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以祁南煤矿现状和33采区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情况为基础,以实现煤矿高效高产为目标,提出了切实的采区优化方案,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接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祁南煤矿现状和31采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为基础,以实现煤矿高效高产为目标,提出了切实的采区优化方案,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接替。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新铁煤矿某采区的区段划分、采区上山布置、采区车场布置、采区煤仓形式容量及支护、采区硐室及采区工作面接续等采区巷道布置技术与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了采区通风系统及在安全上的要求,进风巷、回风巷、新鲜风和乏风,采空区通风及其危害,微(无)风区及危害,上行通风和下行通风等问题.进行了主要通风机和井巷通风系统节能实践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区作为矿井的一个生产单元应具备完善的生产系统,而完善的生产系统就体现在采区的各个参数合理的基础上。采区参数之间彼此互有联系而又相互制约,合理确定采区参数是采区设计的主要任务。本文主要阐述了影响采区走向长度的因素、采区走向的长度确定要求、采区走向长度选择,影响采煤工作面长度的因素、采煤工作面长度的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8.
对西二中部层采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以往的开采情况、涌水量变化情况、导水裂隙带情况,最后认定该地块的煤层是可以安全回采的,不会发生水患事故。  相似文献   

9.
采区通风系统是包括通风网路、通风设备和通风构筑物以及通风参数的检查和真控装置等。主要阐述了采区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主要通风设施、矿井漏风及其预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双阳煤矿基本概况。双阳煤矿二井于一九八五年末投产,该井初期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后经改扩建,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属低沼气矿井。  相似文献   

11.
双矿集团集贤煤矿现在是个年产120万吨的大型矿井;适逢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东风,双矿集团已批准将集贤煤矿改造为年产18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集贤煤矿要实现年产180万吨,除了需要改造现有的主井提升系统外;另一个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是:4105下延采区运输系统的改造。集贤煤矿南翼采区主要是五层煤为主,共划分四个分区,既4205、4305、4305下延和4105下延采区。4205和4305采区为-150水平以上已经采完;现生产采区为4305下延采区,4105下延采区为准备  相似文献   

12.
采区测量是在一个采区内,从掘进中间巷道(顺槽)开始到回采结束为止,进行的全部测量工作。主要包括采区内的联系测量、次要巷道测量和采煤工作面测量等。采区测量是在采区控制导线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文主要阐述了煤矿采区联系测量、采区次要巷道测量、采煤工作面测量的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邱兴国 《科技风》2011,(12):134+144
本文主要阐述了集贤煤矿西二采区左一片准备工作面瓦斯治理方案设计原则和治理方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区煤仓在矿井运输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矿井都设置采区煤仓。煤仓按倾角不同可分为垂直式和倾斜式两种。垂直式一般采用圆形断面;倾斜式一般采用拱形断面。本文主要阐述了煤矿采区煤仓施工的普通反井法、深孔掏槽爆破法、反井钻机法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薛湖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应力对深部硐室的影响程度越发凸显,如果采用传统的水泵房设计,硐室各部分受集中应力的交叉影响,势必造成施工及后期维护困难,影响矿井正常生产.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泵房吸水井的集约化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为薛湖煤矿加快深部采区泵房投用和提高其泵房硐室的稳定性,减少后期维护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矿井的发展,对安全认识的提高,煤矿采区变电所三电源供电系统将是取替双电源供电系统的一种趋势。随着使用三电源供电方式和煤矿电力自动化的推广应用,对采区变电所无人值守的实现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煤矿采区风量调节方法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合理的供电、控制和保护系统,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可以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本文主要阐述了PB3-6GA型矿用隔爆高压配电箱的应用、BGP23-6型矿用隔爆真空配电装置的应用、KBZ1-400'(200)/1140型矿用隔爆真空馈电开关的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煤矿一旦断电,不但影响产量,还可能使矿井排水、通风等系统瘫痪,造成淹井、瓦斯积聚、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甚至将毁掉矿井.本文主要分析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中性线N、保护线PE及保护零线PEN、TN系统及其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