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4年前,蔡小伟涉足新闻圈。然而,他绝没有想到,在时光隧道中前行了那么些年以后,他对于新闻事业竟有了那样一种铭心刻骨的眷恋。 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某个领域时,常常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家的感受。对于蔡小伟而言,这个精神的家园便是新闻事业。 从1983年踏入《湖州日报》以后,蔡小伟几乎年年有新闻作品在省、市乃至全国获奖。报社每年年  相似文献   

2.
在福建,在闽东,有一位只念过初中一年级,依靠勤学苦练,脚踏实地,从一手握锄头、一手握笔杆的农民通讯员成长起来的地方党报总编辑,他就是闽东日报总编辑王绍据。 生产队里的小秀才 1960年,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刚进初中的王绍据虽然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却因家境贫寒不得不中途退学了。  相似文献   

3.
4.
近两年,读者对南阳日报的时事报道颇多赞誉.了解内情的人都说,这张报纸的时事报道所以越搞越好,是与总编辑刘少宇的关心、支持分不开的.刘少宇同志自1988年6月担任南阳日报总编辑以来,一直十分重视时事报道工作.他常说,时事报道具有强烈的舆论导向作用,抓好时事报道,既是党报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报纸进行新闻改革,增强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需要.必须下大气力抓好.  相似文献   

5.
荣获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的黑龙江鹤岗日报新闻评论专栏《言路》,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广开言路,很有生气。《言路》作者于是乎,就是鹤岗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傅玺政。总编辑带头写短文,精心经营好一个栏目,在目前我国报界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在全国350多家地市县报来说,也是不多见的。随着《言路》声誉日益提高,傅玺政已成为稍有名气的小报专栏作家。傅玺政不当不拿笔杆的“新闻官”,默默  相似文献   

6.
岁月对他似乎特別多情,年过半百,仍给他一头油亮的黑发,一腔年轻人的热情和使不完的劲。他整天生活在一种冲动、幻想和创造的欲望中。《沧州日报》总编辑张夫培,今年55岁。50年代,他写的稿子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扬。1985年任河北《沧州日报》总编辑时,他已过“知天命”之年了。当“官”的冲动过后,苦恼接踵而来。当时报社是碰见什么抓什么,想起什么千什么,东一榔头西一锤,零打碎敲,忙乱僵化,每天凑版面,一幅照片,一块楷体,堆够完事。群众挖苦说:“报像出土文物,稿像木乃伊”。症结是什么?噢,孙子穿爷爷的鞋,一辈跟着一辈来。说办报,把《人民日报》一搬,照《河北日报》一套,像模子脱坯。未当总编前,他在吴桥写了10  相似文献   

7.
时光流逝,30年过去了。然而每当我走进编辑室或翻阅报刊时,总有一位令人敬佩的老新闻战士的影子在我脑海萦回。这位老新闻战士,就是已故开封日报总编辑傅伯龄同志。严于律己勤学好问1958年开封日报刚复刊时,编辑几乎全是没办过报的中青年,伯龄同志带领大家赴北京日报学  相似文献   

8.
在陕西新闻界,宝鸡日报总编辑卢愚以其勤奋克己和业绩卓然而驰名。无论从那张充满生机的报纸看,还是从本人众多的获奖作品和多部著作的影响力来看,卢愚称得上是陕西新闻界一位优秀总编,也是一位名编辑和名记者。 当好“梯队长” 带头出精品 总编辑首先应该是报社的第一主笔,是大手笔。我国报界许多前辈总编都是如此。卢愚当总编就极信奉和遵从这一条,他认为当总编如果光指挥不动笔就不称职。他说,报社编采队伍就如同一支爬格子的梯队,而我要当好梯队长,带头拿出精品来。  相似文献   

9.
“艰辛地跋涉 向着一个个崭新的目标攀登 传播质量是一座山 发行覆盖面是一座山 广告经营空间是一座山 向着崇山峻岭执著地攀登……” 透过剑眉,穿过沉稳,走过1977年刚恢复的那次高考,他执著地投入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0.
八个春秋,沧桑巨变。自1991年年初至今,李汉聚在商丘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党委书记的岗位上,已整整奋斗了八年。他团结带领报社全体人员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令世人瞩目:商丘日报自1995年改为对开大报后,陆续又创办了“星期刊”、“农村版”、“法制版”和“教科版”;报纸发行年年递增,如今已达到4万多份;广告年收入已突破400万元;购地约20亩,先后建起了2123平方米的四层办公大楼、6795平方米的两栋家属楼、1390平方米的印刷厂大楼及行管综合楼,彻底告别了租房办公、住宿的历史;采用激光照排技术,建起了自己的印刷厂,办报条件大为改观。报社固定资产由1990年时的36万元增加到如今的1150万元。  相似文献   

11.
沈阳日报总编辑刘黑枷是位笔耕半个世纪的优秀新闻工作者。他从1982年1月以来,经常早晨6点多钟到报社,取来一张刚出版的沈阳日报,利用早饭前后的时间把报纸评完,将评报意见贴在评报栏上。8点钟上班时,编辑、记者们来到报社,第一眼看到的,不只是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报纸,还有黑枷那亲切、中肯的评语。他差不多天天如此,即使因病住  相似文献   

12.
1995年11月,正在山东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的常永坤由枣庄市政府副秘书长调任枣庄日报社党委书记,主持报社全面工作,从此,踏上了枣庄日报社的创业之路。一枣庄日报是山东省创刊较早、较有影响的地市党报之一。由于建社时间长、人员多、负担重,报社事业发展比较缓慢。常永坤一到报社,就深入部室、车间调查研究。在全面了解掌握报社的情况后,提出了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定制度、建队伍、打基础、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在第一次中层干部会上,他响亮地提出了执行制度“向我看齐”的口号,他说:“有文件明确规定的,严格按文件要求办;没有文件的,由党委研究办;决不允许  相似文献   

13.
沈阳日报总编辑刘黑枷是位笔耕半个世纪的优秀新闻工作者。他从1982年1月以来,经常早晨6点多钟到报社,取来一张刚出版的沈阳日报,利用早饭前后的时间把报纸评完,将评报意见贴在评报栏上。8点钟上班时,编辑,记者们来到报社,第一眼看到的,不只是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报纸,还有黑枷那亲切、中肯的评语。他差不多天天如此,即使因病住  相似文献   

14.
罗文全 《今传媒》2003,(4):84-85
青灯夕照的岁月,记录了一个新闻人大半生的投入。读懂熊庆文,其实不必去研读他那些获中国新闻奖的作品或厚厚一堆理论专著,只需扫描他七千多个不眼在晚的躬耕身影,便足矣。 在人的生命长河中,黄金时期的二十年举足轻重。在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人生经历中,七千多个夜晚又是何等珍贵! 今年51岁的熊庆文,是湖北宜昌日报社的总编辑。写新闻、办报纸、搞研究,是他痴心不改的生存状态。二十年来如一日,长夜无眠,孤  相似文献   

15.
从事新闻事业20载,胡中正将人生最美好的岁月献给了《吐鲁番日报》,将人生最富有激情的创造力献给了新疆这片神奇的热土。如今,由胡中正精心培养的《吐鲁番日报》采编队伍,以创新的办报理念和精良的采编水平在新疆新闻界形成了一定影响。不仅在新疆,《吐鲁番日报》连获“双十佳”报纸,而且在大报、  相似文献   

16.
17.
在大西北的山沟里当了20多年企业干部的庄国荣,一夜之间成了无锡日报总编辑的时候,他遇到了困惑。然而,他很快找到了自己运行的轨道,在新的“空间”里,放射出更多的光和热。 从穷山沟到“小上海” 庄国荣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文革”开始后,他被分配到秦岭深山中一个钼业公司工作。 1989年5月,他接到担任无锡日报总编辑的调令。从贫困闭塞的大西北山沟,来到以发达的工商业闻名全国的“小上海”,其跨度之大,不啻是“一步登天”! 怎么办?要当好总编,先当好记者。他排出无锡市范围内一大批在市场经济中崭露头角的典型单位,让老记者带着,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深入采访。他立志通过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18.
19.
去年第二次去宁波时,我问宁波日报社党委书记兼总编辑任和君:“听说您读了很多书?……”“说得确切一点,我只不过是新闻界的一名新兵,今年3月才到宁波日报,对新闻业务过去虽有过接触,但仍是皮毛。”他谦虚谨慎,说得具体认真。我也单刀直入:“几位熟悉你的新闻同行告诉我:‘任总连《资本论》的小标题都能背出来’……”在几个迂迴反复中,终于,他给我谈起同事们要他背诵《资本论》的一段趣事。他能背出《资本论》的小标题  相似文献   

20.
1996年4月,太行春浓。 疾言快语,热情直率的姚菊泉出任《鹤壁日报》总编辑后又兼任党委书记。 时隔不久,来自《鹤壁日报》的一个个新举措,便引起人们的关注: 创刊40多年的四开四版小报,很快成为赫然醒目的对开大报展现在读者面前。 复刊十几年一直租房办公的《鹤壁日报》,忽然间办公和印刷出版大楼在淇滨新区矗立起来。 继而,《鹤壁日报》社两幢职工家属楼又相继结顶,印刷设备也得到更新改进。 (一) 姚菊泉上任伊始,一连几个夜晚,都在仔细地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时的讲话,思前想后,心潮奔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