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在城市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对其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可以科学的计算出项目的雷电风险分量,从而提出更有针对性兼顾经济合理性的雷电防护措施,对建筑和人员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本文参考IEC62305介绍的方法,对拟建某大型会展中心项目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项目人员伤亡损失风险超过允许值,造成风险过大主要原因是雷击建筑物物理损害风险过大,需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加强LPS防护。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6,(1)
利用1959~2011年镇江市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雷暴资料、2006~2010年镇江市雷电灾情统计数据及2009~2011年的闪电定位仪数据,结合镇江地区经济状况和人口密度,用雷暴日数、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度、经济易损模数、经济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生命损伤模数作为镇江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根据标准自然灾害风险数学公式,结合雷电灾害风险概念框架,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雷电灾害风险指数模型,得出各县(区)的易损度。结果表明:丹徒区、丹阳市为雷电灾害高易损区,市辖区、句容市为中易损区,扬中市为低易损区。  相似文献   

3.
曾武 《科技风》2013,(10):190
梁平县属雷电多发区,为减少雷电灾害事件发生,梁平县气象局建立并完善了防雷减灾体系,不断加强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并积极开展防雷安全大检查,进一步提升了梁平县雷电灾害防御能力。面对梁平县当前防雷工作突出性问题,应加强防雷知识宣传,切实提高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重要性认识,进一步强化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工作,促进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开展,强化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工作,严格落实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制度。  相似文献   

4.
魏帅  姜慧  裴姣姣 《金秋科苑》2010,(24):153-153,15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黑龙江省农村防雷工作面临更复杂的局面和更严峻的形势。应当建立"政府牵头、气象部门主导、多部门协作"的农村雷电防御工作机制,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建设农村雷电监测预警网,规范农村建筑的防雷设计,多渠道、多途径加大农村雷电灾害科普力度,推动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5-2009年日照市三个气象观测台站年平均雷暴日和2005~2009年雷电灾害损失资料,结合日照市地理、土壤、人文和气候等特征,提出了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作为日照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并进行了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日照市雷灾易损性区划。结果表明: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不仅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还受地方经济发展条件的影响,也取决于当地采取雷电防护措施的状况和防雷技术水平,日照市市区属雷电灾害高易损区,五莲县属雷电灾害较高易损区,莒县属雷电灾害中易损区。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0,(2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外出旅游已经成为时尚。人们在放松身心、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也面临许多安全隐患,景区发生的雷电灾害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获得景区游道游客雷电伤害风险在国际容许值以下,又不至于过度设置浪费财力的游道防雷装置间隔距离,利用建筑物雷电风险管理理念,在对游道雷电伤害风险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容许风险关系式R110-5得出游道防雷装置设置间隔距离公式,并模拟计算得出某文化遗产景区游道防雷装置间隔距离为48.2米,进一步据此间隔距离反算出游道各风险分量。  相似文献   

7.
<正>雷电灾害是景德镇市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强雷电导致的雷击事故也是景德镇市最频繁的雷击灾害。雷电有强有弱,其造成的灾害有大有小,但是多年来,由于雷电监测以观测员人工闻雷为标准,很难判断其具体的强度。2006年开始,各地开始安装闪电定位仪,利用高科技的仪器对雷电强度进行定量观测,并逐步取消人工观测。闪电定位资料,不仅可以监测雷电具体落区,同时还可以监测到每次雷电的强度、陡度等信息,雷电的强度值越大,越易造成雷击灾害。本文将通过景德镇市多年雷击事故调查,分析雷击过程中闪电定位资料的特点,以确定景德镇市致灾强雷电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7—2019年浙江省ADTD地闪监测资料,采用固定网格法,选取地闪密度和落雷日数作为雷电易发指标,依据规范要求,利用百分位法和重分类技术进行雷电易发等级划分,得到该地区雷电易发区划。浙江省雷电易发区划分为极强易发区、强易发区、中易发区、一般易发区4个等级,全省大部分地区为中易发区和强易发区,宁波、台州、温州和衢州大部地区,以及杭州南部、杭州―绍兴交界、金华中南部和丽水北部等地雷电易发等级较高。针对不同雷电易发等级及其特点,从规范防雷装置安装检测、完善雷电预警信号传播机制、提升公众防雷意识水平、推进雷电灾害防御专业服务等方面作出了相应的灾害防范分析,对于进一步减少雷电灾害发生,提升社会雷电灾害防治能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雷电监测预警系统是在雷电定位系统提供的地闪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等观测资料,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采用多参数、多算法集成方法研究雷电预警预报技术,最终建立的一套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本文论述了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操作模块、主要功能及设计原理、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气象服务项目;建立公众互动的气象服务产品形成机制;强化针对社区、商业区等人口密集区域的气象服务,建立城市内涝、大气污染、雷电、大风等主要城市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专项服务体系;开展城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体系建设和做好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气象评价6个方面提出了建设呼和浩特市创新城市气象服务新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雷电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尤其是引起的火灾时具有很大的危险,论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材料,分析建筑物因雷电引发火灾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防御措施,以将其损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物防雷设计与综合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科技风》2011,(18):165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拔地而起,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微电子等高科技产品也成为建筑物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同时雷电灾害成为当今信息时代的公害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心与关注。本文从防雷技术的角度,结合高层建筑物和电子器件的特点,对如何进行综合防雷设计、如何减少雷电灾害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3.
浅谈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与审核验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声、光、电物理现象,雷电灾害如同台风、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同属气象自然灾害,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雷电灾害也时有发生,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微电子设备对雷电电磁脉冲的敏感,更使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加剧,经济损失剧增。为把雷电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我们必须增强防雷减灾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各类建筑物的防雷接地装置可能出现与原设计标准不符现象,这样就会增加雷击危害,造成设备毁坏,通讯中断,严重的还引发火警,甚至导致人身伤亡等恶果,因此,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尤其值得我们重视。本文就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一种自然灾害,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数以万计。为了降低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方面要不断加强雷电灾害的预警,另一方面要通过对雷电可能造成或已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价和评估,确定雷电灾害的高风险区域,合理设计雷电防护措施。由于那曲地区海拔较高,天气系统复杂,属于高雷暴区(雷暴日数为83.6d/a),广泛开展雷电风险评估工作迫在眉睫。笔者对那曲地区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影响因子、存在的问题及建立科学化的评估体系进行介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探讨性建议,以统筹指导防雷工作,提高防雷工程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以汶川、玉树地震为例,分析了目前我国地震灾后雷电灾害防御面临着防雷设施破坏严重、灾区信息传播受阻、临时避难场所防雷设施不完善等新形势,指出地震灾后雷电灾害防御存在着防雷减灾机制不健全、过渡安置点防雷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灾区群众防御雷电灾害意识淡薄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组织领导、灾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工程建设、雷电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防雷科普宣传等地震灾后雷电灾害应急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7,(13)
雷电灾害是我国主要灾害性天气,加强建筑物雷电防护工作愈来愈重要。本文结合河南省三门峡市气象局的防雷工作实际,重点分析了建筑物防雷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要点,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灾害防治能力,构建风暴潮智能监测与预警服务体系,实现对海洋灾害风险的预测评估、早期识别、综合管理、应急保障和风险转移,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风暴潮智能预警体系设置与产业化示范应用"课题的研究和探索,利用人工智能、雾计算(边缘计算)、数值模拟以及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实现对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的风暴潮实时监测和城市内涝风险的早期识别。现代化的测绘技术主要指依赖于空间对地观测的技术手段,如卫星导航快速定位技术、航空航天遥感观测技术等,实现动态、实时地获取测绘需要的各类数据。在风暴潮监测站及城市内涝识别点的建设过程中,以及格点化风暴潮监测预警信息平台所需要的基础信息数据获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农村防雷减灾管理工作不到位、缺乏雷电防御科普知识、缺乏雷电防御专业技术服务等三方面分析了当前农村雷电灾害频发的成因。根据农村雷电灾害频发的成因结合农村实际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雷电防御机制、建立农村雷电防御的宣传教育机制、建立农村雷电防御的应急救援机制、建立农村雷电防御的技术支持机制等四方面的农村雷电防御对策,并指出了落实对策的关键是政府出台农村雷电防御的强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6,(11)
本文介绍了我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的现状,并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构想。  相似文献   

20.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根据我国气象部门和劳动部门的估算,每年雷击伤亡人数均超过1万人,其中死亡3000多人。据初步分析,雷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主要发生在烟花爆炸仓库、加油加气站、化工厂等易燃易爆场所,具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一旦遭遇雷击,所产生的电火花极易引起其中物质的爆炸,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因此开展易燃易爆场所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