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介绍了分布式基站的构成、组网方式及采用分布式基站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要介绍了武陵源金鞭溪景区CDMA无线网络设计实践,应用到了SDRBBU+RRU集群、直流远供电、钢结构H杆等主要技术,对于复杂条件下景区基站建设做了一次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3.
底噪即背景噪声,在WCDMA无线网络系统中底噪的抬升会直接影响到上行容量。底噪抬升的原因有多种,本文通过分析工程中实际优化案例得出基站底噪抬升的一般性处理流程,为无线网络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带来便捷。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写作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一种通过公共电话交换网连接,用于供电系统的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的设计理念是分布式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我们可以实现对多个太阳能供电站点的实时监控,并且应用于无线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程控交换基站的实时监控。实验证实,这种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经济落后地区电气设备不足和设备不易维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随机分布的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为了减少能耗,延长网络生存期,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六边形分布式分簇多跳路由协议(hexagonaldistributedcluster-basedmulti—hoproutingprotocolbasedoneventtriggering,HDCMET)。HDCMET协议由事件触发节点根据剩余能量来选择簇头,由簇头综合距离、能量等条件,确定六边形完成分簇;数据采集后,簇头负责以多跳方式将数据传输给基站。由于采用了事件触发机制、六边形分簇和多跳传输方式,大规模无线网络能高效地进行传输。仿真结果表明,在大规模网络中,HDCMET协议与LEACH协议相比明显延长了网络寿命。  相似文献   

6.
王正超 《今日科苑》2007,(20):176-177
信号盲区和严重干扰区在现代的无线网络中广泛存在。怎样才能减少乃至消除这些不良区域呢?那么我们就必须在基站规划初期就引入精确的模拟方法,以便在实施建设前就预测这些区域。从而改进规划方案。目前这个任务主要通过规划软件来完成。然而,现在没有任何一款规划软件能精确的反映出基站的覆盖范围,从而表示出信号盲区和严重干扰区(也叫信号恶劣区)。因此,本文对原有规划软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及其必要的算法,为能够精确反映基站的覆盖区并检测到信号的不良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众》2013,(Z2):76
装有SIM卡的手机开机后,将通过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网络连接到附近的基站,并报告"已经开机",信息系统的服务器就会记录此号码对应的手机状态。每隔一段时间,手机就向所在服务区的基站报告一下,以说明自己仍然在线。如果有人拨打这个号码,服务器就会呼叫这个号码对应的手机,建立连接。当漫游到其他基站所覆盖的服务区时,这种双向的联系通过信息系统依然维持下去。正常关机时,手机也会向移动网络的基站服务器发送信息,报告本机已经关机了。如果有人呼叫  相似文献   

8.
莱芜市地处鲁中山区,由于山势众多、地形复杂,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一直是一个困扰工程建设人员的难题。针对于此,文章提出了一套基于固网接入网、利用分布式技术的山区基站建设方案,并结合山东莱芜实际情况,论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通讯需求日益提高的同时亦对密布城市的移动通信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惴惴不安,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设置更是直接影响着周围的环境敏感目标。阐述移动通信基站验收监测中遇到的天线架设的问题,以便运营商在基站的规划、设计选址、建设中规避此类问题,在源头上将基站的电磁辐射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0.
根据独立型通信基站的特点,对该类基站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建立通信基站围护传热模型,对基站内部温度数据变化进行计算机仿真,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的各程序模块设计流程。通过对典型基站的实地测试结果与仿真数据比较表明:基站内部温度模型中仿真出的温度数据与实测基站内平均温度相近。  相似文献   

11.
刘锋 《中国科技信息》2011,(11):97-97,104
本文针对内河AIS岸基网络系统建设的特点,对建设内河AIS网络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阐述建设内河AIS基站需考虑的因素,提出了基站选址的原则。并对如何组建内河AIS网络进行探讨,提出适合内河AIS基站选址和组网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野外站是分布式的野外科技基础设施,是中国科学院具有相对优势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特别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主导、引领着我国生态系统领域国家站的建设和发展方向。"十四五"中国科学院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网络(以下简称"野外站网络")的建设更加重视顶层设计与全面布局,进一步明确野外站网络的定位和目标,提升野外观测数据的质量及其对外服务和共享;面向学科前沿、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突出科学内涵,重点建设野外站重点科技基础设施,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观测实验网络("坤脉工程")的立项,提升野外站网络的装备水平,增强野外站的核心竞争能力;全面推动野外站的信息化建设,加强运行保障能力建设,改善野外站网络的科研环境;深化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研究,凸显野外站网络的科学价值;建设与拓展专项观测网络;重视野外站网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联机型非接触式IC卡门禁控制系统,提出了整个系统的实行方案。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和集中控制方案,由三部分组成:中心服务器PC、管理站LCD、门禁读卡器。与传统的门禁系统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重点阐述了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YHY502系列为射频基站的门禁读卡器工作原理及硬件和软件设计。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实时性好、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4.
通信电源是通信系统的重要保障,通信电源的运行故障会导致网络的大面积瘫痪。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基站设备种类繁多,相应的基站通信电源也倍增。近年来,以4G网络已成为主流趋势。本文针对4G环境下的通信电源的维护管理关键技术及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期提升基站通信电源的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非均匀分簇的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梅  马伟杰  路玲 《科技通报》2011,27(4):580-584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非均匀分簇路由协议UCRPLS,其主要思想是:借鉴理想情况下最优跳数和能量消耗最小的定理,将网络划分为大小不等的区域(簇),簇首采用多跳方式将数据传递给基站,越靠近基站的簇规模较小,便于簇首为簇间的数据转发预留能量.该协议突破了网络规模的限制,均衡了簇首负载.仿真结果显示,本协议能...  相似文献   

16.
详细介绍了工业界提出的模块化的3G/4G基站传输接口规范CPRI,分析了协议规范和帧结构,并对其使用做了介绍和说明。通过对标准的分析,不但能使基站的开发人员能有效地划分开发任务,还能使工程人员更了解3G/4G基站的设备原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GPS在精确定位和大气含水量反演两个方面的应用对站网设计的需求入手,基于MapInfo和编程技术,提出了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应用要求的GPS区域站网设计方法,经检验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飞 《科技风》2012,(1):50
介绍了基于8位单片机的嵌入式TCP/IP的远程无线控制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描述了基于GPR S网的数据传输过程和嵌入式TCP/IP协议栈简化的思路,并着重阐述了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具有分布式体系结构的嵌入式网关,分析和研究了面向网络应用的分布式通信模块的设计思想,讨论了基于消息传递的分布式通信模块相关的设计要点,为基于消息传递的分布式系统的通信模块的设计和实现在设计思想及理论上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