的上帝观相结合,终而形成了基督教的上帝观。中西天道观的相通之处使基督教得以在中国传播,并为部分晚明学人所接受,而二者之间的差异则决定了基督教东传的种种曲折与反复,决定了基督教传教士与晚明学人之间的差异。前者旨在“学术传教”,而后者则重在“以教引实”。  相似文献   

12.
自然意义的天道是恒常而不可变更的,社会意义的天道则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神性意义的天道则具有永恒性、主宰性。道德形上学意义的天道观虽有其变化的一面,但其核心始终是"仁义礼智,天道在人"的观念。从西方思想文化来看,与中国文化中的天道观相对应的是其神论。大体上说来,西方神论的历史演变是从古希腊的多元神论开始,经过理性思辨的上帝观的洗礼,并与希伯来惟信传统的上帝观相结合,终而形成了基督教的上帝观。中西天道观的相通之处使基督教得以在中国传播,并为部分晚明学人所接受,而二者之间的差异则决定了基督教东传的种种曲折与反复,决定了基督教传教士与晚明学人之间的差异。前者旨在"学术传教",而后者则重在"以教引实"。  相似文献   

13.
杨义先生指出,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时间是整体性的,体现出一种时间整体观,源于中国之天道观;笔者认为,西方小说的叙事时间是片断性的,体现着一种片断时间观,源于基督宗教的终极观、宇宙论。在基督宗教,一方面,日同年的直接关连被分割了开来,日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另一方面,时间与永恒或天道的直接关连也被分割了开来;最后,基督宗教的时间又是直线的,不可逆地指向一个终极目标的。这一切使得时间的整体性聚合成为不可能,人只拥有时间的碎片,故西方小说只能从具体的人和事写起。中国古代小说的时间观实乃一种循环的、混沌式的时间观,与基督宗教的时间观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4.
培根利用基督教的文化资源对科学进行了现代性的诠释,他认为科学所认识的自然规律是上帝之光,科学代表上帝的权利。利用科学认识自然、控制自然是人类的复兴之路,这一复兴是出于上帝的计划。培根用基督教的语言阐述了科学推动人类进步这一现代观念,为科学树立了神圣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与基督教传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督教的罪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干坏事,它有其自身特殊的含义,同时它与法律意义上的罪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按照美国主流文化的标准而被打造出来的电影《七宗罪》(英文名称Seven)从宗教的角度来解读当代美国社会弊病,充分展示了美国人对基督教的罪的诠释以及对基督教《圣经》的尊崇,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美国社会,其宗教反思的社会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6.
What influence has Christianity had on kinesiology and physical education's status in the Academy? Conventional wisdom within kinesiology often seems to argue that the influence has been quite negative. These critics allege that Christianity is a fundamentally dualistic religion. They allege that, at its best, Christianity is suspicious of the body and that, at its worst, Christianity openly proclaims that the body is evil. Despite the popularity of such assertions, there is abundant evidence in both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theology to show that Christianity is a religion in which corporeality plays a central, defining, and positive role. From Saint Paul to Saint Augustine, from Saint Aquinas to the present day, it has been a central doctrine of Christianity that the human body is good and, furthermore, that corporeality plays a vital role in salvation. Consequently, any blanket assertion that Christianity is the sour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kinesiology's ills is fundamentally misleading and mistaken.  相似文献   

17.
发端于欧洲、孕育于中世纪、兴起于市民社会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最终能够在北美扎根,并非偶然,它与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美国早期殖民地的环境与实践使基督教中的自由主义因素得以发展:从基督教自由观到公民自由观,从基督教契约观到个人自由观。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和种族多样性进而培植了美国的自由主义。美国立国时期的先驱们接受并发扬了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和自由主义思想传统,使自由、民主、平等精神在北美大陆深入人心。因此,美国的宗教自由从一开始即是美国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基石,基督教也因此而成为美国自由主义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18.
The attitude towards Christianity of 624 form six students in Kenya was measured using the Francis scale of attitude towards Christianity Form ASC4B. Indices were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view that science attains to absolute truth, the perception of Christianity as necessarily involving creationism, and personal religious behaviour. Sex, academic achievement, study of religion in form six, study of a science subject in form six, parental educational level and parental church attendance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by path analysi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attitude towards Christianity and perception of Christianity as necessarily involving creationism, but the view of science as attaining to absolute truth does have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attitude towards Christianity.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f students’ sex, mother's educational level and father's church attendance on attitude towards Christianity are all mediated through religious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9.
家庭关系由婚姻关系和代际关系组成,受社会因素和家庭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宗教对家庭关系有着较大的影响.明清之际,随着传教士纷至沓来,他们在传播基督教教义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一夫一妻"制的婚姻观念,冲击着中国丑陋的纳妾制.而超越家庭的上帝之爱的观念传入中国后,则对中国封建的家长制有很大冲击,从而对中国家庭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基督教与现代科学兴起之间的关系上,迪昂的观点是开创性的。他认为基督教对现代科学的兴起是完全必要的,具体表现为:基督教的理性批判精神产生了适合现代科学兴起的思想氛围,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在科学方面是有创造性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天才们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继承性。迪昂的观点改变了人们对“黑暗中世纪”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